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课件《甲午中日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课件《甲午中日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09 21: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第二单元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 明治维新:日本政府进行
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
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
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
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你知道邓世昌率舰撞击敌舰的英雄壮举吗?贪婪的日本侵略者是怎样通过《马关条约》疯狂地掠夺、宰割中国的?导入列强瓜分中国背景: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国力渐强,很快走上了疯狂向外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朝鲜和中国。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增兵朝鲜,蓄意挑起中日战争。(直接原因) 大 陆 政 策日本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亚洲世界北洋海军的广乙舰丰岛海战后搁浅的广乙舰残骸北洋海军的济远舰甲午中日战争形势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突然袭击在牙山附近丰岛海面的清军运兵船和驻守牙山的清军,挑起了战争。  1894年7月25日,“济远”、“广乙”从牙山驶往旅顺,途经丰岛海面,突遭日军“吉野”、“浪速”等三舰的袭击。“广乙”躲避追击触礁而碎,“济远”管带方伯谦贪生怕死,挂白旗示降,并下令转舵回逃。此时正有“高升”(租英商船)运兵船及护航舰“操江”由天津驶来,日舰俘获“操江”,击沉“高升”,“高升”上700余人牺牲。日本以突袭方式,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广乙舰丰岛海战后搁浅的广乙舰残骸北洋海军的济远舰甲午中日战争形势(解说)“高升”号运兵船被日舰击沉 8月初,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对待战争的态度: 慈禧太后正在穷奢极侈地操办她60大寿的庆典,一心希望与日本讲和。李鸿章秉承慈禧的旨意,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黄海海战: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日本舰队截击,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列阵迎战。过程:丁汝昌负伤,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接替指挥;
林泰曾指挥镇远舰击中敌旗舰松岛号;
林永升指挥经远舰战斗到舰艇最后沉没;
邓世昌指挥致远舰,遭遇日军最强冲锋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北洋舰队列队迎战示意图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双方在黄海激战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5艘战舰,日本舰队也重创5艘。海军提督丁汝昌
1836~1895 安徽庐江人 邓世昌坠入海中,他的随从将救生圈给他,被他拒绝。他的爱犬衔住他的手臂不让他下沉,他把狗推开。狗又衔住他的发辫不放。邓世昌望海长叹,用手按住爱犬,一起沉入大海。 邓世昌语录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禹(今广州)人,清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黄海激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官兵浴血奋战。在舰伤弹尽的情况下,邓世昌下令全速冲向敌冲锋舰“吉野”号,决心与敌同归于尽。不幸途中被鱼雷击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多人殉难。邓世昌邓世昌语录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撞击日本吉野舰吉野舰  日本海军主力巡洋舰,排水量4225吨,有火炮34门,其中15公分速射炮4门,10.12公分速射炮8门。该舰在黄海海战中,为日本常备舰队旗舰。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为邓世昌所写的挽联
伏波横海,具折冲千里之威;
劲草疾风,标烈士百年之节。
——光绪帝为邓世昌御笔亲撰祭文
奋击则寡能敌众,
冲锋则义不顾身。
——光绪帝为邓世昌御笔亲撰碑文邓氏宗祠  邓氏宗祠,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龙涎里,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出生地。1895年,邓氏家人用朝廷给予的抚恤银扩建宗祠。1994年,在邓氏宗祠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致远舰冲向敌舰 中日双方激战5个多小时。日舰有5艘受到重创,伤亡600余人。北洋舰队有5艘军舰沉没,伤亡近千人,但主力尚存。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战后,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实行“保船制敌”的消极防御方针,竟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出海迎敌,使日本掌握了黄海制海权。辽东陆战:过程:一路渡过鸭绿江,进攻辽东九连城等地;
另一路在辽东半岛东岸花园口登陆,进攻大连、旅顺。10月,日军兵分两路。结果: 由于清军军心涣散,抵抗不力,大连、旅顺相继失守。日军占领旅顺后,对旅顺居民实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威海卫之战:停泊在威海卫的北洋舰队 1895年初,日军水陆两路进攻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丁汝昌请求突围,李鸿章不准。北洋舰队困泊港内,腹背受敌。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殉国。日军向荣成进犯  1895年1月,25艘日舰护送约2万日军进攻威海东南十余里的荣成湾。清军失利,日军占领荣成。随即分两路包抄威海卫背面,另有日舰队从正面炮攻南威海卫,封锁港口。2月2日,威海卫陷落。丁汝昌、刘步蟾等北洋舰队将领先后自杀殉国。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  丁汝昌(1836~1895),安徽庐江人。1888年,北洋舰队编成,被任命为海军提督。黄海海战中,面对日舰进攻,他指挥北洋舰队沉着应战,负伤后仍继续督战。1895年2月,日军攻陷威海卫,他据刘公岛多次组织将士反攻,击沉敌舰艇7艘,后在外籍军官与部分官兵逼其降敌情况下,坚持不屈,12日服毒殉国。  刘步蟾(1852~1895.2.10),字子香,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肄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1885年,刘步蟾赴德国购定远舰,次年升管带。1888年升为北洋海军右翼总兵,“通西学,海军规制多出其手”。
  黄海海战中,丁汝昌负伤,刘步蟾代为督战。威海卫战役中,刘步蟾见势不能挽回遂沉舰自杀,实践了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刘步蟾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清朝的腐败是失败的根源;
一部分清军将领贪生怕死;
武器装备落后等。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殖民扩张;
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势力雄厚等。中国:日本:时间:1895年4月地点:日本马关代表:(清政府)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马关条约》签订情景  桌对面右起:日本内阁总理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伊东。背向左起:参赞马建忠、参议李经方、钦差大臣李鸿章、参赞罗丰禄、参赞伍廷芳。李鸿章
1823.2.15~1901.11.7
安徽合肥东乡日方保存的《马关条约》
可见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签名伊藤博文
1841.10.16~1909.10.26
内阁总理大臣(首相)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被迫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内容: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三国干涉还辽企图独霸中国东北俄国的盟国策划
干涉支持
干涉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支持
干涉清政府还
辽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目的:维护自身在华利益《马关条约》的影响: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3.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4.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及澎湖列岛2亿两白银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香港岛 2100万银元广、厦、福、宁、上协定关税新增设厂国土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重负担,举借外债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列强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内地严重的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比通商口岸有何变化 《南京条约》
开放的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侵略加深,由沿海向内陆,加大了经济掠夺,从对中国的影响上看则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日军进军路线基隆台北新竹大甲彰化澎湖嘉义台南枋寮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爱国志士徐骧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  1895年6月2日日本正式公布吞并台湾、澎湖列岛。日本割占台湾后,台湾人民一刻也没停止过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台湾人民痛击日本侵略军日本正式公布吞并台湾、澎湖列岛 甲午战争刺激列强对华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经济上:列强在商品倾销的同时,扩大资本输出,进一步扩张在华经济势力。 2.政治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瓜分中国的狂潮谭嗣同有感一首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时局图》是1898年谢缵[zuǎn]泰先生创制的一幅反映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漫画。原图上有黄遵宪的题诗。现在原件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档案馆。熊—俄国太阳—日本肠(蛇)—德国虎—英国鹰—美国蛙—法国“门户开放”政策:势力范围: 1899年由美国政府提出的。其实质是企图用“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让美国有机会插足别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之内,保证中国市场对美国资本和商品的自由开放。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甲午中日战争原因过程:结果:1894年到1895年初丰岛海战、黄海海战(邓世昌)、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时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根本原因:导火线: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意侵略中国;清政府的腐朽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间
地点
内容
危害影响:史海拾贝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奋起抗日,坚持斗争5个多月,打死打伤敌人32000多人,并在此后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里一直坚持反抗日本统治。1945年10月25日,回到祖国怀抱。1.爆发于19世纪末甲午年的这次侵华战争是由下面哪个国家发动的( )
A.日本 B.美国 C.俄国 D.英国A2.下列哪次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
A.黄海海战 B.威海卫海战
C.旅顺战役 D.平壤战役B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 )
A.邓世昌 B.杨靖宇 C.丁汝昌 D.关天培 A4.下列关于《马关条约》中的哪一条规定,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C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材料二:“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位历史人物?
(2)他们各自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三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林则徐 左宗棠 邓世昌
(2)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或虎门销烟);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捐躯。
(3)视死如归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