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致女儿的信》(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致女儿的信》(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1 20:13:52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抔8* 致女儿的信
知识与技能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用童话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2.学会前后照应、层层推进的叙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重点
1.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难点
1.对一些含义较深的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及时去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
2.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
2.熟练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有条件地搜集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
1课时
有人说:爱情是野山椒,你一粒一粒地吃下去,总有一粒会让你流泪的。心理学家说:爱情是病,只能用婚姻来治愈。气象学家认为:爱情不怕冷,即使冰天雪地里恋人们照样依偎而行。文学家说:原始社会的爱情以生育为图腾、中世纪的爱情模式是骑士救美人、封建社会的爱情标准是郎才女貌。苏霍姆林斯基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是怎么说的。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曾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等。他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等。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1~4自然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第5~24自然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第25自然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1.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1)苏霍姆林斯基采用什么方式跟女儿解释爱情?为什么他要采用这种方式而不直接跟女儿讲道理呢?(提示:引导学生体会苏霍姆林斯基的良苦用心)21cnjy.com
他给女儿讲述自己从祖母玛丽娅那里听到的神话故事。枯燥的说教,不能够展现爱情的美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拉近和女儿的距离,也向女儿传达:谈论爱情并不可耻,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www.21-cn-jy.com
(2)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提出的问题持怎样的态度?
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3)上帝创造世界后,几次来到人间?
三次来到人间。第一次是在一年之后,第二次是五十年之后,第三次是在三年之后。
(4)他三次来到人间,三次发怒,是什么导致上帝的怒火?
是他在男人和女人的目光中看到他不熟悉的东西。第一次他看到目光中有“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第二次他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西”。第三次他在男人忧郁悲伤的目光中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大天使是如何叫这三种东西的?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分别是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
学生展开讨论,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忠诚和追忆是对爱情的巩固和延续。
(6)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7)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是忠诚、心灵的追念。
(彼此的扶持、依靠……)
(8)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的爱情观和教育观。
(1)在女儿十四岁生日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告诉她:幸福源于智慧。而获得生活的智慧的途径之一,就是从父辈那里获得经验和指导。在你和你的父母之间有没有这种经历?
认真听教师讲解,结合自己的体会,回想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讲述令你难忘的经历。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对他的评价。
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如:“一想到我今天已不是跟一个幼稚的孩子在说话,我的心就跳得益发欢快。”“现在,亲爱的女儿,我给你的信再不是从前那种信了。”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坦诚、平等、明智的父亲。21教育网
请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他的理解。
3.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4.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是啊,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相知、相恋、互相谅解和体贴的基础上的,唯有这样的爱情,才是永久的,才会永葆清新。随着我们的一天天长大、成熟,我们会越来越近地接近爱情,也许我们会困惑、迷离、彷徨、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应该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对待这一人类神圣的情感。21·世纪*教育网
上帝创造世界→上帝视察的三次发现→上帝的态度
这篇文章写得很有特色,在写作方面有独到的匠心:
一是前后照应。故事开头说,上帝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最后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前后对比,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突出了。2·1·c·n·j·y
二是层次分明。故事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叙事框架(这也是民间传说和童话常用的叙事模式),对这三次视察的描写既有必要的重复,又有变化和递进:从人们的目光里,上帝分别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www-2-1-cnjy-com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于爱情这种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如果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如何面对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当中。21·cn·jy·com
此外,我还结合一些有关爱情的资料,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深化与拓展所学的知识。
本文由于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阐释道理,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较感兴趣。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去教学,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