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师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学生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其中“平均分”的含义以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一)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材选用了“小松鼠分松果”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操作和交流,亲身体验和理解平均分。
(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平均分是除法的核心概念,在本单元教材中,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之上的。教材没有提出“两种分法”,而是将不同的分法安排在平均分的的教学中,突出了除法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把物品任意分成几份以及“同样多”的含义都有一定的理解和经验。教材在活动安排中,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借助自己生活经验呈现出不同的分法。
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也注意安排了除法与乘法的衔接,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结合动手操作和具体事例,经历由“平均分“到用除法算式表示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口诀求商。
3.
能在熟悉的情景中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并解答问题。在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
对除法和用口诀求商有兴趣,对学好数学有信心。有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以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列出除法算式;利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除法师学生接触的一种新的运算形式,虽然学生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但是理解除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切身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参与操作活动。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
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
(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
(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7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平均分
1课时
认识除法(1)
1课时
认识除法(2)
1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
1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1课时
活动课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总计
7课时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6页、37页,认识平均分。
教学提示
学生在本单元开始第一次接触除法运算,为了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概念,为后面学习表内除法打下基础,教师要结合教材中设定的“小松鼠分松果”的问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有哪些分的方法,再提出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办,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分析能力的锻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个送过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仪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花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创设情境
师:(板书课题:平均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认识平均分,在学习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好不好?
生:好!
师:有一天,小松鼠“跳跳”来到了森林深处,看到两个巨人正吵作一团,在他们面前摆着6棵木头,他们正争吵着怎样把这些木头运回家,但是谁也不想多扛,蓝巨人说:“你分的不行,还是我来分配!”绿巨人丝毫不肯相让,它说:“你分的才不合理,还是按我说的办!”小朋友们,大家猜一猜,这两个巨人可能是怎么分的呢?
生1:蓝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2和4,自己扛2棵,让绿巨人扛4棵……
生2:绿巨人可能会把这6棵木头分成1和5,自己扛1棵,让蓝巨人扛5棵……
……
师:小朋友的猜测都很有道理,两个巨人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一个结果,“跳跳”走上前去,说:“你们别吵了,我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办法,我来帮你们分吧!”当它说完分配的方案后,两个巨人都很满意,高高兴兴的扛着木头回家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
生:跳跳把6棵木头分成3和3,每个巨人扛3棵,两个巨人扛的木头同样多了,他们就不吵了。
【设计意图:用一个新奇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正好迎合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规律,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后面形成“平均分”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师:小松鼠帮了巨人们,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看到它的弟弟妹妹正在分10颗松果,它好奇的问弟弟妹妹:“你们是怎么分的呀?”弟弟妹妹回答说“……”
师:小朋友们,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吗,说一说“跳跳”的弟弟妹妹可能怎么分这10颗松果呢?
生1:弟弟说:“我要2颗,给妹妹8颗……”
生2:妹妹说:“我要3颗,给哥哥7颗……”
……
师:“跳跳”的弟弟妹妹和小朋友们一样都是懂事的好孩子,跳跳很高兴,对他们说:“我来帮你们分吧,一定让你俩分得同样多。”小朋友们,你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松果,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讨论一下吧!
(学生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
生1:先给弟弟和妹妹各一颗,再给弟弟和妹妹各一颗……这样一颗一颗的分。
生2:先给每只小松鼠分2颗,再给每只分2颗,再给每只小松鼠分1颗。
生3:给每只小松鼠各分5颗,正好分完。
师:小朋友们分的真好,“跳跳”的目的就是让弟弟妹妹分得的松果同样多,所以不管怎么分,都要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分一分”“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而且将学习内容放在一个连续的故事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始终集中注意力,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三、实践新知,巩固练习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
2.
把10个面包平均分2份,每份有(
)个。
3.
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
)个。
4.
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个。
答案:2.
5
3.
3
4.
3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
2.
(1)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块。
(2)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块。
(3)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块。
3.
圈一圈,填一填。
图中一共有(
)个
,平均分成9份,每份(
)个。
4.教材“练一练”第3题。
答案:2.
(1)4
(2)2
(3)3
3.18
2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和小松鼠“跳跳”一起学习了“平均分”,谁能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生1: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生2:每份就是每个人、每一行、每只小动物等。
……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4题。
2.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3个、4个、6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几个?画一画吧!
(1)
(2)
(3)
(4)
3.填空。
(1)把20个小朋友分成5组,每组有(
)人。
(2)教室里有16把椅子,排成4行,每行(
)把椅子。
(3)每份分得(
),就是平均分。
(4)一共有24个桃子,平均分给6个猴子,每个猴子(
)个。
答案:3.
(1)4
(2)4
(3)同样多
(4)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教学中我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松鼠分松果”情境中,让学生把10个松果分成两份,比较不同的分法,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
平均分从其分的过程来看,客观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几个几个地分),另一种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分(一个一个地分)。本节课都是让学生操作学具,在交流过程中要突出:分什么,怎样分的,分得的结果是什么?巩固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熟练掌握这种平均分的方法,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资料包
一、精彩教学片断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摘来8个桃子送给美猴王,(板书:8个桃)美猴王说:“孩儿们,我们有福同享,有桃子大家一起吃,大家都知道分东西时应该平均分,要让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
想一想:小朋友们,把8个桃平均分,你准备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这句话先自己想一想平均分的方法吗?(板书:8个桃,每只小猴(
)个,可以分给(
)只小猴。)
摆一摆:小朋友们,拿出8个圆片代表8个桃,把你们平均分的方法用圆片摆出来。
说一说:学生说摆法,教师形成板书:
8个桃,每只小猴(4)个,可以分给(2)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2)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
8个桃,每只小猴(1)个,可以分给(8)只小猴。
提问:为什么这3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呢?
再问:这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每只小猴分4个、分1个呢?
二、教学资源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1)操作方法要恰当
(2)操作过程要有序
(3)感知对象要突出
(4)注意发挥语言功能
(5)充分调动多种感观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除此而外,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还要做到适时,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进行,操作活动可以引起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三、资料链接
笨狗熊分面包
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它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
有一天,天气真好,哥儿俩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儿。它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块干面包,捡起来闻闻,嘿,喷喷香。可是只有一块干面包,两只小狗熊怎么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点,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点,这可不好办呀!
大黑说:"咱们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
小黑说:"对,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
哥儿俩正闹着呢,狐狸大婶来了,她看见干面包,眼珠骨碌碌一转,说:"噢,你们是怕分得不公平吧,让大婶来帮你们分。"哥儿俩说:"好,好,咱们让狐狸大婶来分吧。"
狐狸大婶接过干面包,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可是它没有这样做,它把干面包分成两块,哥儿俩一看,连忙叫起来:"不行!不行!一块大,一块小。"
狐狸大婶说:"你们别着急,瞧,这一块大一点吧,我咬它一口。"狐狸大婶张开大嘴巴,啊呜咬了一口,哥儿俩一看,又叫起来了:"不行,不行,这块大的被你咬了一口,又变成小的了。"
狐狸大婶说:"你们急什么呀,那块大了我再咬它一口吧。"狐狸大婶张开大嘴巴又啊呜咬了一口,哥儿俩一看,急得叫起来:"那块大的被你咬一口,又变成小的了。"
狐狸大婶就这样这块咬一口,那块咬一口,干面包只剩下小手指头那么一点儿了。它把一丁点大的干面包分给大黑和小黑,说:"现在两块干面包都一样大小了,吃吧,吃得饱饱的。"
大黑和小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朋友说说看,它们是不是两只笨狗熊?
第二课时
认识除法(1)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页、39页,
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分苹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算式、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尝试,大胆探索,亲身体验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初步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会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
师:有9个小朋友跳绳,分成三组,每组几个人?
生:每组有3个人。
2.
在□里写上相同的数字。
12
12
二、探究新知
1.
呈现“分苹果”情境。
师:小朋友们,大家看,明明家里来了客人,他和亮亮正要给客人送水果,可是问题来了,要把这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应该怎么放呢?
生:每个盘子里放4个,正好放完。
师:小朋友们说得对,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板书:8÷2=4)
师:8是要分的总数,2是要分成的份数,而4就是每份几个。其中“÷”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运算符号“除号”,读作“除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八除以二等于四。
2.呈现“分萝卜”情境。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你们能再帮小兔子分一分萝卜吗?请看情境图,一共有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萝卜摆一摆,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列出算式?
(学生观察分萝卜情境,动手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生: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分得3个,列出除法算式为:124=3。
师:哪位小朋友再来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生:十二除以四等于三。
【设计意图:教师适当地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自主学习,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去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环节中,让学生先联系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将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教师再适时的引出除法算式,教学“除号”,水到渠成,非常顺畅自然。】
三、实践新知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
(1)“÷”是(
)号,读作(
)。
(2)9÷3=3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3)小红买来6块巧克力,要平均分给3个小妹妹,每人分得(
)块。
(4)5只小刺猬一起运10个苹果,平均每只小刺猬运(
)个,列除法算式为(
)。
(5)
18÷3=6读作(
)。
3.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
答案:2.
(1)除
除以
(2)9
3
3
(3)2
(4)2
10÷5=2
(5)十八除以三等于六
四、达标反馈
1.画一画,填一填。
把20个星星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列算式为:
÷
=
画图: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爸爸买来20米绳子,做晒衣绳用去了10米,剩下的绳子做5根同样的跳绳,每根跳绳有几米?
3.
同学们做广播体操,6人一排,站成了3排,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改成2排,每排站几个人?
4.
答案:1.
20÷4=5
2.
20-10=10(米)
10÷5=2(米)
3.
6×3=18(人)
18÷2=9(人)
4.
6
4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一节课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试着来说一说?
生1:我们又认识了除法,可以根据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生2:我们认识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了……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
填空。
(1)“十二除以六等于二”列为除法算式应该是(
)。
(2)20只羽毛球,平均装到5个盒子里,求每个盒子装几个,应列算式为(
)。
(3)15÷3=5表示把(
)个小朋友,平均分成(
)组,每组(
)人。
(4)丽丽看一本18页的连环画,每天看(
)页,6天看完。
(5)把3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
)块。
3.
判断正误。
(1)除号前面的数表示把东西分成的份数。(
)
(2)20除以5等于4,列出算式为:20÷4=5。(
)
(3)6个小朋友一起种18棵树,每个小朋友平均种2棵。(
)
(4)把25只鸭子平均的关到5个笼子里,每个笼子装5只。(
)
(5)老师做了8朵小红花,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2朵,列算式为:8÷4=2(
)
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除法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学除法时,我紧密联系了生活,以生活中分苹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将10个苹果,分成两盘,通过分的过程,让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平均分”知识,体会除法形成的过程,认识“除号”。然后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在小组中“分萝卜”,给学生自己探究和操作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写出除法算式并读一读,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本课要求学生能将“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但是这个抽象的过程,也比较令人头疼,有的学生在看图写算式时,会把“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弄反。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在这几个学生的脑海里没有分的过程,只有分的结果。所以,课上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让学生根据题意操作,进行平均分,分好后请他说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列出除法算式,他们就不会弄错了。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创设情境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你们一定愿意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你们愿意帮老师做点事情吗?(……)好,我想把这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出示苹果图片和盘子图片)谁能帮我分一分、摆一摆?
(设计意图:意在引起参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提出问题的时候直接提出平均分,使问题更具有指向性。)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想选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前面分分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来?
2.我想选集体感强的一个小组来,挑战一下吧,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善于倾听、善于思考,还能有信心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挑战开始:
请你们拿出6根小棒代替苹果自己先独立分一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们分的过程和分得结果。
3.集体交流,用图展示分的结果。
通过观察选出优胜组到前面演示。
把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也就是说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谁能再说说这组图的意思?(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或3个3个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
4.列出除法算式
你们刚才积极主动地帮老师一个忙了,老师谢谢你们……
如果我们以后再遇到类似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要求每份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就结合这组图,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要求每份有几个苹果,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
(意图: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多乘法的角度去理解除法,但是意义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两个相逆的过程,直接从口头表述或文字表述到除法算式,省去直接动手操作的过程,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分一分的操作学生已经有很好的体验,这里不作为重点。但还是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而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语言表述有具体操作的支撑。从这一点所引发的“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更有实践基础。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讲清楚所列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从而为理解除法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做铺垫。实现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沟通。)
二、教学资源
除法含义的教学
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过程中,认识除法的意义,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当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我还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反复说说所列出的除法算式的意思,即除法算式中
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这样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三、资料链接
除号
除法运算所使用的除号“÷”被称为雷恩记号,因为它是瑞典人雷恩在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首先使用的。1668年,他这本书译成英文出版,这个记号得以流行起来,直到现在。
1666年,莱布尼兹在他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中首次用“:”作为除号,后来逐渐通用,现在一些国家还一直在使用。
除法的由来
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第三课时
认识除法(2)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0页、41页,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提示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问题,分别是“分桃子”和“分足球”,虽然仍然是除法的初步认识,但是与上节课有所不同,这里的“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求可以分几份。教学中,要按照教材设计的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讨论交流应该怎么分,然后重点介绍除法算式的书写和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从手操作的过程后,再根据操作的结果写出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每几个一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根据要分的物品个数、每份的个数和求出的份数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花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小马过河”情境图)
师:小河流水哗啦啦,小马过河把船搭,小马一共有几匹?数来数去整十八!岸边只有三条船,平均每船几匹马?
师:刚才的儿歌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8匹小马要过河,只有三条船,每条船上平均几匹马?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结果吗?
生:18÷3=6,每条船上6匹马。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问题,求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将继续学均分”的另外一种分法,继续探索除法的意义。
(板书:认识除法(2))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和故事情境,复习每份能分几个的“平均分”,然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呈现新知,探究发现
1.课件出示“分桃子”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小猴子正在干什么?
生:小猴子在分桃子呢!
师:观察图画,你知道它是怎么分的吗?
生:小猴子把桃子每盘放2个……
师:小朋友和同桌讨论一下,每盘放2个,就是每个盘子都放同样多的2个,这是不是“平均分”呢?
生:是“平均分”,因为“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拿出桃子的图片)哪位小朋友能到前面来替小猴子分一分?
(学生到台前分桃子,一边分,一边说)
师:根据刚才小朋友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
生:6÷2=3,可以分3盘。
师:谁能读一读这个算式?
生:六除以二等于三。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含义吗?试着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表示6个桃子,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除号前面的6表示要分的物品的个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2表示每份的份数,叫做“除数”,等于号后面的3表示分的份数,叫做“商”。
(板书除法每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列出除法算式,体会到两种分法的不同。】
2.
课件出示“分足球”情境图。
师:兔博士又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把这个问题叙述出来?
生:有20个足球,每只筐里装5个,需要几只筐?
师: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用花片摆一摆,然后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用花片代替足球摆一摆,并讨论列式)
生:20÷5=4,需要四只筐。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生:二十除以五等于四。
师:请小朋友们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算式表达的意义。
生:表示有20个足球,每份分5个,能分成几份?
师:这个算式的各个部分分别叫做什么?
生1:20叫做被除数……
生2:5叫做除数……
生3:4叫做商……
三、实践新知,合作探究
1.
教材“练一练”第1题、2题。
2.10个汉堡包,每个盒子放2个,需要(
)个盒子。
3.丽丽带了15元钱,如果都买笔记本,可以买几个?如果都买钢笔,可以买几支?
每个5元
每支3元
4.乐乐买来12条小鱼,小猫每天吃4条,可以吃几天?
答案:2.
5
3.
15÷5=3(个)
15÷3=5(支)
4.
12÷4=3(天)
四、达标反馈
1.
教材“练一练”第3题、4题。
2.
分牛奶。
(1)如果每箱装4盒,可以装(
)箱。
(2)如果每箱装3盒,可以装(
)箱。
3.根据下面的句子,列出除法算式。
(1)30除以5等于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15个桃子,每份5个,可以分成3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育课上,18名同学分组打乒乓球,每2个人一组,可以分9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1)3
(2)4
3.
(1)30÷5=6
(2)24÷6=4
(3)15÷5=3
(4)18÷2=9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谁能将平均分的这两种分法对比着来说一说?
生1:第一种“平均分”是已知要分物品的个数和份数,求每份是多少……
生2:第二种“平均分”是已知要分物品的个数和每份的个数,求可以分几份……
师:我们这节课还学习了什么?
生3:我们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六、布置作业
1.
选择。
(1)
8个蘑菇能平均分给3只小兔子吗?(
)
A.
能
B.不能
C.无法确定
(2)把2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
A.5
B.10
C.20
(3)每个星期是7天,14天是(
)个星期。
A.3
B.2
C.4
(4)丽丽写一篇大字需要6分钟,18分钟可以写(
)篇。
A.2
B.3
C.4
(5)16÷2=8,其中16是(
)
A.被除数
B.除数
C.商
2.
小刺猬需要几次才能将苹果运完?
÷
=
3.王爷爷要在屋前的空地上种12棵月季花,每行种4棵,可以种几行?
÷
=
4.
一颗五角星有5个角,(
)颗五角星有10个角。
÷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等实际操作手段,进行知识间的转化。另外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注意了由教师单一的讲授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项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平均分”的不同形式,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歌故事情境,用来复习上一节课中学习的“平均分”和对除法的认识。然后通过“分桃子”的事例,引出本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了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列出除法算式,并能表述除法算式每部分的名称和表达的意义。而在练习反馈中,充分利用图形来引导学生想象,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典型事例分析
提出问题:1把茶壶配4个杯子,有16个杯子,茶壶有多少把?
重点分析:16个杯子,每4个杯子配1把茶壶,也就是把16平均分,每份4个,求可以分成几份,列出除法算式为:16÷4=4(把),其中16是被除数,表示要分的物品数量,除号后的4是除数,表示每份4个,等于号后的4是商,表示分成4份。
列式计算:16÷4=4(把)
二、资料链接
数学日记两则
分苹果
11月25日
星期五
晴
妈妈拿来12个苹果,要我动手来分一分,使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
这太容易了,对于我来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我把这些苹果6个一份,正好分成了2份,也就是12÷6=2。妈妈看见了连连说好,我分苹果的兴致就更高了。我把这些苹果一次2个一份、3个一份、4个一份分了三次。12÷2=6、12÷3=4、12÷4=3.
看着我分完苹果,妈妈高兴地说:“我儿子学会平均分了”。
生活中的除法
10月8日
星期六
晴
生活中的除法有很多很多,我们到处都可以用到,比如吃饭、吃水果等等。星期六中午,妈妈包的饺子。妈妈端来一大碗饺子说:“一共有15个饺子,我们三个人分,平均每人分几个饺子?”我回答说:“15÷3=5个,每人分5个。”我吃了5个就饱了,爸爸妈妈吃得多一些,一会也吃完了。吃晚饭我就和爸爸去奶奶家了。晚上我和爸爸回家,妈妈买了一袋橘子,这是我最爱吃的,我拿起一个就吃,妈妈赶忙走过来说:“先别吃,看看一共有多少个橘子,我们3个人分,平均每人分几个?”我马上数了一遍,说:“一共是12个,12÷3=4个,每人分4个。”妈妈笑了。
第四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2页、43页,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比较熟练地计算乘法,
能根据具体事例写出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中选择学生喜欢的金鱼做素材,设计了一乘一除两个问题。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索、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联系,明白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什么样的问题用除法,为进一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用乘法口诀也可以计算相应的除法,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乘法口诀不仅能计算乘法,也可以用来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看,我们的好朋友“大头蛙”来看大家了,它想先跟大家做个小游戏,它出口诀,你们说乘法算式,希望小朋友们积极参与、抢答哦!
(课件出示口诀图片)
(学生根据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抢答)
师:“大头蛙”出的题目小朋友们都这么快就答出来了,它有些不服气了,它想跟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计算的速度更快
师:小朋友们真棒,“大头蛙”非常佩服你们,下面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和“大头蛙”计算的题目有什么联系?
(学生观察、讨论)
生:我们算的都是除法,“大头蛙”算的都是乘法,每一组的算式都是由相同的三个数组成的……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对,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索它们的意义和联系。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一个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大头蛙””,围绕这一情境设计了两个形式的复习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师:小朋友们,“大头蛙”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美丽可爱的小金鱼,你们来数一数,这些鱼有几种?一共有多少条?
生:有3种鱼,每种有5条,一共有15条。
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生:3×5=15(条)
师:小朋友们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呢?
生:三五十五。
师:把这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你想怎么放?每个鱼缸放几条?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5÷3=5(条)每个鱼缸放5条。
师:这个除法算式和哪句乘法口诀有关,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
生:三五十五。
师:再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把这15条金鱼每5条放入一个鱼缸,需要几个鱼缸?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15÷5=3(个)解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他们观察思考的能力。】
三、实践新知,拓展练习
1.
教材“试一试”。
2.
教材“练一练”第1题。
3.
看图列式,用口诀计算。
2×5=10
÷5=
÷2=
口诀:________________
4.
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答案:3.
10
2
10
5
二五一十
4.
四、达标反馈
1.
填空。
15÷
=
3
÷2
=
6
3×3
=
÷6
=
1
÷5
=
4
×6
=
36
2.
根据上面的图片,列式计算:
×5
=
÷4
=
÷5
=
3.妈妈要在每个果盘里放3个香蕉和1个苹果,一共有15个香蕉,需要几个果盘?需要几个苹果?(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给弟弟和妹妹每人买了3支铅笔,他一共买了几支铅笔?他买铅笔共用去1元2角,每支铅笔多少钱?
答案:1.
5
12
9
6
20
6
2.
4
20
20
5
20
4
3.
15÷3=5(个)
4.
3×2=6(支)
1元2角=12角
12÷6=2(角)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乘法和除法,你发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
生1:我发现乘法和除法是密切相关的……
生2:我发现除法也可以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生3:我还能结合事例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的反思回想一节课的收获,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比较稳固的知识表象。】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在
里填上“>、<或=”。
25÷5
1×6
12÷6
18÷9
36÷6
3×3
4×5
3×6
3.动物园有24只猴子,每4只关进一个笼子,需要多少个笼子?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上图3种书共有(
)本,每种书有(
)本,列出乘法算式为(
),列出除法算式为(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在探索这些联系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乘除法解决,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展开讨论和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用口诀求商打下基础。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逆运算
由某种运算的结果,反过来求参与运算的量的运算,称为原来运算的逆运算。例如,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如18+5=23
23-18=5;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如2×5=10
10÷2=5。
二、资料链接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第五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4页、45页,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提示
教材选择了熊猫玩具店的情境,提出了三个不同的问题,逐步深入,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体验除法的简便性,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上节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本课的重点是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循序渐进,抓住每个问题,学习要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体会用口诀计算除法的奥秘,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了解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尝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以及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
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熊猫伯伯的玩具店终于开张啦,它委托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优惠券,老师已经把优惠券发到各组的小组长手里了,只要你能完整的背出2~6的乘法口诀,就能领到一张优惠券哦!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互相背一背吧!
(学生小组合作,背诵口诀)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口诀背的又快又准确。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一共发了多少张优惠券了吗?
生:我们每组4张,班上有5个小组,一共有20张。
师:你能根据这几个条件提出乘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生1:班上有5个小组,每组发了4张优惠券,一共有多少张优惠券?
生2:
5×4=20(张)
生3:
一共20张优惠券,发给5个小组,每组几张?
生4:
20÷5=4(张)
……
师: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哪句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生:四五二十。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很有趣的童话情境,吸引他们通过努力获得“优惠券”,不仅复习了乘法口诀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师:(课件出示熊猫玩具店主题情境图)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生1:小熊猫来玩具店买玩具……
生2:玩具店里有玩具飞机,每架5元,还有积木,每套6元……
生3:还有玩具小汽车,每辆4元,皮球2元一个,玩具小熊每个3元……
师:(课件出示问题(1))用10元能买几个皮球?请小朋友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然后再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想法是否相同?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
生:10÷2=5(个)
师:你是怎么算的呢,能说一说吗?
生1:我是这样想的,1个皮球2元,2个就是4元,依次推理下去,3个6元,4个8元,5个就是10元了,所以10元能买5个皮球。
生2:我是用口诀计算的,二五一十,5个2元是10元,所以10元能买5个皮球。
师:小朋友们算的都非常正确,尤其是想到用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的同学,表现更是出色。说明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可以用乘法口诀去计算除法,这种算法更快更简便。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用20元钱可以买几架玩具飞机?
生:20÷5……
师:这一次,我们还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四五二十,所以20除以5应该等于4……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用乘法口诀求商,要看除数是几,就去想几的乘法口诀,比如20÷5中除数是5,我们就去想5的乘法口诀,想到了四五二十,也就求出了商是4。
师:用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求出商。
(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交流)
生:1辆玩具汽车4元,20÷4=5(辆),是用乘法口诀“四五二十”进行计算的。
师:小朋友还能提出哪些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试着在小组内互相提问题、解答。
(学生小组内互相提问,解答交流)
生1:用15元可以买几个玩具小熊?
生2:15÷3=5(个),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再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
教材“试一试”
师:通过计算上面的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计算每组连个除法算式,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2.
教材“练一练”第1题。
3.
好朋友,手拉手。
4.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6×
=
18
5×
=
20
3×
=
9
×4
=
8
×2
=
12
×2
=10
5.李老师从图书馆借来16本书,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组分得几本?
答案:3.
(1)E
(2)A
(3)B
(4)C
(5)D
4.
3
4
3
2
6
5
5.
16÷4=4(本)
四、达标反馈
1.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选择。
(1)计算12÷6=2,用口诀(
)
A.二六十二
B.三六十八
C.一六得六
(2)把20个篮球平均分到5个筐里,每筐装(
)个。
A.5
B.4
C.3
(3)小鸭“欢欢”和小鸭“闹闹”都捉了6条小鱼,它们把小鱼送给3位年老的鸭爷爷,平均每个爷爷分得(
)条小鱼。
A.6
B.12
C.4
(4)
把上面这些椅子摆成2排,平均每排(
)把。
A.3
B.4
C.5
3.
将下面的算式和对应的乘法口诀连线。
4.计算下面各题。
答案:2.(1)A
(2)B
(3)C
(4)4
4.
2
3
5
4
6
2
3
5
4
6
2
4
6
3
5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谁能来说一说你的收获?
生1:我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要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生2:看到1个除法算式,我们可以通过乘法求出商,想:这个除数乘几等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六、布置作业
1.口算。
15÷3
16÷4
4×5
6×3
18÷6
24÷4
5÷5
2×5
2.
判断正误。
(1)计算12÷3要想乘法口诀“三四十二”。(
)
(2)把25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每只猴子分4个。(
)
(3)4个小朋友一起吃了20块饼干,求平均每个小朋友吃几块,应该列式为
20÷4=6(块)。(
)
(4)在一个除法算式里,除数是4,商是2,被除数是12。(
)
3.一批面粉有30袋,如果每辆车运6袋,需要几辆车才能运完?
÷
=
(辆)
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
4.
把10块草莓蛋糕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
=
(块)
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除法计算。重点是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计算使孩子感受到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的简便性以及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在探索新知环节,我先让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指名完整地介绍玩具。然后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呈现第一个情境问题:10元钱能买几个皮球?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解答的方法,重点是说出自己是怎样求出商来的。然后循序渐进的提出后面两个问题,逐渐加大学生独立思考的程度,逐渐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注重练习的形式的变化,单一的练习形式容易让他们厌倦,所以在实践新知和达标反馈环节,我设计了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寓学于乐。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为了突破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逐步了解求商的方法,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思考除数和哪个数相乘得被除数,那个数就是商。
二、资料链接
第一位数学女博士徐瑞云
徐瑞云,1915年6月15日生于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务本女中读书。徐瑞云从小喜欢数学,读中学时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毕业后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浙大数学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钱宝琮、陈建功和苏步青。此外,还有几位讲师、助教。数学系的课程主要由陈建功和苏步青担任。当时数学系的学生很少,前一届两个班学生共五人,她这届也不过十几人。
当时苏步青才30岁,看上去十分年轻,因此徐瑞云的同学中有人认为苏步青是助教,可是听完一堂课后就不住地赞叹说:“想不到助教竟能讲得这么好。”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哄笑。徐瑞云在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她的考试成绩经常是满分。1936年7月,徐瑞云以优异成绩毕业了,被浙大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岁的徐瑞云与28岁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结伉俪。新婚三个月后,徐瑞云夫妇获得亨伯特留学德国的奖学金,双双乘船漂洋赴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
第六课时
活动课---提问题并解答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页、47页,提出乘除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提示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自主提出问题,并说一说可以怎样解答,只要思路合理,算的正确就可以,不要求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选择适当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的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将花的图片贴到黑板上)
师:小朋友们,你看,我们的小花店开始营业啦,我们现在面向全班,招聘几名“小店长”,谁愿意来试试?
生:我愿意……
【设计意图:通过招聘“小店长”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师:要成为“小店长”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经过考验哦!在考验中表现最出色的人,可以被录取为“小店长”。第一层考验:仔细观察课本上的花店情境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花店里有很多漂亮的花,百合花价钱最高,6元一枝……
生2:剑兰是价格最低的花,1元一枝……
生3:我发现康乃馨和马蹄莲价格相同,都是3元一枝呢……
师:很好,小朋友们都具有成为“小店长”必需的敏锐观察力,下面进行第二项考核:解决顾客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买2枝康乃馨,1枝剑兰,一共是多少元?)
生1:很容易啊,1枝康乃馨3元,2枝康乃馨就是6元,加上1枝剑兰的1元,一共是7元。
(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我有10元钱,想买5枝花,可以怎么买?)
生2:可以买5枝菊花,每枝菊花2元,5枝正好10元。
生3:也可以买2枝菊花,2枝剑兰和1枝百合,也正好10元。
(每个学生的搭配方法可能不同,教师只能引导他们,不可以替他们回答。)
师:(课件出示下一个问题)一位阿姨要用20元购买1束花,请你帮阿姨选一选吧!
(学生现在小组内讨论购买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生1:买4枝玫瑰,4×5=20(元)
生2:买3枝百合,2枝剑兰,6×3+2=20(元)
生3:买5枝康乃馨和1枝玫瑰,5×3+5=20(元)
……
【设计意图: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引导着学生去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实践新知,拓展练习
1.
师:请小朋友们根据花店中得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
(学生自主思考,将提出的问题写在“自主小天地”中,并交流展示)
2.
娜娜带了15元钱去买文具,她可以怎么买?
每支1元
每个5元
每支3元
3.明明在游乐场玩了20分钟,他可能是怎么玩的?(玩了哪些项目,玩了几次?)
项目
旋转木马
过山车
海盗船
时间
5分钟
8分钟
4分钟
答案:2.例如:
(1)买15支铅笔
15÷1=15(支)
(2)买3个文具盒15÷5=3(个)
(3)买5支钢笔15÷3=5(支)(4)买2支钢笔、1个文具盒、4支铅笔
2×3+5+4=15(元)
3.
举例:(1)玩4次旋转木马
5×4=20(分)(2)玩2次过山车和一次海盗船
8×2+4=20(分)
四、达标反馈
1.
计算。
6×4=
2×5=
4×4=
3×4=
5×4=
3×3=
5×2=
6×6=
25÷5=
16÷4=
9÷3=
4÷2=
2.
妈妈在超市买了5个苹果和2个汉堡包,一共多少钱?
每个1元
每个3元
3.
小丽有20元钱,她可能买了哪几本书?
故事书
连环画
科技书
作文书
杂志
2元
5元
3元
6元
4元
答案;1.
24
10
16
12
20
9
10
36
5
4
3
2
2.
2×3+5=11(元)
3.
(1)可能买1本故事书、1本连环画、1本科技书、1本作文书、1本杂志2+5+3+6+4=20(元)
(2)可能买5本故事书,2本连环画
2×5=10(元)
5×2=10(元)
10+10=20(元)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体验了“开花店”的美妙感觉,小朋友们有什么收获吗?谁可以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觉得开花店很有趣,自己可以欣赏美丽的花朵,还可以把美丽传递给别人……
生2:我会根据具体的事例,自己提出问题……
生3:我会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了……
六、布置作业
1、填空。
(1)15里面有(
)个3,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
(2)6×(
)=
24,表示把24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6。
(3)王阿姨带了30元去超市,买了5个皮球,每个皮球5元,她一共用了(
)元,还剩(
)元。
(4)☆☆☆☆
☆☆☆☆
☆☆☆☆
根据上图可以列出算式:
(
)×(
)=(
)
(
)×(
)=(
)
(
)÷(
)=(
)
(
)÷(
)=(
)
2.
列式解答。
(1)被除数是18,除数是3,商是多少?
(2)24除以6等于多少?
(3)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3.
蘑菇屋里可能住哪些小动物?
6千克
2千克
4千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实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并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除法计算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上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情境图中包含的数学信息,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竞聘“小店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锻炼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实践活动课”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课用来解决数学中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同于小学数学知识传授课,也不是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要上好数学活动课,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活动目标
2.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优化活动课的课堂效果
3.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4.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资料链接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2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4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20÷4=5(个)
小猴子们按照八戒的吩咐,每人拿了5个山桃,刚要离开,八戒不干了:“不行不行,你们怎么都拿走了?我吃啥呀?”
一只聪明的小猴子说:“我知道了,你忘了算上自己,算上你应该是5个人,应该是20÷5=4(个)。”
八戒不好意思的说:“嘿嘿,还真是,是俺老猪太粗心了,忘了算上自己。”
三、说课稿
《用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五单元的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掌握了认识除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用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掌握除法含义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算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旧知引出1—6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引出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材的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情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法。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除法算式,很快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诀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连加、连减和乘法做基础,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本课的创设意图,我创设了“复习引入→自主探索→提升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思路的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学法:在学法的指导上,我遵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总结→灵活运用”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使学生学会优化方法的选择。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口算。
二(
)得八
三(
)十二
二(
)十二
2×(
)=8
(
)×3=12
2×(
)=10
2、谈话:
问同学们是否喜欢打乒乓球?学生回答后,教师问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知识了解多少?
(有单打、双打、乒乓球是我们国家的国球等等)。
突出:单打(2人)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例题)
引导学生说明图意。
师板书: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如此导入的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步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学习,探究算法
1、学习例题
(1)列算式。提问: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呢?(板书:10÷2
=)算式中的10表示什么?2呢?
(2)求商。提问:这道算式的商是多少呢?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算式的商?
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式:
①10个圆片,2个一组,分成5组
②想几个2是10
③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学生汇报想法的过程中,组织以下教学活动。
方法①:请同学们用10个小圆片或小棒来分一分。
方法②引导:每2个一组,有几个2人就有几组,10里面有几个2就有几组。
方法③讲述:2和几相乘得10用的是哪句口诀?
(3)优化算法。组织学生将刚才的几种算法进行比较,讨论哪种算法更好?加深学生对“口诀求商方法”理解。并板书出课题(口诀求商一)
小结:在计算10÷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十,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
(4)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尝试练习(42页试一试)
8÷4= 想:( )四得八,商是( )。
12÷3=
想:三( )十二,商是( )。
让学生先根据算式找出相对的口诀,再说出商是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经历了问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能够全神贯注,集中思考。
(三)巩固深化,掌握方法
完成:“想想做做”中1—4题
1、第1题
(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第2题
(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
(2)提问:通过每组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每组中3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第3题
让学生看算式,找口诀,最后说出除法算式的商
4、第4题
(1)先看左边一副图,说说这副图的图意。(有8只小兔子,如果每个笼里放4只,需要几个兔笼?)
提问:既然每个笼里放4只,说明什么?(每个笼里兔子只数同样多)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
(2)学生填出算式。
(3)集体订正。
提问:算式中的8、4、2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求出8÷4的商的?
(4)右边一副图。
请学生动脑筋把它编成一道题目,说一说(桃树上有12个桃子,小猴2天就吃完了她们,平均每天吃几个?)
想一想:要求平均每天吃几个,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为什么?(板书:12÷2=
)
学生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算式中答数的意思。
(5)小结:以上这两题,我们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答的?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强调“平均分”)
设计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交流,让思想逐步成熟并完善,也为了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求商方法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强调求商的过程,并进一步提高其方法的使用熟练度。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也就是看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想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创设意图:采取简介明了的方式结尾,一方面首尾呼应,另一方面能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来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5题。
五、说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10÷2=5(组)答:分成了5组
8÷4=2
(二)四得八,商是2
12÷3=4
三(四)十二,商是(4)
第七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8页、49页,复习除法的意义和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教材安排了4道复习题和4道练习题,最后设计了“数学冲浪”,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并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复习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是否已经清楚,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能熟练地计算除法算式。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习题,“数学冲浪”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集体完成。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除法的含义,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口诀求商等知识的复习和提高的过程,更深入的理解除法的含义以及乘除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并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今天“智慧星”有来到我们班做客啦,小朋友们高兴吗?“智慧星”最喜欢和爱动脑筋的同学做朋友了,今天我们和“智慧星”一起复习和整理这一单元的知识,看谁能成为“智慧星”的好朋友。
二、复习巩固
1.师:“智慧星”先要考考大家,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本单元你都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1:我明白了除法的含义。
生2:我知道除法和乘法有紧密的联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生3:我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生4:我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师:“智慧星”对大家的回答非常满意,它要和这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做朋友。(给回答问题的同学贴上小星星。)
2.
复习除法的认识
(出示教材48页复习题第1题)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除法算式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再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复习题,然后交流)
生:8÷2=4(人)8÷4=2(组)
师:你能说出这两个除法算式中各个部分的名称吗?
生:在8÷2=4这个算式中,8是被除数,2是除数,4是商。
师:你能说说除法算式表达的含义吗?
生:8÷4=2表示把8个人,每4个人一组,可以分2组。
3.复均分”
(出示教材48页复习题第2题)
师:“智慧星”说,会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最可爱了,小朋友们,快点来观察这幅情境图吧,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6个足球,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
生2:12个篮球,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
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用手中的图片分一分。
生1:6÷3=2(个)每班2个足球。
生2:12÷3=4(个)每班4个篮球。
师:小朋友们真是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好孩子,“智慧星”很喜欢你们哦,它又找到了几个好朋友。(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贴上小星星)
3.
练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哪位小朋友可以用“五六三十”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和两个除法算式?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吧!
生:5×6=30
6×5=30
30÷5=6
30÷6=5
师:同桌互相说口诀,写算式,看哪组写的最多最好。
4.练习用除法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智慧星”越来越喜欢你们了呢!它想带大家去购物,(课件显示教材48页第4题)小朋友们帮它算一算……
(1)
买4支自动铅笔需要几元钱?
(2)明明买了一种笔,正好用了12元。他可能买了哪种笔,买了几支?
(3)英英有20元钱,她买哪几种笔正好能把钱用完,各买几支?
(学生先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小朋友们谁还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生1:用15元可以买几支钢笔?15÷5=3(支)
生2:小红用9元钱买了3支笔,她买的是哪一种笔?9÷3=3(元)
……
三、实践新知
1.
想一想,写一写。
(1)写出下面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8
÷
6
=
3
(
)
(
)
(
)
(2)15÷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3)计算20÷5,可以想(
)的乘法口诀。
(4)李叔叔写了25个大字,每行写(
)个,5行正好写完。
2.
在
里填上“+、-、×、÷”。
20
4
=
16
12
3
=
4
8
2
=
4
24
4
=
6
16
4
=
20
2
6
=
8
9
3
=
3
18
3
=
6
15
3
=
12
3.
每只猴子几个香蕉?
4.
某种牛奶每箱18盒,排成3层,平均每层多少盒?
5.
教材“练一练”第1题。
答案:1.
(1)被除数
除数
商
(2)15
5
3
(3)5
(4)5
2.
-
÷
÷
÷
+
+
÷
÷
-
3.
12÷6=2(个)
4.
18÷3=6(盒)
四、达标反馈
1.
口算
20÷5
18÷3
16÷4
24÷6
36÷6
20÷4
2.
选择
(1)小玲用了5分钟做了20道题,平均每分钟做(
)题。
A.
5
B.4
C.15
(2)某服装店3天共卖了12套运动服,平均每天卖(
)套。
A.4
B.3
C.5
(3)公园里中了(
)行垂柳,每行4棵,应有(
)棵。
A.3,16
B.4,16
C.5,25
(4)婷婷用了18元买同一种饮料,她买的是(
)。
A.
B.
C.
每杯4元
每杯5元
每杯3元
3.
小红帽、猎人和外婆齐心协力打死了大灰狼以后,小红帽想起自己给外婆带来的12块蛋糕,就邀请猎人一起享用这些蛋糕,他们每个人平均吃几块?
4.
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答案:1.
4
6
4
4
6
5
2.
(1)B
(2)A
(3)B
(4)C
3.
12÷3=4(块)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整理,小朋友们再回忆一下,这一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了解了除法的含义,可以根据具体事例列出除法算式……
生2:我学会了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可以根据乘法口诀写出除法算式……
生3:我会用乘法口诀非常熟练地计算除法……
生4:我可以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4题。
2.
判断正误。
(1)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5。(
)
(2)妈妈买了8个苹果,小明每天吃2个,5天吃完。(
)
(3)计算16÷4,可以想4加12等于16,所以16÷4=12。(
)
(4)玲玲有4块巧克力,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列式为4÷4=1。(
)
3.
(1)把这些西红柿平均放到2个篮子里,每个篮子(
)个。
(2)把这些西红柿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
)个。
4.
根据“二五一十”这句口诀,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和两个乘法算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整理与复习教案的设计在创设情景,引入复习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新知识,调动学生的思维,自然地过渡到第二环节进行建构网络。建构网络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没有直接放手给学生自主建构,而是结合四道复习题目进行建构网络,让学生回忆起本单元所学内容。第三环节的练习题本着由易到难的规律来设计的。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单调的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复习的效率,所以我在练习设计中尽量多的变换练习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数学课堂课后提升法
课后提升是指在引导学生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他们获得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作业要呈现“四性”:即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课后提升包括以下几点:
1、分层次的课后作业
作业要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以便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2、必要的再复习、再提高、再巩固
3、课后相关问题的应用、探究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等。
二、资料链接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教师简要交待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般采用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还可以开门见山,教师直接宣布课题。
2、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
(1)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
(2)梳理。“梳理”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
梳理”的过程是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3)分析。
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3、共同构建,总结强化。
建构整个复习知识的结构体系,概括当堂复习重点及研究方法,点拨知识难点。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4、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巩固练习阶段)
(1)练习的设计,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
练习题设置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综合练习(实践性练习、开放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在练习这个环节中,“以练习为主”,“适当指导”,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10分)
8÷4
5×4
6×2
10÷5
12÷6
24÷6
25÷5
3×6
5×6
10÷2
二、填空。(26分)
1.
○○○○
○○○○
○○○○
○○○○
○○○○
图中一共有(
)个○,平均分成了(
)份,求每份是多少应该列式为(
)。
2.3乘(
)等于9,列出除法算式为(
),表示把9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3。
3.
6×4=(
),表示(
)个6是(
)。
4.
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
)个。
5.
25÷5表示把(
)平均分成5分,每份是(
)。
6.一支钢笔要3元,12元可以买(
)支钢笔。
三、列式计算。(15分)
1.
被除数是18,除数是3,商是多少?
2.
把36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
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4.
每份是3,多少份是15?
5.
3个6是多少?
四、判断题。(15分)
1.有20个乒乓球,每6个装一袋,可以装4袋。( )
2.“6÷2=3” 读作:6除以2等于3。( )
3.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2÷6=2。( )
4.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
5.一盒牛奶要4元,6元可以买2盒。( )
五、看图写算式。(10分)
1.
(
)×(
)=
(
)
(
)×(
)=
(
)
(
)÷(
)=
(
)
(
)÷(
)=
(
)
2.
30把
平均每个盒子里有(
)把钥匙?
(
)÷(
)=
(
)
六、生活中的数学。(24分)
1.
明明家有8只
,每个笼子里装2只,需要几个笼子?
2.
把这些冰淇淋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个。
3.
15个女生玩跳绳,每3个一组
,可以分成几组?
4.
小红每天画6张画片,2天画了几张?她把这些画片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几张画片?
答案:
一、2
20
12
2
2
4
5
18
30
5
二、1.
20
5
20÷5
2.
3
9÷3=3
3
3.
24
4
24
4.
4
5.
25
5
6.
4
三、1.
18÷3=6
2.
36÷6=6
3.4×4=16
4.
15÷3=5
5.
3×6=18
四、1.
×
2.
√
3.
×
4.
×
5.
×
五、1.
36=18
6×3=18
18÷6=3
18÷3=6
2.
5
30÷6=5
六、1.
8÷2=4(只)
2.
2
3.
15÷3=5(组)
4.
6×2=12(张)12÷4=3(张)
期中测试
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13分)
1.
三角板上有(
)个角,有(
)个直角。
2.比20少5的数是(
),20比一个数少5,这个数是(
)。
3.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口诀是(
)。
4.
一个篮球从各个方向看上去都是(
)形的。
5.
计算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从(
)向(
)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
)里的。
6.
在
里填上“﹥”、“﹤”或“=”,在
里填数。
8×5
45
18÷6
2
×4=20
5×5
5+5
20÷4
5÷1
12÷
=2
×2=
6+2
32+12+50
98
-16=25+16
7.
比62多15的数是(
)。
8.
90减14的差,比25多(
)。
9.
一根绳子长69米,先截去18米,又截去26米,还剩(
)米。
10.
一只小狗有(
)条腿,5只小狗有(
)条腿。
二、口算题。(10分)
2×6=
5×5=
3×4=
42+15-50=
5×2=
6×4=
5×1=
45+26-18=
6÷1=
15÷3=
24÷6=
39-7+23=
5÷5=
30÷6=
8÷4=
30-(6+5)=
18+3=
18÷3=
4×4=
25-5+12=
三、补全乘法口诀,并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16分)
三(
)十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六三十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
)一十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五十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看图列算式。(12分)
1.
乘法算式:(
)×(
)=(
)
(
)×(
)=(
)
除法算式:(
)÷(
)=(
)
(
)÷(
)=(
)
2.
乘法算式:(
)×(
)=(
)
(
)×(
)=(
)
除法算式:(
)÷(
)=(
)
(
)÷(
)=(
)
3.
乘法算式:(
)×(
)=(
)
(
)×(
)=(
)
除法算式:(
)÷(
)=(
)
(
)÷(
)=(
)
五、观察物体。(8分)
1.
连一连。
2.
(1)
(2)
六、帮小动物把卡片拿回家吧!(9分)
七、画一画,写一写。(10分)
1.
写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6分)
2.
以下面的点为顶点,画一个角。(4分)
.
八、解决问题。(23分)
1.如果买4张游船票
如果有30元钱,够几个小朋友
要付多少元?
坐碰碰车?(6分)
2.二(1)班去秋游,4人一小组,共有6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去秋游?(5分)
3、18盆花,6盆排一行,一共可以排几行?(5分)
4.小亮上了一辆有28个座位的公共汽车,他坐下后,发现还有5个空座位,下一站又上来10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乘客?(6分)
期中测试
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计算下面各题。(10分)
2×5=
4×4=
3×6=
3×2=
4×6=
3×5=
3×3=
5×6=
6×2=
2×4=
6×6=
5×3=
38+62=
76-25=
55+27=
68+23=
100-45=
93-38=
3×5+6=
2×4+12=
36+15+9=
26-12-5=
6×5-20=
5+14-10=
二、填空。(18分)
1.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
)或(
)。
2.9的3倍是(
)。
3.
(
)里最大填几
(
)×4<25
(
)×6<45
32>6×(
)
15>3×(
)
4.
在○里填上“<”“>”或“=”
6×6○35
6×5○38
4×4○4+4
7×3○30-9
14+27○32
81-46○39
26+32+6○82
96-8-25○64
23+17○54
35+7+12○70-28
45+9-18○60-29
41+6-20○32
5.
下列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6.
小丽有54本故事书,借给小明19本,小丽还有(
)本?
7.妈妈带了100元钱,买了一桶油用去28元,卖了一袋米用去63元,一共用去(
)元,还剩(
)元.
8.
☆☆☆
☆☆☆
☆☆☆
☆☆☆
一共有(
)个☆,列出乘法算式为(
)或(
),表示(
)个(
)。
9.
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列出除法算式为(
)。
10.
算式12÷4=3读作(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三、看图,分一分,填一填。(25分)
1.
(1)一共有(
)条鱼。
(2)如果每只小猫分3条,可以分给(
)只小猫,列式为(
)。
(3)如果平均分给6只小猫,每只小猫(
)条,列式为(
)。
2.
(1)一共有多少碗米饭?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4个工人一起吃饭,每人可以吃(
)碗?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这些玩偶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列式计算为_______________。
把这些玩偶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列式计算为_______________。
4.
(1)每盘苹果(
)个,(
)盘苹果一共(
)个。
□○□=□
(2)(
)个苹果,每(
)个放一盘,放了(
)盘。
□○□=□
(3)(
)个苹果,平均放了(
)盘,每盘(
)个。
□○□=□
5.
□×□=□
□×□=□
□÷□=□
□÷□=□
四、在
里填上“+、-、×、÷”。(9分)
4
6=24
5
5=1
57
9=48
3
17=20
81
40=41
18
6=3
3
4
=12
70
7=63
35
8=43
五、判断题。(8分)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否角。是的打“√”,不是的打“×”。
(
)
(
)
(
)
(
)
2.用三角板比一比,是直角的打“√”,不是直角的打“×”。
(
)
(
)
(
)
(
)
六、列式计算。(8分)
1、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2、除数是5,被除数是30,商是多少?
3、2个6相加是多少?
4、4乘5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22分)
1.明明读故事书,每天读5页,4天读了多少页?
2.6名同学每人买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一个汉堡5元,一杯可乐3元,一共多少钱?
3.小红拿50元钱去超市,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9元,小红的钱够吗?
4.
同学们在公园爬小山,上山走了52米,下山比上山近15米,一共走多少米?
5..一件上衣43元,一条裤子39元,买一套衣服需要花多少钱?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期中测试A卷评估标准
试卷分析
本试卷为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是根据二年级上册的前半部分教学内容来编排试题的。对二年级第一学期前半部分的观察物体、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除法(一)、角的认识等内容进行考察测试,试题容量适当,难度不大,涵盖面积较广,能有效的测试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次试卷,有八个大题,满分100分。
评估标准
填空。本题为基础类题目,考察学生计算、理解、观察等各方面的能力,包含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表内乘除法的计算等知识,题目比较简单,学生能轻松完成。共26个空,每空0.5分,共计13分。
1.
3
1
2.
15
25
3.
5
4=20
4
5=20
四五二十
4.
圆
5.
左
右
小括号
6.
﹤
﹥
5
﹥
=
6
2
2
﹤
57
7.
77
8.
51
9.
25
10.
4
20
口算题。考察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难度小,学生只要细心,不容易出错。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计10分。
12
25
12
17
10
24
5
53
6
3
4
55
1
5
2
19
21
6
16
32
补全乘法口诀,并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考察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以及对乘法、除法意义的理解。共4句口诀,每句口诀4分,共计16分。
三四十二
3
4=12
4
3=12
12÷3=4
12÷4=3
五六三十
5
6=30
6
5=30
30÷5=6
30÷6=5
二五一十2
5=10
5
2=10
10÷5=2
10÷2=5
三五十五
3
5=15
5
3=15
15÷5=3
15÷3=5
看图列算式。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或除法算式并计算,考察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共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3
4=12
4
3=12
12÷4=3
12÷3=4
2.
2
4=8
4
2=8
8÷4=2
8÷2=4
3.
2
6=12
6
2=12
12÷2=6
12÷6=2
五、观察物体。考察学生的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共2个小题,第1小题连两条线,连对一个得1分,第2小题有两个图形,6个空,每空1分。共计8分。
2.(1)6
1
2
(2)6
4
5
六、帮小动物把卡片拿回家吧!本题考察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难度较小。共9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9分。
七、画一画,写一写。考察学生认识角、画角的能力,难度较小。第1小题6个空,每空1分,第2小题画角4分,共计10分。
八、解决问题。考察学生运用乘除法、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共4小题,第1小题6分,第2、3小题5分,第4小题6分。
1.
4
4=16(元)
30÷5=6(人)
2.
4
6=24(名)
3.18÷6=3(行)
4.
28-5+10=33(人)
期中测试A卷讲评稿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A卷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解题能力,
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2.
通过分析错题,找出错因,纠正错误的解题思路,完善和深化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2、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
一、分析考试情况
1、公布考试结果,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
2、表扬优秀的学生和进步明显的学生。
3、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就这针对张试卷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做一下重点分析,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典型题型讲解
1、先让学生自查试题,反思造成错误的原因,再写出正确答案。
2、典型题型分析说明
(一)填空题。第6小题“在
里填上“﹥”、“﹤”或“=”,在
里填数”考察学生计算的细心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个别同学计算容易出错,主要是粗心,比如
×2=6+2一个数乘2的积与6加2的和相同,我们要先算出6+2=8,再想,几乘2等于8,运用口诀“二四得八”可以知道应该是4。
第8小题
:“90减14的差,比25多(
)”要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出90-14=76,求76比25多多少,用76-25=51
。
(二)列式计算。第三大题和第四大题,都属于列式计算的题目,第三大题是根据口诀列出算式,考察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先让学生背一背乘法口诀,回忆乘法口诀归纳的过程,再完成这道题的订正。第四大题是根据图片列出算式,要引导学生看图,看清楚有几组,每组几个,可以怎样列式。
(三)解决问题。
第1题分析:此题应通过细致讲解,使学生明确题意,知道题目中给出了哪些条件,求第一个问题:如果买4张游船票要付多少元,需要用每张游船票的价格4元乘以数量4,4
4=16(元)第二问:如果有30元钱,够几个小朋友坐碰碰车?我们从题目中得知,每张碰碰车的车票需要用5元,这个问题实际要求的就是30可以分成几个5,或者理解为求30是5的几倍,列出正确算式。
另外,在解决问题中也反映出了关于计算准确率的问题,往往有学生能够做到正确列出算式,
但是由于粗心计算错误,这样由计算导致的解决问题的丢分现象也较普遍,这也是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所以,今后的教学还要加强计算的训练。
第4题出错可能性比较大,学生要理解车上一共有28个座位,小亮上车后车上还有5个空座位,说明车上有28-5=23(人),下一站又上来10人,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乘客,应该用原来的23人加上又上来的10人23+10=33(人)。
三、课堂练习:
出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你有哪些收获?
期中测试B卷评估标准
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重点检测二年级上册第一至五单元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一部分难度略大的题目,注重过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具体表现在:
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卷共分七个大题:大体分为填空、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试题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有15分,有的题要通过2到3步思考才能算出来,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评估标准。
计算下面各题。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难度较小。共20小题,每题0.5分,共计10分。
10
16
18
6
24
15
9
30
12
8
36
15
100
51
82
91
55
55
21
20
填空题。包含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乘除法的计算、角的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等方面的考察,第3小题略有难度,其他题目难度较小。共36个空,每空0.5分,共计18分。
1.
4
5=20
5
4=20
2.
27
3.
6
7
5
2
4.
>
<
>
=
>
<
<
<
<
>
>
<
5.
8
6
5
6.
35
7.
92
8
8.
12
3
4=12
4
3=12
4
3
9.
5
15÷3=5
10.
十二除以四等于三
12
4
3
看图,分一分,填一填。考察学生对“平均分”,表内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先按照要求分一分,然后再填空或列算式。略有难度。共25个填空或算式,每个填空或算式1分,共计25分。
1.
(1)12
(2)4
12/3=4
(3)2
12/6=2
2.(1)
2
4=8(碗)
(2)8/4=2(碗)
3.
(1)6/3=2
(2)6/2=3
4.
(1)3
4
12
3
4=12
(2)12
3
4
12/3=4
(3)12
4
3
12/4=3
5.
4
5=20
5
4=20
20/5=4
20/4=5
在
里填上“+、-、×、÷”考察学生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能力,略有难度。共9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9分。
+
÷
-
+
-
÷
×
-
-
判断题。考察角的认识,难度小。共8个空,每空1分,共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