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二上观察物体教案(2课时26页)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观察物体教案(2课时26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9-11 22:0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一)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部分图形的认识中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数学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能根据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或者照片;二是能根据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或者照片想象并辨认观察的事物。本单元是教材第一次安排观察物体的内容,让学生观察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包含:观察物体(一);观察物体(组合体)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在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有特点鲜明的实物到立体实物,逐步深化观察的内容。
二是:注重空间观念的培养。
从学生认知发展角度看,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玩具和包装盒,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而且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关系,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只是一种外表的特征,对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缺乏经验,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亲身观察的时间,交流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是什么样子,让他们真正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不一样。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根据看到的图形,想象判断观察的立体,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迅速地判断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根据看到的图形来推断观察的位置。
难点
1.根据看到的图形判断观察的立体图形。
2.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3.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教师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2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1.观察物体(一)
1课时
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
1课时
总计
2课时
观察物体(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十二的1、2、3。本节课主要讲的内容是: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形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提示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主要是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人人要有观察的体验。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等,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灵活运用“转动被观察物”“改变观察者的位置”两种观察方法实现多角度观察。
※?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茶壶
学生准备:不同玩具;四人一组分组坐。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盲人摸象”,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四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教师:这五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他们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他们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
集体订正
教师: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子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一下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
教师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情景引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探究新知
教师:今天老师给每组请来了一位好朋友--茶壶,它就是我们这节课首先来观察的物体。请问,你现在坐在茶壶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茶壶的哪些特征?
学生观察
指名回答:我坐在对着茶壶嘴的这一面,我看到了一个弯弯的壶嘴;我坐在茶壶的把手这一面,看到了一个弯曲的把手;我坐在茶壶的肚子这一面,圆圆的肚子上面有朵梅花;我坐在茶壶的肚子这一面,圆圆的肚子上面什么也没有......
集体订正
教师:老师有点纳闷,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虽然我们观察的是一样的茶壶,可是我们观察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就不一样啦......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说明: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教师板书: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师:大家想不想观察一下茶壶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做到呢?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小组内交换观察位置;把茶壶在小组内转圈......
集体订正
教师:我觉得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最后我们确定两种观察方法比较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你们认为好的那种方法,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它吧!
小组内开始活动,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大家观察后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茶壶的形状不一样......
集体订正
教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要想了解全貌,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多选择几个位置进行观察......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教师:今天,同学们观察得认真仔细,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们组观察的“好朋友”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语言
指名回答:我正对着茶壶嘴,左面是茶壶带梅花的肚子,右面是没带梅花的肚子,后面是把手的一面......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小结: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地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地下结论,否则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了。位置不同,所以观察的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全方位的去观察、辨认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位置看到的实物形状,体验不同的观察角度,发展空间观念。】
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例2。
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能很快的说出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画的吗?
学生独立试做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第一幅图是小红画的;第二幅图是小明画的;第三幅图是小军画的。
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1题。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否根据四个同学的观察位置,把人名和图片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内交流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如下图。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谁能说说,这道题,你又是怎么连线的?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4)集体订正
课件展示如下图。
1.它们看到的分别是数字几?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4)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
1.小组内选出一个玩具放在桌子上,同学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练习十二第一题,
3.第二题
4.第四题
5.填空。
两个人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却不相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不同,所以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
)。
五、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各抒己见.
指名回答:我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并作重点强调: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物体是什么样子,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也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不能片面的看待。
布置作业:
教师:大家回家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三个玩具,然后在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它们,把观察的结果说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一)
正面(前面)
侧面
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八、教学反思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年龄小,观察以后可能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进行描述,我们可以用课件展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图形,这样更形象直观。教学中,先让全班安排同一种物体(茶壶)进行观察,这样便于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时先定位观察、再换位观察,让学生感悟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玩具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样,通过多次的练习观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教师:今天老师给每组请来了一位好朋友--茶壶,(教师举起茶壶展示给大家看)它就是我们这节课首先来观察的物体。下面请组长把你们组的茶壶拿出来,放到桌子的中间。请问,你现在坐在茶壶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观察到了茶壶的哪些特征?
学生:仔细观察,组织语言。
教师:谁来说说。
学生1:我坐在对着茶壶嘴的这一面,我看到了一个弯弯的壶嘴正对着我。
学生2:我坐在茶壶的把手这一面,看到了一个弯曲的把手正对着我。
学生3:我坐在茶壶的肚子这一面,圆圆的大肚子上面有朵梅花,开的正妖艳。
学生4:我坐在茶壶的肚子这一面,圆圆的肚子上面什么也没有。
教师:咦,奇了怪了,为什么每组的同学观察的是同样的物体-茶壶,可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有想法的同学说说看吧。
学生:虽然我们观察的是一样的茶壶,可是我们观察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就不一样啦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啊,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教师板书: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资源
1.试一试
淘气
小红
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2.连一连
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3.说一说
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哪幅图是小红看到的?
淘气
小红
说一说:三个小朋友分别看到书的哪一面?
答案:
第一题: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第二题:
第三题:第一个是小红看到的(上面),第三个是淘气看到的(下面)
第四题:小红看的是侧面,小明看到的是后面,小英看到的是正面。
说课设计
观察物体(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观察物体》是西师版义务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ww. / articl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ww. / articl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上要求的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2)学情分析: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无固定形状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同样,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学生的视野才会不断开阔,对图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课的设计总是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等,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运用“转动被观察物”“改变观察者的位置”两种观察方法实现多角度观察。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重点: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学有成功、学的愉快。
说教学过程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中,我安排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2.探究新知3.巩固新知4.达标反馈5.课堂小结.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8.教学反思
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创设了以下的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盲人摸象”,内容是这样的:(略)。这五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得出两种结论:一是他们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二是他们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在此教师重点总结后,引出课题。这样的情景引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探究新知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4人一组,围成一个长方形而坐。先让学生坐在自己座位上观察桌面上的小茶壶,各自说说看到的小茶壶是什么样子;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观察方式去全方位的观察茶壶后,,再说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一样。每次观察的结果都要在小组里交流,可以边指边说。这样,通过教师的适量启发与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地诱导下,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探索出观察物体的方法,那就是要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3.巩固练习
我共设计了四道题,分别是例2;课堂活动的第1题和老师设计的两道题。学生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巩固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测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会用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
4.达标反馈部分设计了五道题,分别是:1.小组内选出一个玩具放在桌子上,同学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2.练习十二第一题。3.第二题。4.第四题。5.填空。
5.课堂小结部分,还是老问题,新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重点强调。
6.布置作业:大家回家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三个玩具,然后在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它们,把观察的结果说给爸爸妈妈听。
7.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一)
正面(前面)
侧面
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这样的板书,简洁而又提纲领,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ww. / articl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精华,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8.教学反思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资料链接:
奇怪的建筑物
动物王国里要去调查外领地的一个建筑物。所以国王派了三个得力的侦查员去办这件事。他们分别是老鹰,小猴和小猫。
第二天,三个侦查员回来了。老鹰说:这个建筑物是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小猴一听急忙说:不对,不对!它是一个圆形帖在一个长方形上。这时小猫不干了:你说的也不对,明明是一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分开的,怎么能说是挨在一起呢!大家都听糊涂了。这个建筑物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到底谁说的对呢?为什么三个人描述的不一样呢?
没办法,国王只得亲自前往。看过建筑物后,国王恍然大悟,原来,三位使者只是从自己的位置去观察了一下建筑物,描述的只是自己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当然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了。于是国王召开使者大会,进行了观察培训。强调:观察物体时,只看到一个面是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样子的。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
观察物体(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例3,第49页练习十二第1,2,3,4题。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提示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身边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拍照活动贯穿整节课,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根据实物、图片辨认由两个实物(人物)组成的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从不同的角度拍的教师照片。
学生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穿了件新衣服,谁能帮我用手机的照相功能给我拍几张照片?
找4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照。
2.教师:你们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们拍的怎么样!
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3.教师: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老师的哪一面呢?
(1)指名学生说出其中的一张照片,并同时回答。例如:我最喜欢这张,他是站在老师的前面拍的,拍的是老师的正面。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
4.教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母女俩面带微笑站好,动画显示孩子的爸爸奔向4个方向拍照。
1.教师:假如你是图上的摄影师,说说看,在前面你拍到的人和景物是什么样子?到了后面呢?左面呢?右面呢?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在前面拍到的是母子俩的正面,在后面拍到的是母子俩的背面,在右面拍到的是妈妈挡着孩子,在左面拍到的是孩子挡着妈妈。
2.教师:你能分辨这4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一方面拍到的吗?请同学们在教科书上填一填。课件出示4张照片。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第一张是在正面照的,第二张是在后面照的,第三张是在右面照的,第四张是在左面照的。
集体订正
教师:第三张和第四张能不能都填“侧面”?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这样填不准确。因为第三张是在母子俩的右侧拍摄的,第四张是在母子俩的左侧拍摄的。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就像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啊!
【设计意图:组合体的观察,比单个物体的观察复杂----要考虑物体之间的前后遮挡、左右方向等问题。根据某组合体的照片,确定观察者位置这一任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假扮摄影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教室照片。
教师:老师这里有两张照片,请仔细观察,拍的是什么地方?
指名回答:我们的教室
教师:同一个教室,拍的照片一样吗?为什么拍到的照片会不一样?
指名回答:拍照的位置不一样
集体订正
教师:这两张照片(前后)摄影师是站在哪里拍的?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语言
指名回答:第一张是站在教室的讲台这边拍摄的,因为拍的照片是教室的后面;第二张是站在教室的后面拍摄的,因为拍的照片是教室的前面,有讲台。
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练习十二第一题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的照片分别是哪位小朋友拍摄的?
学生独立做在教科书上
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练习十二第二题
教师:请看这道题,它的要求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从恐龙的前面看到的填“前面”,从侧面看到的填“侧面”,从后面看到的填“后面”。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练习十二第三题
教师:谁来说说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1)指名回答:从前面拍到的填“前面”,从后面拍到的填“后面”,
从侧面拍到的填“侧面”。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填一填、说一说、连一连”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组合图形的基本方法。】
达标反馈
1.教师找男生女生各一人,到讲台前,找一学生在不同位置给他们拍照,然后把照片展示给大家,说明每张照片在什么位置拍的。
2.课件出示练习十二的第四题: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3.课件出示: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连一连。
左面
上面
前面
4.课件出示: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连一连。
前、后面
上面
左、右面
六、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指名回答:我学会了怎样判断一个组合图形,它是在哪个方向拍摄的......
集体订正
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照合影,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摄,然后让爸爸妈妈判断那张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你当小老师。
【设计意图:把课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巩固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八、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前后面
左右面
上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出发,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很有必要的。
课的开始,让学生给老师拍照,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把学生现场拍摄的照片传到电脑上,让学生对照照片,说出拍摄的位置,学生在兴致之中去学习和探索新知,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组合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组合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组合图形的初步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教学资源:
1.
2.
3.猜猜我的哪只手在玩篮球
4.到底哪个是我呀?
5.我的真面目是什么?
6.我看到的对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答案:
第一题:
2(√)
第二题
2(√)
第三题:左手
第四题:A
A
第五题:井底之蛙
第六题:
资料链接
盲人摸象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
.
“盲人摸象”
或“瞎子摸象”已成成语,意为由于只了解事物的局面,产生了认识上的片面性.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有人说外国的教育好,中国不行,这就是片面的见他去过国外吗 去过多少国家 全面考察过他们的教育吗 反之,他对中国的教育做过全面的调查吗 仅仅凭零碎的材料是不能下此结论的.
“盲人摸象”的故事在《涅槃经》、《长阿含经·卷十九·龙乌品》、《百喻经》、《菩萨处胎经》中均有记载,且各版本之间略有差异。但流行最广的是《涅槃经》的版本。
《涅槃经》(卷三十二):“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萝菔根;触其耳者言如萁;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脊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王喻如来正偏知,臣喻方等涅槃经,又象喻佛性,盲者喻一切众生无明也。”
大意是,有一天国王对大臣说,你去牵一头象到盲人面前,让众盲人用手去摸一摸大象。然后,大王把众位盲人唤到近前问道,“你们认为大象如同什么”?那个摸到象牙的盲人说如同大萝卜;摸到象耳的盲人说如同簸箕;摸到象脚的盲人说如同捣臼;摸到大象脊背的盲人说如同一张床;摸到象肚子的盲人说如同大瓮;摸到尾巴的盲人说如同一根绳。---按照佛经的喻意,故事中的国王比喻如来佛了解事物的整体,而大臣比喻记载佛之智慧的经书,大象比喻佛性,盲人比喻一切缺少智慧的大众。
盲人摸象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常人往往由于知识结构方面的局限性,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如同缺少眼睛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但是,令人可悲的是,缺少智慧的人,却又往往偏执于自己的无知,以偏概全,对世间事物妄下断论,以为自己掌握的一定是世界的真相,以为自己看到的一定是事实,实际上总是违背了客观真实的一面,并以虚假的片面认识代替事物的本质特性,由此也多了毫无意义的纠争。
因此,要活得有意义,至少要知道事物的真相,而要知道事物的真相就要独立思考,去伪辩真。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说过:“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某种意义上讲,思考就是认识世界的另一双眼睛。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实际指导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假如单纯跟着一起嘲笑无知,那么也等于一样无知。这个故事提示了一个真理,事实上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智者,也不可能人人都能具有整体的思考方法,社会智力的结构分层永远存在,智愚只是相对而言。作为领导者,就要集中民智,把分散于各处的片面意见集中起来,进行分类汇总,将它们合理地放置于一个合理的框架内。好比是做一张拼图,从中得出事物的基本描述和基础轮廓,接下来的工作是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去伪存真。也就是说,这个故事中的国王假如能把各位盲人的意见综合起来,实际上能够拼凑起一张大象的示意图来的。当然,作为拼图者需要足够的知识水平和宽阔的胸怀。
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这件事的另外一面。虽然这个故事中假设国王和大臣是明眼人,而众盲人无法看到事物的全貌,全凭手的触觉。但是,假如这个故事中的国王和大臣也是盲人呢?那么究竟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事实上,在事情没有发生前,事物的发展轨迹往往是不可知的,不确定因素常常会左右事物发展的方向,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人,因此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所以,现实的真相是无论“明眼人”还是盲人都无法真正看清事物发展的方向,大家都一起“盲人摸象”。那么,此时究竟是谁嘲笑谁呢?是摸到象脚的嘲笑摸到象肚的,还是摸到象背的嘲笑摸到象尾的 。
还真别说,这种“五十步笑一百步”的事也还经常发生。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检测卷
姓名:
成绩:
一、看图填序号(21分)
请问小猴看到的是图(
),小鹿看到的是图(
),小兔看到的是图(
)。
请问小亮看到的是图(
),小明看到的是图(
),小红看到的是图(
),小芳看到的是图(
)。
连连看
1、下面的图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21分)
2、
3、将镜子中看到的影像连线(5分)
4、下面的照片是谁照的,用线连一连(9分)
三、请在淘气看到的图下画△,在笑笑看到的图下画○(8分)
四、看镜子写数字(21分)
下面是小红从镜子中看到的数字,请把原数字写下来
五、看表盘写时间(15分)
第四单元检测卷答案












四、9
14
10
75
32
6
五、4:00
5:30
3:35
12:01
6:05
东营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冯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