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重点难点】
1.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2.难点:“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一、维新派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到北京。
和
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
。史称“
”。从此,
运动揭开了序幕。
2.为了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会、开办学堂。1895年成立
;1896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
》。
二、百日维新
3.
年6月到9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人物)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次变法被称为“
”,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
4.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
、
、
的发展,奖励
等;政治上:允许官民
,裁汰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
;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5.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绪帝,逮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
、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捕杀害,史称“
”。
三、京师大学堂
6.京师大学堂是今北京大学的前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戊戌变法的产物,也是百日维新失败后硕果仅存的新政措施。京师大学堂的办学宗旨是“
,
,中西并用,观其会道。”京师大学堂是全国新式教育的
,也是最高
。
【合作探究】
1.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
请回答:
(1)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2)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
2.材料分析: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三:“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请回答:
(1)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一同被杀害的还有哪几个人,他们被称为什么?
(2)
“贼”指何人? 为什么“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3)他参与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当堂达标】
1.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政治制度” 应理解为(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C.在思想领域里开展新文化运动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习近平总书记陪同到访的美国领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在中南海瀛台散步时说,光绪帝时,国家衰败了,他搞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关在这里。文中所指的百日维新(
)
A.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B.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4.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那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
A
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
B
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
C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
D
慷慨就义
5.
材料
梁启超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横
( http: / / www.21cnjy.com )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日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于教育……国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
在材料中,梁启超提出了什么主张 这一主张在百日维新内容中有什么具体表现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康有为
梁启超
变法
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
2.强学会
时务报
3.1898年
光绪帝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4.
农、工、商业
创造发明
上书言事
中小学堂
5.谭嗣同
戊戌六君子
6.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高学府
教育行政机关
【合作探究】
1.
(1)康有为
梁启超
维新派
(2)公车上书
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百日维新
失败
2.
(1)谭嗣同说的,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戊戌政变中被杀害。一同被杀害的有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他们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2)“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因为维新派只依靠一个手无实权的光绪帝,又没有发动群众,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
“死得其所”是指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我认为他的死表明了他为了国家的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激励后人,唤起民族觉醒,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
(3)他参与了戊戌变法,说明要想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中国人民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国家富强,就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3.教材27页。
【当堂达标】
1-4
C
B
A
A
5.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民族振兴的关键。(回答“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改革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国家亟需人才”“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培养新兴人才”“国家的竞争关键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均可)
表现: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回答“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在全国开办大学和中小学堂”“鼓励私人开办学堂”“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作,奖励创办报刊”等均可)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