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微课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观潮 微课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9 21:35:30

文档简介

《观潮》三、四段背诵指导
——理解内容
突破难点
浮现景象
一、微课目标:理解课文,掌握背诵技巧,快速背诵课文。
二、微课过程
【点击呈现Ppt1】
《观潮》第三、四段背诵指导
——理解内容
突破难点
浮现景象
本文的三、四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突出了潮水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特点,是课文内容的重点。怎样积累这优美的语言,省时省力地把这段课文背诵下来呢?
【点击呈现Ppt2】弄清叙述顺序。
声音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潮来时
景象
白线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知道它主要讲了什么,才能比较顺利地背诵,而且记忆牢固。
【点击呈现Ppt3】抓住难点,逐句突破。
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出自己背诵的难点,进行重点背诵。
如:点击课件: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句话先写声音,然后写了浪的样子像“一条白线”,最后写人们的表现。
点击课件: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通过对浪潮样子和声音的描写,用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浪潮汹涌澎湃的景象。
【点击呈现Ppt4】配合图片,整段背诵。
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要边背诵边浮现文中描述的景象。这样更有助于记忆。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聪明的你,用老师这种方法,背诵这段较长的课文,不会超过十分钟哦。(共5张PPT)
1


“奇招”写奇景
巧用比喻、夸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被震得颤动起来。
夸张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巧用对比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侧面描写: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共4张PPT)
1


理解内容
突破难点
浮现景象
弄清叙述顺序
声音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潮来时
景象
白线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抓住难点,逐句突破。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配合图片,整段背诵。
○○1.观潮
——“奇招”写奇景
【微课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微课内容】
导入:本文展现了钱塘江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观钱塘江大潮之“奇”。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奇特雄伟的钱塘江大潮的现场。作者用了怎样的“奇招”写出了这“奇景”呢?
【点击呈现Ppt1】观潮
——“奇招”写奇景
【点击呈现Ppt2】巧用比喻、夸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连着运用了两个比喻句,形象地描绘出了大潮到来时的形态、颜色和声音,使人深受震撼。
除了比喻,还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这句话中的“山崩地裂”“颤动”并不是真的山崩地裂了,前面还有两个很关键的词“如同”“好像”。也就是说,钱塘江大潮涨潮的时候,“山崩地裂”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叙述,而是进行了适当的夸大。
【点击呈现Ppt3】夸张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点击呈现Ppt4】巧用对比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宽阔”“横卧”“平静”等词写出了钱塘江潮来前风平浪静的景象。正是这静景的描写,才反衬出下文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点击呈现Ppt5】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侧面描写: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潮来之时,“只见白浪翻滚……,”“犹如……”。这是正面写,接着又加入了侧面描写:“顿时人声鼎沸”,“过了一会儿……人群又沸腾起来”。
通过描写观潮人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
作者恰当运用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写出了潮声、潮色、潮形、潮势,真是让人如临其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