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散步》(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6套)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散步》(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6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1 20:39:39

文档简介

《散步》
一、字词自测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歧
嫩芽
shà

chāi

委qū
水波lín
lín
各得qí

2.
根据原文填空。

母亲
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有的浓,有的淡。

小家伙突然
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
高大,
很瘦,
不算重;儿子
很胖,
幼小,
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霎时:

两全:

各得其所:
二、课文朗读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不太理解的地方圈点勾画,通过质疑、探讨、解疑,整体感知课文。
三、预习思考
阅读本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修饰词。
的家庭 
的我 
的母亲
的妻子 
的儿子
四、我的预习困惑和收获:《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揣摩词句,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体会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3.
把握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听后让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导入本课。
二、检查预习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及作品情况。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
三、初读课文,整理感知
1.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一家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情。
2.
散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   
3.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4.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5.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四、细读课文,意境赏析
1.
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吗?
母亲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走小路,小路有趣。
2.
“我”准备如何去做呢?母亲怎么改变的主意呢?
我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孝顺)
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慈爱)
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亲相爱,温馨和睦。
3.
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样?(结合文中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的语句说一说)
我:孝顺善良;我的母亲:慈爱亲切;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聪明乖巧。
4.
文中的“我”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下,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说明“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5.
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
是走小路吧!”
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6.
文中的“妻子”是怎么一个人?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强。
7.
文中的“儿子”是怎么一个人?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五、品读课文,理解人物。
1.
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2.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3.
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六、咏读入理
品味探究
1.
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第4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生命的热爱。
第7段: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些美景表明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珍爱。
2.
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试做些赏析。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的一片孝心。
(2)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儿子的话表现了什么?
孩子的话充满了童趣,孩子觉得他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新发现。这里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3.
请说说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所以作者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4.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品味语言的精美。
(1)有的浓,有的淡。
(2)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4)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7)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5.
写法借鉴
以小见大。
小事:散步;中心:尊老爱幼。
6.
课堂小结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七、拓展延伸
你现在能说出一些有关家庭或者亲情的句子和诗文吗?
1.
诗意表达: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让我们向往。
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家,是一根生命的链条,老年、中年、幼年,生命就像永远达不到终点的接力棒,代代相传,繁衍不息。
2.
诗文:
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黄景仁《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韩愈《谁氏子》选: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3.
孝心无价(节选):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4.
冬天一个早晨,天空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个中年男子的菜摊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父亲不时用手给儿子掖掖被子。
5.
一副对联:
上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下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眉批:相亲相爱
八、达标检测
九、作业
平时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父母长辈的关爱都体现在哪里?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你事后好久才知道的付出……请写好整理出来。《散步》当堂达标检测
(共20分)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4分)
2.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分)
3.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3分)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4分)
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2分)
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2.不能。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
3.这三者的顺序与上文一致,都是由近到远,因此不能调换。
4.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5.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6.略。《散步》
【学习目标】
1.
揣摩词句,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体会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3.
把握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听后让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导入本课。
二、检查预习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及作品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理感知
1.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
散步的人有:    
3.
散步的地点是:   
4.
散步的季节是: 
5.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四、细读课文,意境赏析
1.
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吗?
2.
“我”准备如何去做呢?母亲怎么改变的主意呢?
3.
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样?(结合文中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的语句说一说)
4.
文中的“我”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5.
母亲又是怎么做的呢?
6.
文中的“妻子”是怎么一个人?
7.
文中的“儿子”是怎么一个人?
五、品读课文,理解人物。
1.
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2.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3.
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六、咏读入理
品味探究
1.
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
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试做些赏析。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儿子的话表现了什么?
3.
请说说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4.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品味语言的精美。
5.
写法借鉴
6.
课堂小结
七、拓展延伸
你现在能说出一些有关家庭或者亲情的句子和诗文吗?
1.
诗意表达:
2.
诗文:
3.
孝心无价(节选):
4.
冬天一个早晨,天空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个中年男子的菜摊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父亲不时用手给儿子掖掖被子。
5.
一副对联:
上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下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眉批:相亲相爱
八、达标检测
九、作业
平时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父母长辈的关爱都体现在哪里?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你事后好久才知道的付出……请写好整理出来。(共37张PPT)
散步
——莫怀戚
学习目标
1.
揣摩词句,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体会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3.
把握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
嫩芽
nèn
霎时
拆散
熬过
分歧
水波粼粼
shà
chāi
áo

lín
检查预习
关于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
 
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散步的人有:      
3、散步的地点是:    
4、散步的季节是:   
5、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母亲、我、妻子、儿子
田野
初春
分歧
整体把握
一家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情。
说一说:
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吗?
分歧
母亲走大路
大路平坦
儿子走小路
小路有趣
我(责任重大)

委屈儿子
母亲改变主意
走大路
走小路
孝顺
慈爱
一家人:尊老爱幼,
相亲相爱,
温馨和睦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
(“摸摸”)
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样?(结合文中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的语句说一说)
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孝顺善良
慈爱亲切
温柔贤惠
聪明乖巧
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
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
“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下,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
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
是走小路吧!”
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品读课文,理解人物。
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第4段:
第7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生命的热爱。
这些美景表明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珍爱。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的一片孝心。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儿子的话表现了什么?
明确:孩子的话充满了童趣,孩子觉得他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新发现。这里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
   让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共同分享一家人的和谐幸福。
请说说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所以作者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品读语句:
(1)有的浓,有的淡。
(2)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4)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7)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品味语言的精美。




以小见大


尊老爱幼
写法借鉴
课堂小结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
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
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
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
人的心中。
你现在能说出一些有关家庭或者亲情的句子和诗文吗?
诗意表达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让我们向往。
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家,是一根生命的链条,老年、中年、幼年,生命就像永远达不到终点的接力棒,代代相传,繁衍不息。
诗文
孟郊《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黄景仁《别老母》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韩愈《谁氏子》选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孝心无价(节选)
毕淑敏
冬天一个早晨,天空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
一个中年男子的菜摊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父亲不时用手给儿子掖掖被子。
爷爷,您吃!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
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相亲相爱
作业布置
平时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父母长辈的关爱都体现在哪里?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你事后好久才知道的付出……请写好整理出来。《散步》预习检测
(共25分)
1.
《散步》作者是
,当代作家。(1分)
2.
本文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
的传统美德。表达了作者关于的
理想。(2分)
3.
写两句你知道的有关孝心、爱心的古诗词:(4分)
(1)


(2)


4.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
嫩(
)芽
分歧(
)
委屈(
)
粼粼(

霎时
(
)
拆散(
)
熬过(
)
取决(
)
5.
请根据词语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形容水流的清澈或水、石的明净。


(2)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适当的安排。


(3)差别;不相一致的地方。


6.
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4分)
7.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分)
参考答案:
1.
莫怀戚
2.
尊老爱幼;家庭伦理
3.
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略
5.

6.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和美。
7.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