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微课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微课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9 21:43:06

文档简介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难忘的爬山虎
【微课目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微课内容】
导入:
第一页PPT内容: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难忘的爬山虎
解说词:
课文明明是作者肖复兴29年后为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的是叶老先生为“我”批改作文、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事。可是作者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并且要在文章中多次写到爬山虎,又以“爬山虎”做结尾呢?  
第二页PPT内容:
爬山虎勾起回忆
让作者感到亲切
解说词:
一位大文豪要会见一个小学生,小学生难免要紧张。可是“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也许是作者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绿绿的爬山虎给他留下第一印象吧;也许是作者读过叶老先生那篇《爬山虎的脚》,现在见到实物,勾起他儿时的美好回忆。因此,作者要好好地描写一下这“绿绿的爬山虎”。
爬山虎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写它意在说明叶老先生也和普通人一样朴实,加上叶老在门口等候,同“我”握手,“我”心里感到十分温暖,紧张的心情自然就放松了下来。  
第三页PPT内容:
爬山虎代表着平易近人的作家
解说词:
等两人经过数小时融洽的交谈后,作者在不知不觉中又写到爬山虎,“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作者似乎在写沐浴着黄昏余晖的爬山虎与在阳光下的有什么不同,其实是在借物喻人,叶老先生那真诚宽厚、平易近人的人品就像沉郁的爬山虎、浓浓的湖水那样令人赞叹、仰慕。作者此时写爬山虎的形象,是对叶老先生的敬重、热爱之情的流露。  
第四页PPT内容:
首尾照应
亲切自然
解说词:
在文章最后,作者也不忘写上“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不但与文题呼应,还含蓄地写出了叶老先生的关怀爱护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告诉人们,叶老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会一直激励着自己前进。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微课目标】 归纳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学习后学以致用,并感受叶老治学的一丝不苟。。
【微课内容】
导入:
第一页PPT内容: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解说词:
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并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怎样修改作文呢?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方法。
第二页PPT内容:

添加必要的字、词、句
解说词:
文中说“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句话中的“增添”一词,便告诉了我们修改习作的方法之一——增。“增”就是为了充实文章的内容,添加必要的字、词、句。
“增”常用的修改符号示例:
第三页PPT内容:

把不合理,不通顺的语句改为合理、通顺。
解说词:
文中说“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张”改成了“幅”,表达更准确。这正是修改习作的方法之二——改。  
“改”,把不合理,不通顺的语句改为合理、通顺。
“改”常用的修改符号示例:
第四页PPT内容:

解说词:
文中说“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修改习作的方法之三——断。当你读一个句子,感觉它不是很通顺的时候,你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第五页PPT内容:
删:
把多余的内容、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
解说词:
文中说“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删,也是修改习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删”,就是把多余的内容、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
“删”常用的修改符号示例:(共5张PPT)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添加必要的字、词、句

把不合理,不通顺的语句改为合理、通顺。

删:
把多余的内容、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
○○(共4张PPT)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难忘的爬山虎
爬山虎勾起回忆
让作者感到亲切
爬山虎代表着平易近人的作家
首尾照应
亲切自然
编号:201204250818119100汇图网正烟业图库(
rw.
Mi
e)b快跑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