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1 走近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1 走近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9-11 11:52:35

文档简介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2.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它们都有染色体
C.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D.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
【解析】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而水绵细胞是真核细胞,在这两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只有裸露的DNA分子,而在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均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B
3.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进行细胞呼吸;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答案】C
4.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5.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是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离开细胞,蛋白质、核酸不表现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需利用寄主细胞才能完成繁殖;各层次的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不相同。
【答案】B
6.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及细胞的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创立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体现在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
C.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一致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解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体现在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
【答案】B
7.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是DNA
B.细胞学说指出,所有的新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C.变形虫是低等生物,其细胞生命活动较人体的任意细胞简单
D.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解析】只要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学说指出,新细胞是从老细胞中产生的,并不一定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方式产生;变形虫是单细胞的原生生物,一个细胞就能完全摄食、排泄、增殖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与人体的任意细胞比较,生命活动要复杂;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不包括癌变。
【答案】A
8.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B.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无丝分裂
C.真核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都进行无氧呼吸
D.真核细胞的核DNA为链状,原核细胞的拟核DNA为环状
【答案】D
9.埃博拉病毒其形态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B.埃博拉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要培养埃博拉病毒,培养基中必须含有碳源和氮源
D.一旦离开活细胞,埃博拉病毒就不再表现出生命活动
【解析】核糖核酸是大分子物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活细胞就不能表现生命活动。
【答案】D
10.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B.换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C.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
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增加进光量
【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的知识。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否则不能观察到物像;换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视野会变暗,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增加进光量。
【答案】B
11.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物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d物镜观察时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少
B.如果反光镜、光圈及环境光线不变,用a物镜观察时视野最亮
C.由b物镜换成c物镜常用的方法是直接转动转换器
D.由d物镜换成a物镜常用的方法是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
【答案】C
12.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淋巴细胞。如图。若进一步放大观察该细胞,则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B.换用高倍物镜后需调节粗准焦螺旋
C.如果视野较亮可换用大光圈、凹面镜
D.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0×和物镜40×组合观察,像的长、宽是实物的400倍
【解析】淋巴细胞偏右下方,换高倍物镜前,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故A错误;换用高倍镜后,物像不清楚,只能调细准焦螺旋,故B错误;视野较亮应换较小的光圈、平面镜,故C错误;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长或宽放大10×40倍,故D正确。
【答案】D
13.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的是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________个,看到的细胞直径比原来的大________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___。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________。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至物像清晰。
(4)若显微镜的视野中一片黑暗,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都无用,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
【答案】(1)D (2)8 4 暗 (3)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4)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14.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其中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如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增殖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HIV主要侵染免疫系统中的________淋巴细胞,HIV在结构上与大肠杆菌最显著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
(2)HIV侵染淋巴细胞后,能以________为模板,在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并整合到被感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3)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宿主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请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相关知识,找出支持第二种观点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能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来抑制病毒的增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HIV的变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这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链结构,不稳定很容易发生变异,即变异频率高,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这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
【答案】(1)T HIV没有细胞结构 (2)RNA 逆转录 HIV(自身)的DNA
(3)病毒全部营寄生生活,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活、繁殖,故应先有细胞后出现病毒
(4)不能;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起抑制作用
(5)突变频率高、突变不定向性
15.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①至⑩表示过程,Ⅰ至Ⅳ表示细胞中的某些结构。据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_,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_。(请用图中数字符号填写)
(2)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该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和X,其中的X在过程①中与绿色植物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代表分解者,其中的Y主要指________类生物。
(3)图中结构Ⅲ与Ⅳ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情况下,①=②+③+④,故大气中的CO2含量相对平衡,但是⑥这一途径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释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请你提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至少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被。(4)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的,降低温室效应,可以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去路”,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消耗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即可以通过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同时开发新能源替代化学燃料来实现。
【答案】(1)① ②③④ (2)生产者 不能利用光能,但是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 真菌 (3)Ⅲ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Ⅳ没有 (4)①植树造林;②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③开发新型能源(答案合理即可)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2.
显微镜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3.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其关系
4.
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及相关计算
5.
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及其作用
6.
水的存在形式、生理作用及其与代谢的关系
7.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及相关实验设计分析
一、分析细胞在生命活动和生命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INCLUDEPICTURE
"F:\\2016\\一轮\\生物\\word\\X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2016\\一轮\\生物\\(最新)word\\第二遍正确\\X2.TIF"
\
MERGEFORMATINET
(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①]细胞。
(2)序号⑤所代表的含义是群落。
(3)最大的生命系统是:[⑦]生物圈。
(4)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二、理解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及细胞学说
1.完成蓝藻和细菌的识图比较
(1)补充完善两图中相应细胞结构名称。
①核糖体;②拟核;③拟核;④细胞膜;⑤核糖体。
(2)图A为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图B为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
(3)图B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它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4)图A和图B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DNA分子或拟核。
2.列表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转录和翻译
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
是否遵循遗传定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核基因遵循,质基因不遵循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3.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连线)
(2)基本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
①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②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三、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实验原理
(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
高频考点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典例图解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多肽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常见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种类及从属关系
【特别提醒】
1.常见的原核生物及与易混淆的真核生物
常见的原核生物
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细菌:细菌常带有“杆、球、螺旋”或“弧”字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根霉、曲霉、毛霉等)
放线菌:如链霉菌等
蓝藻:念珠藻、发菜、蓝球藻
衣藻、轮藻、黑藻、水绵等
2.真原核生物的“不一定”
(1)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的细胞中就没有线粒体。
例1、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变式探究】下表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细胞
细胞壁
光合作用
染色质
细胞全能性
A
蓝藻细胞




B
洋葱叶肉细胞




C
兔成熟红细胞




D
蛙受精卵




C项错误;蛙是动物,其受精卵无细胞壁,细胞质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受精卵能发育成完整个体,具有很高的全能性,D项正确。
高频考点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的多样性
(1)表现: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结构等各不相同。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同一个体的不同类型的细胞。
(2)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3)根本原因:DNA的多样性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1)结构方面: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
(2)组成方面: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3)能量方面:一般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4)遗传方面: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5)增殖方面: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
例2.下图是生物界常见的四种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细胞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但所表达的基因完全不相同
B.a、b、c细胞均来自异养生物,而d细胞来自自养生物
C.能够发生渗透作用的细胞只有d细胞
D.b、c、d细胞都有两种核酸
【解析】a、b、c、d分别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神经元、细菌、植物细胞,a、b两种细胞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且所表达的基因有相同的,例如管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等。c细胞可能来自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a、b、c、d都能够发生渗透作用。
【答案】D
【变式探究】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都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RNA两类核酸分子;乳酸菌、硝化细菌都能在电镜下观察到核糖体,但二者均无内质网。
【答案】C
高频考点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
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但换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1)低倍镜观察: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低倍物镜观察
(2)高倍镜观察:
3.目镜与物镜结构、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②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目镜、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关系:
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4.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高倍镜




低倍镜




例3.下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B
清晰。
【变式探究】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D项正确。
1.(2016 上海卷.11)下列病毒的构成组合中错误的是
①DNA
②RNA
③蛋白质
④磷脂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答案】B
【解析】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为DNA或RNA。
2.【2015江苏卷,6】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
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
DNA
含量相同
B.
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C.
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D.
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答案】C
【解析】卵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核DNA含量减半,神经细胞、白细胞、小肠上皮细胞是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核DNA不变,所以四种细胞的DNA含量不同,A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各细胞的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正确;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D错误。
3.【2015年上海卷】细菌共有的特征是(  )
①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②具有细胞结构 ③属于二倍体 ④能寄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4.【2014·上海高考】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
A.
细胞核   
B.
核糖体
C.
叶绿体
D.
溶酶体
【解析】水绵属于绿藻,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细胞核,并含有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颤藻属于蓝藻,为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正的细胞核,除核糖体外,不含有其他细胞器。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2014·山东基本能力】乳酸菌是一类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其细胞中没有(  )
A.
细胞核
B.
核糖体
C.
核酸
D.
蛋白质
【解析】乳酸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符合题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核糖体、核酸和蛋白质等,B、C、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2014·北京卷】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有拟核,无线粒体,
可进行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细胞核,无拟核,有线粒体,可进行需氧呼吸,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7.【2013·北京卷】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细胞骨架:蛋白质
【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细胞不同结构与其对应的化学成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A项正确;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构成,而不含有核糖核酸,B项错误;核糖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C项正确;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D项正确。
【答案】B
8.【2013·江苏高考】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
A.
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A
1.下列细胞中,与水绵细胞的结构最接近的是(  )
A.小球藻细胞    
B.念珠藻细胞
C.酵母菌细胞
D.菠菜根尖分生区细胞
【解析】水绵为真核生物,植物细胞。小球藻为真核生物,植物细胞,有叶绿体,二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与水绵结构相近;念珠藻为原核生物,酵母菌细胞壁的成分和水绵不同,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菠菜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
【答案】A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错误;水绵是真核藻类,细胞内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细胞核,无叶绿体,D正确。
【答案】B
3.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仅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D.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
【解析】硝化细菌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是需氧型细菌。
【答案】B
4.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膜性细胞器
B.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
C.氨基酸脱水缩合都在核糖体中进行
D.DNA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解析】乳酸菌是原核细胞,只具有核糖体这一种非膜性细胞器。
【答案】C
5.下列关于颤藻(一种蓝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颤藻的遗传物质是RNA
B.颤藻在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基因重组
C.内质网是颤藻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机器”
D.线粒体是颤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答案】B
6.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B.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C.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D.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都具有选择透过性膜
【解析】蓝藻细胞含有叶绿素,是原核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核膜和染色体,是真核细胞。需氧型的原核细胞含有有氧呼吸酶。
【答案】D
7.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可进行细胞分裂
B.都具有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器
C.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D.都能自然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解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能发生基因突变,但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原核细胞自然情况下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8.埃博拉病毒会使人体出现急性出血热症状,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下列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了埃博拉病毒,说明人工合成了生命
B.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埃博拉病毒属于消费者
C.埃博拉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当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只能通过细胞免疫的过程消灭
【答案】C
9.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据推测青蒿素可能会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胞膜,阻断其摄取营养,使其出现氨基酸饥饿导致死亡。下列关于疟原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摄取食物的主要方式是胞吞
B.遗传物质是DNA,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
C.对青蒿素的刺激会产生反射
D.青蒿素导致其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蛋白质缺乏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解析】疟原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没有神经系统。
【答案】C
10.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11.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解析】细胞学说未包括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及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等内容。
【答案】B
12.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图乙是在图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象。欲将图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根据题干知,欲将图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首先要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高倍镜头③;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但物像放大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
答案:B
13.诺维氏芽孢杆菌—NT对现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成为“超级耐药菌”。下图为该种细菌耐药策略模式图(①为抗生素,②为药物作用目标),请分析回答:
(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图中④是__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
(2)目前,用来治疗疾病的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时的解旋、细胞壁的合成等,这些抗生素对著名的埃博拉病毒是否起作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耐药基因的产生是细菌基因经过随机________产生的,也可以通过基因交换从其他变异的细菌那里获得,若③④均为细菌的DNA,耐药基因通常位于[  ]________上([  ]中填序号)。
菌质粒上,而非拟核中。
【答案】(1)质粒 拟核 (2)不起作用 (3)突变 [④]质粒
14.如图所示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两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内才能进行。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_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____________,因而它是一类营________生活的生物。
【解析】病毒是一类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只有在活的寄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显著的差异在于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蓝藻细胞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和相关的酶,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C 没有细胞结构 活细胞
(2)A、B 没有核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核糖体
(3)B蓝藻 藻蓝素和叶绿素 自养
15.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象。
      
图甲   图乙 图丙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________。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________。
(3)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________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________个细胞。
【解析】(1)目镜放大倍数成反比,而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故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放大倍数越大,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要越大,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越短,故组合是②③⑤。
(2)从图乙转为图丙,故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
【答案】(1)大 ②③⑤ (2)细准焦螺旋
(3)16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