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张PPT)
3
鸟的天堂
——动静结合写美景
可视、可感的静态美
一是巧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构成明亮的艺术画面。
二是巧用表示状态的词语展现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三是巧用动词把榕树人格化。
热闹非凡的动态美
一是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变化过程。
二是运用排比句。
÷=2
g、3
鸟的天堂
——动静结合写美景
【微课目标】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微课内容】
导入:
第一页PPT内容:
解说词: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1933年乘船欣赏了广州天马河沙洲上一棵有着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感受到古榕树茂盛无比,树丛上栖鸟千万,鸟儿榕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特的天然风景后,写下的经典散文。 作者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大榕树的奇特、众鸟纷飞的壮观。
第二页PPT内容:可视、可感的静态美
一是巧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构成明亮的艺术画面。
二是巧用表示状态的词语展现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三是巧用动词把榕树人格化。
解说词:
作者在文中用精美的语言描述他两次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描写细致入微,在我们的眼前展示出一幅奇特而美丽的画面。主要运用以下方法来写的。
一是巧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构成明亮的艺术画面。
如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时,“天边红霞灿烂”、“白茫茫的水面没有一点波浪”、“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上,真绿得可爱”,给读者展现了绿树碧水与蓝天红云相映成趣的优美景致,让读者通过视觉想像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二是巧用表示状态的词语展现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榕树长期繁衍生生不息,大得“独木成林”,绿得“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茂盛得“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卧”、“颤”、“簇”、“堆”等表示状态的词语,来赞美这株将生命力推向极致的树。
三是巧用动词把榕树人格化。如“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一个“卧”字仿佛让读者看到了安详、古老的榕树,静卧在水中央,如仙人自在,如美人优雅,如老人安详。
第三页PPT内容:
热闹非凡的动态美
一是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变化过程。
二是运用排比句。
解说词:
动态描写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动态描写在本文中主要体现在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群鸟欢腾的场面。
一是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变化过程。
如写百鸟争飞时,用“起初”、“后来”、“接着”表示时间的名词贯通,写出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用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的变化过程,来表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二是运用排比句。
为了表现百鸟争飞、争鸣的感受,作者恰到好处地使用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鸟的不同动态。(共4张PPT)
3
鸟的天堂
——特殊的引号
查阅字典,
理解天堂。
走进课文,理解天堂。
走出课文,理解天堂。
÷=2
g、3
鸟的天堂
——特殊的引号
【微课目标】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微课内容】
导入:
第一页PPT内容: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解说词:
这是课文《鸟的天堂》结尾的一句话,可这里的“鸟的天堂”为什么前面加引号而后面不加引号呢?
第二页PPT内容:
查阅字典,理解天堂。
解说词:
通过查阅字典或词典,我们知道“天堂”有两层意思:
(1)
某些宗教指正直者死后的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
(2)
美好的生活。
综合它们的意思可以知道:天堂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的地方。
第三页PPT内容:
走进课文,理解天堂。
解说词:
通过读文我们发现,大榕树就是鸟的真正天堂。
一是大榕树的生命力之美,给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看到这景象,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二是鸟生活的快乐。第二次去看榕树,重点写了群鸟的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说明这里适合鸟的生活,它们很快乐。
第四页PPT内容:
走出课文,理解天堂。
解说词:
引号的作用是特指。作者用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为结尾,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人们赞美这棵大榕树,给它的特定称号,是说它枝叶繁多,浓荫密布。许多鸟儿在上面栖息、活动,非常快活,就好像是在天堂一样,所以要加上引号。后一个“鸟的天堂”是指作者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鸟,感到大榕树的的确确是鸟儿自由生活的乐园。因此,把它说成鸟的天堂是名副其实的,所以就不需要加引号了,不用特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