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雨说》同步练习方案
一、基础训练
1.填空。
(1)《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的作者是 当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 诗。
(2)诗中“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可用两句唐诗来概括此处雨的特点:“ , ”。出自诗人 的《___________》。
2、下列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田圃(fǔ)
禁锢(ɡù)
寒浅(qiǎn)
留滞(zhì)
B、暗哑(yǎ)
喧嚷(rǎnɡ)
蓑衣(suū)
斗笠(lì)
C、油膏(ɡāo)
绕(rǎo)着
襁褓(qiánɡ)
翅(chì)膀
D、拥(yōnɡ)挤
牧(mù)场
丝缕(lǚ)
知悉(xī)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B、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C、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D、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4、下列诗句没有采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B、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C、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D、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一片润如油膏的土地上,长满了肥硕的庄稼。
B.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C.他说话时虽然温声细语,但态度却很坚决。
D.某市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把春节燃放烟花爆竹限放时间、范围做到家喻户晓,让市民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6.(2017年云南省中考试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岸国家的热烈响应。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阅读与鉴赏
(一)“我来了,我走得很轻,……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作答。
1、请从诗中摘录两组对应较工整的句子:
⑴
。 ⑵
。
2、说说选文第④节写的景色与写“雨”有什么关系?
。
3、说说下列诗句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⑴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
⑵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
4、请说说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的作用。
。
(二)“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作答
1、品析下列加粗动词的表达作用:
⑴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⑵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⑶ 柳条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⑷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2、写出下列诗句的朗诵语气:
⑴“可是,我是幸运的。”应读出 、 的语气。
⑵“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应读出
、 的语气。
⑶“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应读出 、 的语气。
⑷“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啊,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应读出 、
的语气。
3、写出显示引文②③节呈并列式结构的两个标志性词语。
4、体会引文中“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
5、请品味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⑴ 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⑵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6、请分析诗中反复出现“雨说,我来了……”这句话的作用?
。
三、课外语篇阅读
回答
北 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注释】 这首诗写于1976年,当时发生了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全国性的群众抗议运动。诗中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9.诗中尖锐而有力地概括和嘲讽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荒谬现实的诗句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连用四个“我不相信”组成排比,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认为诗中的“我”有可能代表着怎样一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B.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小小年纪就记得很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
C.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
D.
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四、拓展提升阅读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954年
1.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诗的第一节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3.“忘了是在江南、江北/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雨说》同步练习方案
一、基础训练
1.填空。
(1)《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的作者是 当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 诗。
(2)诗中“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可用两句唐诗来概括此处雨的特点:“ , ”。出自诗人 的《___________》。
答案(1)台湾 郑愁予 抒情 (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杜甫 春夜喜雨
2、下列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田圃(fǔ)
禁锢(ɡù)
寒浅(qiǎn)
留滞(zhì)
B、暗哑(yǎ)
喧嚷(rǎnɡ)
蓑衣(suū)
斗笠(lì)
C、油膏(ɡāo)
绕(rǎo)着
襁褓(qiánɡ)
翅(chì)膀
D、拥(yōnɡ)挤
牧(mù)场
丝缕(lǚ)
知悉(xī)
答案D
点拨:A项中“田圃(fǔ)”应为“pǔ”;B项中“暗哑”应为“喑哑”;
C项中“绕(rǎo)着”应为“rào”,“襁褓(qián
bǎo)”应为“qiǎnɡ
bǎo”。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B、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C、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D、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答案A
点拨:A项的正确节奏划分为“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4、下列诗句没有采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B、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C、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D、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答案B
点拨:A项为拟人和夸张修辞;C项为拟人修辞;D项使用了比喻修辞。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一片润如油膏的土地上,长满了肥硕的庄稼。
B.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C.他说话时虽然温声细语,但态度却很坚决。
D.某市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把春节燃放烟花爆竹限放时间、范围做到家喻户晓,让市民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答案B 解析:B项“一见如故”指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根据语境,两人“常常”见面,并非“初次见面”。
6.(2017年云南省中考试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岸国家的热烈响应。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答案C
二、阅读与鉴赏
(一)“我来了,我走得很轻,……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作答。
1、请从诗中摘录两组对应较工整的句子:
⑴
。 ⑵
。
2、说说选文第④节写的景色与写“雨”有什么关系?
。
3、说说下列诗句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⑴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
⑵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
4、请说说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的作用。
。
答案1、⑴ 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⑵ 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2、第④节诗中的富有生机的景物表现了春雨对万物的滋润。
3、⑴ 写出雨的无比温柔。
⑵ 写出了雨的博大爱心。
4、诗中巧用拟人,使全诗生动形象、亲切感人,富有浓厚的童趣。
(二)“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作答
1、品析下列加粗动词的表达作用:
⑴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⑵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⑶ 柳条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⑷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2、写出下列诗句的朗诵语气:
⑴“可是,我是幸运的。”应读出 、 的语气。
⑵“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应读出
、 的语气。
⑶“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应读出 、 的语气。
⑷“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啊,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应读出 、
的语气。
3、写出显示引文②③节呈并列式结构的两个标志性词语。
4、体会引文中“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
5、请品味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⑴ 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⑵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6、请分析诗中反复出现“雨说,我来了……”这句话的作用?
。
答案1、⑴ 形象地描绘了白云堆积的情状。
⑵ 形象地描绘了春雨绵密的特点。
⑶ 传神地写出了柳条在风雨中的情形。
⑷ 逼真地写出了小燕子在微风细雨中飞行的情景。
2、⑴ 转折、欣尉
⑵ 肯定、欢喜
⑶ 强调、深沉
⑷ 祈使、深情
3、第一件事,第二件事。
4、表达了作者希望孩子们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永远快乐的美好愿望。
5、⑴ 写出雨中的柳条儿的婀娜姿态。
⑵ 写出雨中的燕子的轻盈舞姿。
6、“雨说,我来了……”这句话反复使用,使这首诗具有音乐一般的旋律之美。
三、课外语篇阅读
回答
北 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注释】 这首诗写于1976年,当时发生了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全国性的群众抗议运动。诗中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9.诗中尖锐而有力地概括和嘲讽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荒谬现实的诗句是哪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连用四个“我不相信”组成排比,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认为诗中的“我”有可能代表着怎样一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B.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小小年纪就记得很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
C.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
D.
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答案
9.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10.
表现了诗人挑战恶势力的决心和信心。
11.
诗中的“我”可能是一个被恶势力判决的但又义无反顾地向恶势力挑战的勇敢者。
12.
D
四、拓展提升阅读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954年
1.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诗的第一节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3.“忘了是在江南、江北/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沾着故国的“泥土”,所以它是“最可宝贵”的一片;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2.D
3.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4.C
诗的第一节写的是视觉意象,而结尾“淡淡的槐花香”则是清香逸远的嗅觉意象,视嗅交感,加强了诗的感染力。5.现在、过去、将来;伤感、回忆、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