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张PPT)
唯一的听众
——学习《唯一的听众》一文综合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
②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③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
外貌描写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②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③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④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语言描写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③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神态描写
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动作描写
综合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Ppt首页内容)
《唯一的听众》
如此“拟题”妙处多
一、微课目标
《唯一的听众》为什么以“唯一的听众”为题
二、微课内容
导入: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好的文章题目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让我们结合《唯一的听众》一文来看看选择“唯一的听众”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呢?
(Ppt1内容)唯一的听众
(解说词)当第一次面对这个题目的时候,首先我们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在写一个人。其次,如此新颖的题目一定会让你产生许多的疑问:“唯一的听众”是谁?为什么说他是唯一的听众?这是怎样的表演?难道没有其他的听众吗……
当一连串的问题在心头萌生的时候,自然就会吸引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Ppt2内容)①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②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③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解说词)“唯一的听众”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我重新鼓起勇气练琴之后,面对唯一的听众,我在努力坚持;第二次在坚持练习之后,我尽心尽力地为我唯一的听众演奏;第三是在文章的末尾,点明自己永远无法忘记自己唯一的听众。从题目到结尾,“唯一的听众”像一条线把整个故事情节串连起来,成了文章的一条线索,使行文流畅,结构完整。
(Ppt3内容)唯一的听众
(解说词)除了上面的三种好处外,唯一的听众还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因为唯一的听众,我有了重新练琴的信心,并一天天进步;因为唯一的听众,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因为唯一的听众,我能拉很多曲子,并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是唯一的听众给了我鼓励,给了我信心,给了我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所以,“唯一的听众”里饱含着我对老教授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Ppt4内容)如此“拟题”的妙处:1.点明写作对象;2.引起读者思考;3.形成文章线索;4.饱含作者情感。
(解说词)一个好的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名片,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唯一的听众”这样的题目,既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引起读者的思考,形成文中的线索,还饱含着作者的感恩之情。以后的习作中,一定要加以运用哦!(Ppt首页内容)
《唯一的听众》
百变心理
一、微课目标
体会《唯一的听众》一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二、微课内容
导入:《唯一的听众》一文记述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的帮助下学会拉好小提琴的事,赞扬了老教授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作为主人公的“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很多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Ppt1内容)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解说词)父亲和妹妹的话让我感到十分沮丧,这是作者最初的心理想法。当我充满神圣感地到树林里拉小提琴的时候,我再次为曲子的难听而沮丧起来,于是我失去了拉琴的信心。
(Ppt2内容)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解说词)“脸烧起来”说明内心的不安和羞愧。当老人用善意的谎言鼓励我的时候,我被打动了。于是羞愧之余,心里多了几分兴奋。在老人的鼓励下,我第一次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那是被表扬的感觉,被肯定的感觉。
(Ppt3内容)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解说词)“我变了”是因为在老人的鼓励下,我重拾信心。“常常”写出了我的坚持和努力,我练得那么认真,那么刻苦,这都是因为我要感激老人的鼓励,我要对得起我“唯一的听众”,我要“尽心尽力”地为她演奏,即使她是聋子。
(Ppt4内容)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解说词)真相被妹妹一语道破了。妹妹的话,也引起了“我”心灵的震动,我才真正地理解了老人的苦心,也让我更加感激老人的无私和厚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但那“唯一的听众”在我心中的地位却是永远无法替代的。那份敬佩和感恩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代表了我想说的千言万语,代表了我那颗感恩、怀念的心。
(Ppt5内容)沮丧——兴奋——感激——怀念.
(解说词)事情的发展影响了心理的变化,心理的变化引起了行动的变化。作者从沮丧到兴奋,到感激,到最后对老人的怀念。百变的心理让文章情节波澜起伏,让读者的心也跟着起伏不定。这种组织材料的方法也叫做感情贯穿法,你学会了吗?(共6张PPT)
唯一的听众
——体会《唯一的听众》一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沮丧
神圣感
沮丧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羞愧
兴奋
从未有过
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充满信心
感谢
尽心尽力
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震动
感激
怀念
沮
丧
兴
奋
感
激
怀
念
感情贯穿法(Ppt首页内容)
《唯一的听众》
诗一般的老人
一、微课目标
体会《唯一的听众》综合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微课内容
导入:《唯一的听众》一文记述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的帮助下学会拉小提琴的事,文中的老妇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刻画老人的形象时,综合使用了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Ppt1内容)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②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③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
(解说词)这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这几句外貌描写抓住了老人“瘦、满头银发”的特点。读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虽然身型瘦削,满头银丝,但她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慈祥可亲,面善儒雅的诗人,给人一种如沐温暖春风般感觉。
(Ppt2内容)①“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②“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③“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④“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解说词)这是对老人的语言描写,一共四句。作者称这是“诗一般的语言”。老人的话语虽然从字面上、情感上看来是句句真诚,但从客观事实的角度来说的话,这是老人保护作者自尊心的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老人说的这几句话可以看出,老人对作者的关心和厚爱,与前文所描述的作者的家人简直有天壤之别。言如其人,老人的语言是她人格魅力的体现,是她美好心灵的体现!
(Ppt3内容)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③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解说词)文中有三处对老人眼神的刻画,这属于神态描写,突出了一个“静”字。老人一直很平静地望着他,对作者是非常有耐心的,更是相信作者的一种表现,这种无言的鼓励,一直陪伴着作者的点滴进步,老人的默默无言、静静注视,使作者获得坚持拉琴的勇气,也是老人坚持不懈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教育鼓励作者的美好品格的最好见证。老人以诗一般的眼神传达给了作者无比坚定的信心!
(Ppt4内容)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解说词)这是对老人的动作描写。这句话在文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作者来说,老人这样做是在鼓励自己,虽然她听不到,但却一直微笑着,一直打着节奏,这是多么难得的鼓励啊!对于整篇课文来说,这里埋下了一个伏笔,为后文妹妹说出老人的秘密做铺垫,老人是因为听得到才能“悄悄地打着节奏”。这样的做法、这样的老人怎能不让人心怀敬佩和感激呢?
(Ppt5内容)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解说词)文章通过对老人外貌、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样一位诗一样的老人。她是一位有修养、有内涵的老者。她言谈举止总是波澜不惊,但给人的印象是很深很深的,无论是与人交流、看人的眼神、教育人以自信,都给我们一种安娴而美好的感受,这就是人物形象所散发出来的艺术生命力。(共5张PPT)
唯一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为什么以“唯一的听众”为题
点明写作对象
引起读者思考
①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②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③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形成文章线索
饱含作者感情
信心
鼓励
精神财富
敬佩
感激
2
记
如此“拟题”的协
处
1.点明写作对象;
2.引起读者思考;
3形成文章线索;
4饱含作者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