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常见的碱作业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常见的碱作业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9-10 19:21:31

文档简介

第4节 常见的碱
第1课时 碱的性质    
   
     
    
1.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其溶液中,都有相同的(  )
A.氢离子
B.氢氧根离子
C.金属离子
D.氧元素
2.
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钠溶液
C.铁粉
D.pH试纸
3.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4.在元旦晚会上小明表演了—个魔术:他拿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一把装满“水”的“宝壶”,分别向编号为A~F六只烧杯(装有少量不同试剂)中倒“水”,结果A烧杯无色透明,B烧杯看似是红墨水,C烧杯看似是蓝墨水,D烧杯看似是牛奶,E烧杯看似是红褐色涂料,F烧杯看似是蓝色果冻。则“宝壶”中的“水”可能是(  )
A.H2O2溶液
B.
稀盐酸
C.AgNO3溶液
D.
NaOH溶液
5.工厂里烧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较多的CO2和SO2等气体,一般通过碱溶液将其吸收。写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吸收这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有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三种无色溶液,小丽认为可用下列四种试剂进行一次性鉴别,你觉得不可行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pH试纸
C.Na2CO3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7.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仍显红色的是(  )
A.稀硫酸
B.氯化镁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二氧化碳
8.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过量(如图A1-4-1中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图A1-4-1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9.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
( http: / / www.21cnjy.com )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A1-4-2中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图A1-4-2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1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2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3
锌粒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4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A.1、3
B.2、4
C.1、2、3
D.1、2、3、4
11.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A1-4-3中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图A1-4-3
(1)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________。
(2)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________(填“>”“<”或“=”)7。
12.如图A1-4-4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图A1-4-4
(1)A、B、C三种物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_,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向100
g稀硫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A1-4-5所示。
请回答:
图A1-4-5
(1)OA段无沉淀产生,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镁粉的质量为________g。
(3)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如图A1-4-6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图A1-4-6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教师详答
1.B 2.B
3.C [解析]
Ba(OH)2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实际是Ba2+与SO结合生成沉淀,使反应得以进行,所以与OH-无关,与碱的通性无关。
4.D [解析]
由“E烧杯看似是红褐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涂料,F烧杯看似是蓝色果冻”,可以猜测在E烧杯中加入“水”之后,出现了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在F烧杯中加入“水”之后出现了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从而可确定加入的“水”中有氢氧根离子。所以根据答案可以认为加入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5.(1)2NaOH+CO2===Na2CO3+H2O
(2)2NaOH+SO2===Na2SO3+H2O
6.A [解析]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遇酸或中性物质不变色,因此不能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7.C [解析]
氢氧化钙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生成的氢氧化钾属于碱,使酚酞仍显红色。
8.B [解析]
A项中氯化钡和稀硫
( http: / / www.21cnjy.com )酸反应生成的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所以开始就产生沉淀;B项中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再和硫酸铜反应,因此开始没有沉淀出现,当硫酸消耗完后才出现沉淀;C项中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开始就产生沉淀;D项中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开始就产生气体。
9.C [解析]
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直至过量,产生碳酸钡沉淀的质量应该先逐渐增加,而后不变;溶液中溶剂没有参加反应,也没有生成,应该不变;根据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可以知道生成的碳酸钡沉淀的质量大于加入的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先减小,当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再加入碳酸钠粉末时,溶质质量变大;该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氢氧根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所以溶液的pH基本不变。
10.B
11.(1)红色
(2)2NaOH+H2SO4===Na2SO4+2H2O =
[解析]
(1)碱会使酚酞试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红。则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2)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后的容器中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所以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等于7。
12.(1)Cu(OH)2、CO2 
(2)Na2CO3(碳酸钠) 有气泡(气体)产生
13.(1)H2SO4+2NaOH===Na2SO4+2H2O
(2)2.4
(3)解:由(2)可知,加入的镁粉的质量为2.4
g。设产生氢气的质量为x。
H2SO4

Mg===MgSO4+H2↑
24   
2
2.4
g   
x
= x=0.2
g
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
g。
[解析]
(1)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硫酸过量,所以OA段是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2)生成的沉淀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即为加入的镁粉的质量,由图可知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
g,所以加入镁粉的质量:5.8
g××100%=2.4
g。
[拓展培优]
C [解析]
小白鼠的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气,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瓶中气压变小,因此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A处上升,B处下降。第4节 常见的碱
第2课时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知识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个性
1.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氧化钠晶体
B.硫酸钠晶体
C.碳酸钙粉末
D.碳酸钠晶体
2.检验一份烧碱固体在空气中是否变质,最好的方法是(  )
A.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B.加热
C.加水溶解
D.加入酚酞试液
3.Na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NaOH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俗称纯碱、苛性钠
B.若溅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易潮解,应密封保存
D.可用于处理SO2尾气
4.对NaOH和Ca(OH)
2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与酸都发生反应 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 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
A.②
B.⑤⑥
C.①②
D.②⑤⑥
知识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其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B.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C.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
D.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导电
6.下列用途不属于氢氧化钙的是(  )
A.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B.用作建筑材料,用来抹墙
C.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D.广泛用于制肥皂、造纸等工业
7.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烧杯中一段时间,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A.石灰石
B.氢氧化钠
C.浓盐酸
D.浓硫酸
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盐酸,得到如图B1-4-1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图B1-4-1
A.a点时,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a点到b点,溶液中盐酸的量不断增大
C.b点时,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b点到c点,溶液中氯化钠的量不再增加
9.
向12
g
MgO和CuO的混合物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入稀硫酸至恰好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生成Mg(OH)2和Cu(OH)2沉淀的总质量为15.6
g,则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  )
A.3.6
g
B.8.0
g
C.16.0
g
D.18.0
g
10.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  )
选项
A
B
C
D
滤液中的溶质
NaOH、Ca(OH)2
NaOH
NaOH、Na2CO3
Na2CO3
滤渣
CaCO3、Ca(OH)2
Ca(OH)2
CaCO3、Ca(OH)2
CaCO3
11.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
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时,某同学设计出下列三种实验装置。
图B1-4-2
(1)分别写出实验①②所能看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一定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CO
( http: / / www.21cnjy.com )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g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
g
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g。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实验,却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用如图B1-4-3所示实验装置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锥形瓶中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均为200
mL)。
图B1-4-3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回答问题]
(1)A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判断:V________(填“>”“<”或“=”)200
mL。
(3)如果不用B装置,实验后向锥形瓶A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溶液中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如出现__________,该现象也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教师详答
1.D 2.A
3.A [解析]
NaOH俗称烧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4.D 5.B
6.D [解析]
用于制肥皂、造纸等工业的是氢氧化钠。
7.B [解析]
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8.B [解析]
原溶液为氢氧化钠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液,当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即为b点,因此从a点到b点,溶液中依然有氢氧化钠,不可能有盐酸多余,故盐酸的量不断增大的说法是错误的。
9.C 10.A
11.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1)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2)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1)由于氢氧化钠不与酒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生成的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会有沉淀生成。(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2.(1)反应后有溶液进入试管内 反应后塑料饮料瓶变瘪
(2)NaOH溶液中有水,不能确定是CO2溶于水,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体系内压强减小
(3)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如果出现气泡,则说明CO2确实跟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13.(1)80 (2)25
(3)解: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5
g×16%=4
g。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4
g
x
= x=3.65
g
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5%。
答: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4)偏大 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拓展培优]
(1)氢氧化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2)> (3)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 气泡(沉淀)
[解析]
CO2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显现象,所以要探究是否发生反应,就必须设计对照实验,所以A中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而B中的溶液是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没有浑浊,则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