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历史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课件(15张ppt)+习题+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历史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课件(15张ppt)+习题+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09 22:07:35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传播
(1)先驱: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发展:五四运动的推动,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以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背景: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简表
上海(第一个)
陈独秀
1920.8
北京
李大钊
1920.10
武汉
董必武、陈潭秋
1920秋
长沙
毛泽东、何淑衡
1920秋
广州
陈公博、谭平山
1920秋
济南
王尽美、邓恩铭
1921春
巴黎
周恩来
1921.3
东京
周佛海
1921.3
2.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卢湾区兴业路76号
1921.7.23~7.30晚
中共一大会场
上海
嘉兴南湖
上海:李 达、李汉俊
北京: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陈公博、包惠僧
旅日:周佛海
①通过了党的纲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3)内容:
②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为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4)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的奋斗目标——提出实现共产主义
3.中共二大
(1)时间:
(2)地点:
(3)主要内容:
(4)意义:
1922年7月
上海
①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②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922年初到1923年春,在
的组织和推动下,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1.背景
2.高涨
1923年2月,
铁路工人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中国共产党
京汉
3、教训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从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中,你能得到什么教训?
1.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盛赞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的新文明的曙光”。这为中国革命送来了(

A.“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B.“变法维新”的思想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2.中共“一大”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张国焘
3.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于(

A.北京
B.广州
C.长沙
D.上海
D
B
D



习(共19张PPT)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背景: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
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
克思主义观》;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
主义的团体;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工人宣传马克
思主义
影响: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
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知识点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
开,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
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
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
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党
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
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
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了
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
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
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
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知识点3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背景: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
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
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
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
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盛赞俄国十月革命
是“世界的新文明的曙光”。这是因为十月革命为中
国送来了(D)
A.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B.变法维新的思想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2.下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它们的刊行
启发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哪一阶级的结合(B)
删}
動界
音慟勞
1面面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知识分子
知识点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
,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
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座城市是(C)
A.天津
B.重庆
C.上海
D.北京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
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
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学生们提出“

”“誓死力争,还我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陆宗舆、章宗祥。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
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
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

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
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
革命的开端。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1.“为雪心头恨,而今作禁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如图反映的内容是关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原始资料(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中共一大
D.遵义会议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3.“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这些标语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
A.学生
B.商人
C.工人
D.市民
4.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运动后期的主力军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青年学生
5.“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据此电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6.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谱写了一曲激昂向上的青春乐章。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能力提升】
8.有位西方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最终没有中国的签名,他们,中国人,竟拒绝了我们,世界的统治者——西方世界的决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与会代表的积极努力
C.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
D.政府维护主权的强硬政策
9.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运动的情况?根据材料一回答“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6月以后这场运动出现的新变化是什么?
(3)材料三说“这次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指什么方式?
(4)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直击中考】
11.(烟台中考)《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2.(湘西中考)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知识管理
山东
1919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青岛
曹汝霖
工人阶级
上海
曹汝霖
反帝斗争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
基础过关
1.A
2.A
3.B
4.B
5.D
6.C
7.D
能力提升
8.C
9.C
10.答案:(1)五四运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从以学生为主体向以工人为主体转变。
(3)和平请愿、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写出2点即可)(4)学习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直击中考
11.D
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