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首页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说明方法”作用大
一、微课目标
结合《只有一个地球》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二、微课内容
导入: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加清楚作者的意思,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下面我们就结合《只有一个地球》中的句子来体会一下说明方法的作用。
(Ppt1内容)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解说词)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地球比作了“人类的母亲”和“生命的摇篮”,说明了地球的重要性,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这样的打比方也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这种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的说明方法就叫做打比方。它的作用是为了把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Ppt2内容)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解说词)这个句子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作者用“六千三百多千米”这个具体的数字对抽象的地球半径加以说明,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地球的大小。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但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Ppt3内容)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解说词)这个句子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介绍地球的大小时,作者用“茫茫宇宙”和“地球”来作比较,从而突出了地球渺小这一特点。这样的“比较”具体可感,而且鲜明生动,既写出了地球的特点,又使读者潜意识里认识到地球太渺小了,太容易破碎了,太需要大家保护了,从而激起保护地球的欲望,达到本文写作的目的。
(Ppt4内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解说词)这个句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列举“矿物资源的形成要经历非常长的时间”这一例子,来说明矿物资源的珍贵和不可再生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一个观点。让读者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和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危机,从而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Ppt5内容)作假设、作引用、分类别
(解说词)除了上述四种说明方法外,本文还运用了作假设、作引用、分类别等方法。综合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是为了使文章说明得更具体、更准确、更生动。你学会了吗?赶紧到文中找找其他的句子分析一下吧!(共5张PPT)
只有一个地球
——结合《只有一个地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原先、先前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最少,
强调范围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2.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强调比较的对象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
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
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
椭圆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
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
半径约6371千米。
2.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概数(共6张PPT)
只有一个地球
——结合《只有一个地球》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打比方
把抽象的事理说得更
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
说明对象特点。
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列数字
准确客观地反映事物
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作比较
通过比较把说明对象
的特征显现出来,鲜明而
具体,突显事物的特点。
同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使所要
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
读者理解
,更具说服力。
作假设
作引用
分类别
综合运
用说明
方法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ceo
ind
少(Ppt首页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微课目标
结合《只有一个地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微课内容
导入: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这是由说明文的科学性、知识性决定的。说明文要介绍客观事物,介绍科技知识,“准确”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准确的语言才能反映说明对象的真实面貌。这样,才不会使读者对所说明的规律,证明的事理,反映的客观事物产生误解,也便于领会。下面我们就结合《只有一个地球》来体会一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Ppt1内容)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解说词)“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是可以再生的,同时也准确地点明了这些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突出了地球的不可再生性,结合上一个自然段中对“矿物资源”的描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和它们所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去掉“本来”一词,就无法表达出这样的意思了。从这个词中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Ppt2内容)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解说词)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在强调了现在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现在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样说既准确科学,又让人信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
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如:
(Ppt3内容)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2.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解说词)“同茫茫宇宙相比”是在界定一个比较的对象,宇宙空间是无边无际的,地球在其间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星球。但抛开茫茫宇宙这个范围,单单从人本身来说,用渺小来形容地球就不切实际了。在介绍地球半径的时候,作者运用了一个概数“6300多”,这样说是不是不准确了呢?我们参看这样一组数据:
(Ppt4内容)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不是一个规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稍鼓的不规则椭圆球体。地球的赤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半径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解说词)看了这组数据,你是不是明白作者为什么用了“6300多”这样一个概数了呢!因为地球的形状特点,造成了不同的地方测量地球的半径是有差异的,用这样一个大概的数字更显得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说明文的语言一定要精确,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