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二上测量长度教案(5课时5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数学二上测量长度教案(5课时57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9-11 22: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材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包含:测量长度;综合实践-小小测量员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在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
三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cm,m的含义,建立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和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体会cm,m的含义,建立1cm,1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难点
1.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用cm和m作单位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2.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编排特点,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2.结合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
3.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分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5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1.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课时
2.认识分米
1课时
3.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2课时
4.综合与实践-小小测量员
1课时
总计
5课时
五、测量长度
第1课时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53页的内容,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提示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教育)
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根据学习需要,突出观察和操作需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厘米、分泌、米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激发参与操作动机、人人动起来,体验学习的愉悦,把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结合。
重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
过程与方法:
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
(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
2.教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师傅用自己的大手量的衣服是3拃,小师傅是用自己的小手量的3拃,不一样大......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同时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的一拃图片。
【设计意图:以小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小朋友们,课桌是和你们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想知道它多长吗?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做工具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用直尺去比;用手去比;用书去比;用铅笔去比......
(3)集体订正
2.教师:现在请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我用铅笔去比的,有3枝铅笔长;我用手去比的,有5拃长;我用尺子比的,有55厘米长……
3.教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的结果却不同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因为用的工具不一样。
4.教师:对,因为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结果的单位也不同。为了让我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一致,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师板书课题: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测量结果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找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量课桌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认识直尺和厘米
1.教师:平时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
(1)指名回答:直尺
(2)教师板书:测量工具:直尺),并课件出示直尺图。
2.教师:请拿出你们的直尺,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
(2)指名回答:有数字,最前面的数是0,然后依次是1、2、3......;有长长短短的线,这些线在有数字的地方就长一些;还有字母cm......
3.教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直尺上最前面的数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课件闪动0刻度线,显示“0刻度线”几个字)。这里的字母cm,表示的是厘米。教师板书:长度单位:厘米
cm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直尺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直尺,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4.教师:1cm到底有多长呢?谁能说一说。
(1)小组内交流
(2)指名汇报:0~1之间、2~3之间、3~4之间......
(课件演示:闪动0刻度线和1所对的长刻度线,再闪动0—1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做重点小结: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5.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1cm有多长,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一起,慢慢的张开,张开到两个手指间的长度大约是1cm,然后用直尺来验证一下,你比得准吗?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同桌互相验证
(3)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cm的长度
6.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m?
(1)学生活动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学具盒里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田字格德宽是1厘米;橡皮擦厚大约1厘米;很短的粉笔头大约长1厘米;一颗花生米长大约是1厘米......
7.教师:其实我们的手上也可以找到1cm。用左手的手指的宽去和直尺上的1cm
比,找找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cm长?
举给大家看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1厘米长的物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8.教师:我们知道了1cm有多长。这一段长多少厘米呢?你怎么看出来的?(课件演示:闪动0--2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
(1)学生观察
(2)指名回答:2厘米长,因为0--1之间长1厘米,1--2之间长1厘米,和起来就是2厘米;0--2之间有2个大格所以是2厘米。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中间有几格就是几厘米
9.教师:这一段长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闪动3--5之间2厘米长的线段)
(1)学生观察
(2)指名回答:2厘米。因为3到5之间有2个大格;我是用5减3算出2来的......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读物体的长度时,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或者看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从尺子上找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以及用手比划2厘米的长度,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为下面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题单,看看这根小棒,估计一下,它有多长?你是怎样估测的?
学生独立估测
指名回答:小棒大约长5厘米,我是用手指比划的;小棒大约长6厘米,我是用橡皮的宽量的......
教师:如果用直尺来验证我们的估测结果对不对,应该怎样使用直尺?
学生独立思考测量方法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左端对齐0刻度,看右端对着哪个数字,小棒就长几厘米;左端对齐尺子左端,看右端对着哪个数字,小棒就长几厘米;左端对齐1,右端对着数字几,就用数字几减去1,就是小棒的长度......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强调:最好的方法是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课件同时演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5厘米。
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2页例2。
让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并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测量课桌面的宽度。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
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学生独立进行测量,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
达标反馈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一支铅笔的长大约是20cm。
(
)
家里门的高度大约是2cm。


爸爸的身高大约是170cm。


黑板宽约3cm。


算一算。
(1)12厘米-8厘米=(
)厘米
(2)27厘米+5厘米=(
)厘米
(3)46厘米-20厘米=(
)厘米
3.看图填空。

短(
)厘米。比
长(
)厘米。
和共长(
)厘米。
4估一估、量一量。
估测(
)厘米
实际(
)厘米
答案:第一题:√×√×
第二题:4
32
26
第三题:7
5
2
2
12
第四题:略
10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时应该怎样计算物体的长度。】
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指名汇报:今天我认识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我学会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小结:今天我们测量的这些物体的长度,你感觉在生活中属于长还是短?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直尺做工具,用厘米作单位。
布置作业
回家找5个不同的物体,先估测出它们的长度,然后用直尺测量出具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明天上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测量工具:直尺

位:cm
厘米
0刻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短或者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学生学习厘米这个概念的时候并不困难,但是要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要让他们自己多比划1厘米时多长,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在判断一个物体
是几厘米的时候,如果图示是从“0”刻度开始的,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但如果不是从’0‘刻度线开始的,就会产生比较多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直接写右边对准的刻度线,第二个错误是多数了1厘米,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几厘米的含义,是要从“0”刻度线开始到几厘米的长度,0是物体起始点,学生也没有透彻理解1厘米的含义,是从一条长刻度线到相邻的一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段,而不是数刻度线,教学中要加强对比相练习。
九、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教师:小朋友们,课桌是和你们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想知道它有多长吗?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做工具呢?
学生1:我想用直尺去比。
学生2:我想用手去比。
学生3:我想用书去比
学生4:我想用铅笔去比
教师:同学们选出了自己想用的工具,现在就请用你选的工具去比一比课桌有多长吧!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师:谁来说说你选择的工具是什么?比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1:我用铅笔去比的,有3枝铅笔长
学生2:我用手去比的,有5拃长还多点。
学生3:我用尺子比的,有55厘米长。
教师:为什么同样长的桌子,量出的结果却不同呢?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学生1:我们选的工具都不一样。
学生2:我们选的工具有的长,有的短。
教师:对,因为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结果的单位也不同。为了让我们测量出来的结果一致,我们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资源
填空。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
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直尺的(
)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看一看,填一填。
这只回形针长(
)厘米。
这支铅笔长(
)厘米。
算一算
13厘米-8厘米=(
)厘米
26厘米+7厘米=(
)厘米
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

)厘米

)厘米
两条一共(
)厘米。
第二条比第一条长(
)厘米。
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
估计长(
)厘米,实际长(
)厘米
估计长(
)厘米,实际长(
)厘米
答案:第一题:厘米
0
第二题:3
7
第三题:5
33
第四题:4
7
11
3
第五题:估测略
,实际长度;3
4
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是西师版义务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ww. / articl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ww. / articl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5)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景。课标强调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初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
动手操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操作的过程,加大操作的力度,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位置。
学法:
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运用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新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2.探究新知3.巩固新知4.达标反馈5.课堂小结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8.教学反思
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探究新知
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老师:小朋友们,课桌是和你们天天相伴的好朋友,你想知道它多长吗?你能借助身边的工具或物体去比一比吗?谁来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做工具呢?
学生经过思考说出可以用不同的工具去比一比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比,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产生了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找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量课桌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认识直尺和厘米部分时,引出直尺。让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基本能够找出直尺上面的有关数学信息,教师重点讲授: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直尺上最前面的数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字母cm,表示的是厘米。这样的设计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直尺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直尺,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认识1厘米有多长,教师采取让小组内交流的形式进行的,知道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比一比1cm有多长,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一起,慢慢的张开,张开到两个手指间的长度大约是1cm,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cm的长度,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m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未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接下来,让学生认识2厘米、3厘米......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总结出: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或者看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学到这,很顺理成章的就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教师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做题单中的测量小棒的长度,要求先估测一下小棒的长度,然后再用直尺测量,通过对比,提高学生对估测的能力。
三、
巩固新知部分,我一共设计了三道题:第一道是教科书第52页例2,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并说一说测量的方法。第二道是测量课桌面的宽度,采取的方式是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第三道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采取的方式同上。
达标反馈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道题,分别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算一算;看图填空;估一估、量一量。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时应该怎样计算物体的长度。
课堂小结部分,我还是抛出一个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下梳理。
六、布置作业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找5个不同的物体,先估测出它们的长度,然后用直尺测量出具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明天上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测量工具:直尺

位:cm
厘米
0刻度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的知识重点,便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短或者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教学资料链接:
毫米故事,厘米故事
(故事)
有一天我在家,看书发现手边的尺在移动,我揉揉眼睛,看到的是尺子下面有一个一个的小东西在爬着,很小很小,小到比芝麻还小,眼睛看不清楚,我就拿起放大镜才发现,都是一个一个长着触角的小虫子,它们爬的好慢好慢,我就叫它们好好。他们很喜欢在我们旁边玩,饿的时候,我就给他们米吃,所以啊,我给它们改了名字叫好米。特别小,要用放大镜才可以看到。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就睡在尺上,一个毫米睡一个宝宝。过了不久,有一天,我早起的时候开了电脑学习冰越语文单词软件,突然,从银幕中飞出一个东西,它比毫米大多了,足足有10个毫米那么长。它绕着我们飞了一圈又一圈,结果啊,停在了我旁边的梨子上吃了起来,样子好好看,有透明的翅膀,还有可爱的尾巴。原来是因为我旁边有梨子才会飞来的,我好喜欢它,但它总会飞回去,每次当我把梨子放在电脑前,轻轻叫它梨...梨....它就会飞来了,漂亮的彩色花纹。有一次,它还吃了好米的饭,一吃就一粒,一粒米可是毫米10天吃的。没有想到的是,它喜欢吃梨也喜欢吃米,我就叫它厘米。过了好多个月,厘米就不喜欢回去了,每天和我,和毫米在一起。
东营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姜德香
认识分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的例3、例4以及课堂活动
第2题。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概念,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学生对于分米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因此,教学中,教师直接告知学生1分米=10厘米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想象、估测、小组合作、探究、质疑、互相评价等方式,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学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难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分米的含义,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
2.?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概念。
难点: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谁能说说,你知道了有关厘米的哪些知识?
(1)指名回答:我知道1厘米在直尺上就是一个大格的长度;我知道我们的大母手指的宽度约是1厘米;我还知道用直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或者看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2.教师: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直尺做工具,用厘米作单位。比如:我们测量橡皮的长度、测量我们铅笔的长度等等。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度时,再选用厘米作单位是不是有些小点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分米。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分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自己对厘米的认识,这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有为引出新知做好了铺垫。】
探究新知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教师:同学们对分米有哪些了解?
(1)指名回答
教师给予回答的同学鼓励。
教师:分米我们通常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课件出示直尺。
学生独立操作,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感受1分米有多长。
同桌交流
指名展示
集体订正
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分米有多长。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分米的长度。
教师: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独立观察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田字格本的宽度大约长1分米;我的衣服上两个纽扣之间大约长1分米;我们的手指尖到手掌心的距离大约是1分米……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5.教师:我们知道1分米=10厘米,那么2分米是多少厘米 3分米呢 4分米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2分米=20厘米,3分米=30厘米,4分米=40厘米……
(3)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介绍以及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比划、想象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
运用合适的单位量长度
教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认识了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分米”。下面请同学们看图,这些小朋友也在测量他们的课桌面有多长呢!看了他们测量的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课桌面比较长,如果选择厘米作单位很麻烦,所以用分米作单位测量要好的多......
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作重点说明:我们知道,测量较短的物体的时候,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较长的物体时,可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桌子面就比较长了,所以选择分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教师:你们想不想量一量你们自己的课桌面的长和宽和板凳面的长和宽
同桌合作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
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主题图上,不同的两种单位进行的测量的对比,感受到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测量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际测量活动,既进一步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6页的第6题
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和填写表格。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指名汇报,实物投影展示小组填写的表格
2.教师:看到表中数量,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1)指名回答:我们小组里我的手臂最长;我发现了同学们手臂的长短都不一样;我发现小明的手臂要比我的手臂长××厘米;我还发现个子高的同学手臂通常要长一些,个子不高的同学手臂要短一些。……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不仅会测量物体的长度,还能发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真不错。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一系列的测量、记录、观察、发现问题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测量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课件出示第二题: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一条裤子长9dm。


一扇门高2dm。
(
)
爸爸高20dm。


一支铅笔长2dm,也就是20cm.
(
)
教师:谁能判断出对或者错,并说明理由。
指明回答:第一道题是对的;第二道题是错的,2分米只有两个手指间到掌心的长度;第三题是也不对,我们的课桌高约6分米,爸爸的身高相当于4个桌子的高度啦!第四道题是对的。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说明的理由非常充分,看来同学们学习的知识已经很扎实啦!
课件出示第三题:天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数学课本的宽是14(

一根跳绳长3(

教室黑板的长是4(

课桌高7(

教室里的门高是2(

妈妈的一个手指长7(

教师: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指明回答
集体订正。
达标反馈
第一题:填空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用字母(
)表示;有时也可能用(
)作单位,用字母(
)表。
2.从“0”刻度到刻度“10”是(
)厘米,也是(
)分米;从刻度尺上的“0”到“20”是(
)厘米,也是(
)分米。
第二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高约6(

蜜蜂长约2(

床长约20(

小明身高约110(

第三题:细心算一算
7dm=(
)cm
80cm=(
)dm
50cm=(
)dm
1dm=(
)cm
第四题:在○里填上>、<或=。
  4cm○9cm  10dm
○10cm
  40cm○8dm
1dm○99cm  58dm
○60cm  8cm○8dm
答案:第一题:厘米
cm
分米
dm
10
1
20
2
第二题:分米
厘米
分米
厘米
第三题:70
8
5
10
第四题:<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独立思考
指明回答:我知道,测量较短的物体的时候,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较长的物体时,可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我还知道:1分米=10厘米......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做补充: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哪个长度单位,需要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布置作业
回家找5个不同的物体,先估测出它们的长度,然后用直尺测量出具体的长度,既有厘米做单位的,也要有分米做单位的,并记录下来,明天上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

位:
dm
分米
1分米=10厘米
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的物体,用分米作单位
教学反思
1.重视合作学习,互相促进。教师组织了多次的同桌合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不断地估测、测量。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达到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2.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通过学生的活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填一填、算一算、说一说等,使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与积极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手、眼、脑协调合作,轻松而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重视用字母表示长度单位的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把长度单位与字母对上号,教师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平时用字母表示的多。
教学资料链接

分米的大小
(故事)
有一天,狂风呼啸,风中有闪闪发亮的一个东西,忽隐忽现
有手掌那样的大
,一会儿飞的老高老高,我看都看不见
不知道那个是什么
我让厘米宝贝,飞上去看看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
厘米宝贝还没有回来
我想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很后悔让厘米宝贝去为我冒险
在我后悔懊恼的时候
眼前突然出现了闪亮的光线
我的眼睛睁不开
我捧着的手,感觉到有东西
低头一看是厘米宝贝
我好开心,很激动
我想,以后在也不让厘米宝贝去冒险了
这时候,强烈的光线突然没有了
手的上面,出现了一个漂亮的,没有翅膀
但会飞
手掌一样大小
它的背上能发出刺眼的亮光
现在,它没有发光
好神奇
我对它说,你可以和我做伙伴吗
它绕着我飞了1圈
好像答应了我,我好开心
我就叫它分儿
从此,分儿会背着厘米宝贝,一起飞到更高更高的天空中飞翔
分米的大小,孩子就有了直观的理解
手掌大小,比厘米大

东营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姜德香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例1、例2,第59页的课堂活动
。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提示
1.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
根据学习需要突出观察和操作重点。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米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激发参与操作动机、人人动起来,体验学习的愉悦,把观察操作与思考探索结合
2.重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估测、测量、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建立1m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软米尺
学生准备:软米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
(1)指两名同学道黑板前用学生尺测量,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2)测量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2.教师: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1)测量的同学回答:很麻烦,需要用学生尺量要很多次才能量完,即使用分米作单位也很不方便。
(2)集体订正
3.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1)小组内交流
(2)指名回答: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4.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比分米还要大一些的一个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设计意图:】
探究新知
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概念
教师:请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硬的米尺、软米尺、卷尺、折尺、盘尺图片。
指名回答:认识,我们家有软米尺.,我们家有卷尺.....
集体订正
教师:知道它们为什么叫米尺吗?
指名回答:因为它的长度就是1米
集体订正
3.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尺子,认真观察,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独立进行活动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我发现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我发现1米比1厘米长多了;我发现了1米里面有100厘米,有10个1分米;我还发现米尺上每10厘米处的数字都要大一些;我发现1米大约有我两个手臂伸平那么长……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并板书:1米=100厘米

m
1米=10分米
教师:请小组内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米的长度。
(1)学生精心闭眼感受。
6.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实际长度。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1)学生观察和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讲台高大约是1米;教室门的宽大约是1米;我的身高比1米多一点;我睡的床大约1米宽......
(4)集体订正。
7.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1米有多长了,那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呢
(1)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人的身高;量门;窗的长和宽;量树木的高、楼房的高……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说的很正确,量这些比较长(高)的物体或距离,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自主发现与米有关的知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长度为1米的物体,使学生对米有了直观的认识,感受到“米”这一单位的作用,较好地建立起米的表象。】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厘米和分米作单位量长度,现在我请同学们用米做单位,测量一个你想测量的物体,在测量之前,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回答:米尺的0刻度与黑板的一端对齐;用米尺紧靠黑板边,量一次作上一个记号,下一次从这个记号量起;测完后把每次测的米数加起来就分别得到黑板的长......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相信你们一定测量的非常准确。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物体,测量长度,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小组回报:我们测量的是黑板,长度大约是4米;我们组测量的是讲台的高度,大约是1米......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设计意图:测量之前让学生思考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
9.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自由选择测量的物体,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物体的长可以用“米”做单位的。
三、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1题
1.教师:这道题是小朋友测量身高的,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指名回答:左边的小男孩身高是1米15厘米,右边的小男孩身高是1米23厘米。
(2)集体订正
2.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尺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在测量之前,先请大家想一想,可以怎样测量身高 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1)学生对立思考
(2)指名回答:请被测量的同学站直,用卷尺从他的脚后跟到头顶进行测量;请被测量的同学靠墙站直,用一本书平压头顶触到墙作好记号,再用米尺测量墙的这个高度就是同学的身高;测量时被测量的同学要站直,卷尺要拉直,要从尺子的零刻度算起......
3.说的非常的好,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进行活动吧!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指名小组汇报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师:谁能说说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指名回答:量一量一本书有多长,估一估几本书的长时1m。
学生动手测量一本书的长度,并独立思考几本书的长时1m。
指名回答:一本书的长度大约是25厘米,4本书的长度大约是1米.....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课件出示第三题:填一填。
量一把牙刷的长,用(
)作单位。
量篮球场的长,用(
)作单位。
从米尺的0-1是(
)厘米;从米尺的(
)厘米到(
)厘米是30厘米,也就是(
)分米。
米尺的长度正好是100厘米,也就是(
),所以(
)米=100厘米。
教师:这些填空题,相信大家没问题!
指名回答
集体订正。
达标反馈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窗户高约16(
),宽约2(
)。
奖状长约5(
),宽约32(
)。
在〇里填上“>”“<”或“=”
19cm〇2dm
75cm〇7dm
80cm〇8dm
9dm〇1m
30dm〇3m
99cm〇1m
判断。
(1)10厘米=1米


(2)乒乓球台高76厘米。


(3)教室门高2厘米。


(4)哥哥身高150厘米。(

(5)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6)爸爸一步可以跨50米远。


蜗牛赛跑的距离是多少?
5.想一想
可以用哪些办法量出树干一周的长?
答案:
第一题:分米

分米
厘米
第二题:<>
=
<
<
<
第三题:×√×√××
第四题:100cm或1m
第五题:略
五、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独立思考
指明回答:我知道,米是比分米还长的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可选择用米作单位;米用字母m表示;我还知道:1米=100厘米
、1米=10分米......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做补充:我们到现在为止,学习了三个长度单位了,厘米、分米和米,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哪个长度单位,需要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六、布置作业
回家找10个不同的物体,先估测出它们的长度,然后用直尺测量出具体的长度,既有厘米做单位的,也要有分米做单位的,也要有米作单位,并记录下来,明天上课交流。
【设计意图:把测量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不仅让学生学会根据物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七、板书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

位:
m

1米=100厘米
1米=10分米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认识厘米、分米作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过用米来量,比如爸妈在家经常用软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体育课上学生跳远,老师用卷尺测量跳的距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有帮助老师拉着卷尺测量的经历。教学中,课件出示生活中常用的几种尺子,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和用途,感受一下它们的使用价值,唤醒学生的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让学生用学生尺测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在量中体会到尺子小,费时费力,从而产生认识米尺的需求。教学中,要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玩”中,轻松愉快地领会和获取新知,完成认识米、感受1米的长度和用米量的学习;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额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自主地发展。
精彩片段:
教师: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你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想要知道我们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该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
学生:分米。
教师:你们再想一想,1分米大约有多长呢?谁会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学生:一扎长。学生做着不同的表示。
教师:当我们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时我们该选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
学生:厘米。
教师:那么1厘米有多长呢?谁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学生:一大母手指盖的宽度那么长。学生做着不同的表示。
教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对分米和厘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就会闹出笑话来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10月10日,星期三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穿好衣服,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就去吃饭了。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学生:哈哈,长度单位不对,哪有这么短的床和牙刷啊。
教师:那你能帮他改一改吗?
学生1:1厘米长的牙刷改为1分米就行了,2分米长的床改为2厘米更不行了,我不知道怎么改了。
学生2:2分米的床,用厘米和分米作单位都不行。
师:同学们都看出来了,分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教学资料链接:
米和厘米的故事
米和厘米原来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米长的又高又长,而厘米长的又矮又短。一天聪聪在测量黑板的长度时把米叫去了,米回来后就趾高气昂地对厘米说“:厘米老弟你看我个子多高呀,100个像你那样的小不点儿加起来才和我一样高。1米=100厘米,我的用处多大呀!”
厘米说:“你不要小看我,我的个子虽然小了点儿,但是我的本领可不比你差,不信我们俩去比一比吧!”
米和厘米来到了二年级教室,米笑着说到:“刚才聪聪就用我测量了黑板的长度,正好是3米。那你也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去吧。”厘米不服气地说:“量就量,有什么了不起呀!”厘米费了很大的劲,才把黑板的长度量完。这时米用嘲笑的口气对厘米说:“怎么样老弟还是我米量起来快吧!”厘米看了一下米,没有理睬他,环视了一下教室,然后对米说:“现在我们来量一量桌子的宽度吧,还是米大哥先量。”米量了量还不到1米,怎么用米表示呢,米犯难了。这时厘米也量完了,是45厘米。厘米笑着对米说:“怎么样?这次米大哥不行了吧!”米很不服气地说:“别看我量不了桌子的宽度,还是我的本领大。”厘米也毫不示弱:“米大哥你别以为就你行,很多时候还是我最棒!”
他俩的吵声惊动了智慧爷爷,智慧爷爷笑着说:“孩子们,你们是大小不同的两个长度单位。你们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处。你们的家族还有很多成员了呀,在测量更大的长度时要用到千米,比千米大的还有光年。厘米小弟弟你也别骄傲,在测量更小、更短的物体的时候你也不行啦,要用到毫米,还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呢,比如微米、忽米还有纳米等等。”听了智慧爷爷的话,米和厘米羞愧的低下了头。
东营市第二实验小学
姜德香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的例3及第60~61页练习十四的3~10题。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
教学提示
1.在操作活动中,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激发参与操作动机,人人参与,人人动起来,体验学习的愉悦,把观察操作与思考探索结合。
2.重视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
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卷尺
学生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学生静心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我们学习了测量较长物体或距离时用米作单位;米用字母cm表示;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看来同学们对于上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师板书: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
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教师:我们天天坐在这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教室到底有多长、多宽呢 要想准确地知道它有多长、多宽,该怎么办
(1)指名回答:用尺子量一量
(2)集体订正
2.教师:请每一组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教师展示准备的测量工具:卷尺、米尺、绳子、学生尺。
(1)每组的组长台前选取自己的测量工具
3.教师:在测量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1)学生根据自己组选择的测量工具,进行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我们组选择的是用卷尺量。测量时一定要把卷尺拉直,才能量得比较准确;我们组选择的是用米尺量,测量时要在每次测量完处作好记号。还要注意每次都要对齐0刻度;我们组选择的是用绳子量,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
4.教师:大家为什么不选择学生尺测量?
(1)指名回答:太小,很麻烦
(2)集体订正
5.教师: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作好分工,然后进行测量。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我们这组用卷尺量得教室长……宽……;我们这组用米尺进行测量,测量速度比用卷尺量要慢得多......
教师:虽然大家用的工具和测量的方法不同,但都发现教室的长大约是……宽……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测量的注意事项、合作进行测量、汇报测量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三、巩固新知
测量立定跳远的距离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测量长度,那么生活中就能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比如我们想知道自己立定跳远的距离,你会不会测量呢?
指名回答:会
教师:你打算怎么测量呢?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可以在地上用粉笔画一条横线,起跳时脚尖紧贴横线,起跳落地后马上用米尺进行测量;还可以把米尺的0刻度对齐起跳线,摆放在地面上,同学跳完后,用另一米尺紧贴同学的脚后跟看刻度;还可以把卷尺拉直放在地上,在0刻度线的地方起跳,跳完后直接就可以在卷尺上读出脚跟所在的刻度……
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详细,很全面了,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测出自己立定跳远的距离!下面,就请同桌之间进行,测量自己5次立定跳远的距离,并在数学书第65页上作好记录。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指名汇报成绩
4.教师:通过刚才的测量和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我发现了我挑的最远的成绩是××,最近的一次是××;我跳的不如我的同桌远,因为我的力气不如他大......
测量两臂间的距离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自己的身高是多少了,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现在就同桌配合,用卷尺测量自己两臂之间的距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结果,小组内交流发现
指名汇报:我发现,个子高的比个子矮的两臂之间的距离长;我发现自己两臂之间的距离跟自己的身高差不多......
【设计意图: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测量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增强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方法时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四、达标反馈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两指宽大约是2(

(2)黑板的长大约是3(

(3)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21(

(4)教室的长大约是(

2.填一填
3dm=(
)cm
20cm=(
)dm
5dm=(
)cm
3.在〇里填入“>”“<”或“=”。
1dm〇10cm
2dm〇21cm
3dm〇29cm
19cm〇18cm
9dm〇5dm
4dm〇40cm
31cm〇3dm
79cm〇8dm
49cm〇5dm
4.谁的文具盒长?
把几本数学书叠在一起,量一量有多厚,分别填入下表中。
答案:第一题:厘米

厘米
9米
第二题:30
2
50
第三题:=
<
>
>
>
=
>
<
<
第四题:15厘米<2分米
课堂小结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独立思考
指明回答:我知道,测量较短的物体时,可以选择用厘米或者分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可选择用米作单位;测量多长的物体,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9、10、11题。
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
【设计意图:把测量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不仅让学生学会根据物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进行的一次测量活动课,首先我让他们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天天坐着学习的教室有多长有多宽,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测量的注意事项、合作进行测量、汇报测量结果,都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后面的让学生测量立定跳远和测量两臂之间有多长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精彩片段: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测量较长物体或距离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学生:米
教师:大家比一比1米有多长?
学生:做动作比划。
教师:测量较短物体或距离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学生:厘米。
教师:大家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学生:做动作比划。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长度单位都有了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很想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多宽呢?同学们可以随意猜。
学生1:我猜:长有10米,宽7米。
学生2:我猜:长有11米,宽8米。
......
教师:要想准确知道它有多长、多宽,该怎么办?
学生:用尺子量一量。
教师:老师这里有四种测量工具:卷尺、米尺、绳子、学生尺。请4人小组选择测量工具,并小组内思考,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用卷尺量。测量时一定要把卷尺拉直,才能量得比较准确。
小组2:我们组选择的是用米尺量,测量时要在每次测量完处作好记号。还要注意每次都要对齐0刻度。
小组3:我们组选择的是用绳子量,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
教师:怎么没有选择学生尺的?
学生:太短了,很费劲的。
教师:大家考虑的很周到。下面就请各小组做好分工,我们要进行实际测量了。
教学资料链接:
长度的单位
(笑话)
  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课,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啊?”
  这时候,班上最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老师,是米!”
  “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还知道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你起来回答吧!
  “老师,还有菜!”
东营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姜德香
综合与实践
小小测量员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的内容。用米、分米、厘米量长度或距离,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活动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测量的方法,学生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生通过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测量的方法,同时能灵活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求大树的高度,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用米、分米、厘米量长度或距离,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测量长度”的相关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
(1)学生思考
(2)指名回答:我知道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和米;测量较短物体或者距离时,可选择用厘米或者分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或者距离时,可选择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2.我们在进行测量时,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
(1)指名回答:学生尺、软尺、卷尺......
(2)集体订正
3.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们的长度。
(1)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观察思考,活动准备
1.教师:请同学们看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主题图。
(1)学生独立观察
(2)指名回答:测量篮球场的长、乒乓球台的宽、小朋友伸开两臂的长度和身高......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2.教师:图中出现了几种测量方法?
(1)学生仔细观察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估测或者目测。比如估测旗杆的高度;用自己伸平的两臂量。比如测量树干一周的长;步测。比如测量篮球场一周的长;用标有刻度的直尺测量。比如跳高高度的测量;用卷尺测量。比如跳远的测量。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说的很全面,观察的很仔细!
3.教师:如果用卷尺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1)小组内交流
(2)指名汇报:测量时要把卷尺的0刻度对准被测距离的一端,把卷尺拉直,看另一端对准卷尺的哪一条刻度线,记录下来测量的长度。
(3)集体订正
4.教师:今天就让我们运用学过的测量方法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距离,来当一回“小小测量员”吧。
三、动手实践,测量体验。
1.教师:今天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求同学们运用测量的有关知识来完成下面的活动,在活动之前,请同学们听好活动要求!
第一:用步子测出操场的长度。第二:用步子篮球场的一周的长度。第三:估计旗杆的高度、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
教师:在用步测操场的长度和篮球场的一周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要按照平时迈步的大小,迈步要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直线行进......
集体订正
教师:请看我们的分组要求:全班学生按学习小组分,分别依次完成上述三项活动。,组长做好记录。附表格如下:
学生按照要求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成果展示,小组评价
教师:下面请各小组把测量结果展示一下,同时汇报一下你们组在测量时用了什么方法?遇到了那些问题?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教师:通过这节活动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己见,谈一谈收获和感受,使学生体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信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知识价值观的认识,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学的主导作用,引入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活动前引导学生复习了以往的知识,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好铺垫。在活动前,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步测时注意的事项,让学生排除一些复杂或不够现实的设想,选择较方便又实际的方法,这样的设计避免学生在测量时少走弯路。
让学生
通过“测一测”、“问一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生通过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料链接
长度单位数学小故事
长度单位王国里住着五兄弟,他们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年纪最长的是千米,千米认为自己能量最长的物体,以老大自居,渐渐骄傲起来,总瞧不起小弟——毫米,终于有一天,千米大哥把毫米弟弟赶出了皇宫,还让厘米弟弟、分米弟弟和米弟弟伺候它。
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来到长度王国对千米说:“千米哥哥,我不知道这条虫是几毫米,能帮帮我吗?”千米满不在乎地说:“不行,毫米弟弟走了,你就省省吧,要帮助自己去找它。”小朋友听了很生气就对千米说:“你别以为你最大就以国王自居了,其实你的用处跟你的兄弟一样,没什么了不起!”千米被激怒了,便把小朋友赶走了。过了一个星期,有一只小蚂蚁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长度单位王国,微笑着对千米说:“我是蚂蚁国最大的一只蚂蚁,请你帮我量一量我的身体有多少毫米?”千米听了立刻生气地说:“毫米已经被我赶走了,你别想让他帮你量身体的长度,除非你自己去找他。”说完千米就把蚂蚁踢飞了。又过了一个月,还没有毫米弟弟的下落,厘米、分米和米都很着急,只有千米,他天天吃着鸡肉、鱼肉和海鲜。这一天,大象爷爷遇到了毫米,好奇地问毫米怎么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毫米把事情都告诉了大象,大象听了很同情毫米,准备带毫米去评理,但要翻过十座大山,以大象的速度可得十天。可就在第二天,长度单位王国里,千米突然生病了,医生说只有一种特效药才能救他,医生没有这种药,只有毫米弟弟有这种药,如果二十天内千米还没有吃到这种药,千米就会死亡,千米知道只有毫米身上才有这种药,心里后悔起来,但又不知道毫米在哪里,千米想他只能等待死亡的那一天。十天过去了,毫米真的回到了皇宫,大象也站在他旁边,毫米弟弟看到了千米哥哥躺在床上,病得很严重,就立刻拿出特效药给千米哥哥吃,千米哥哥一下子脸红了。
千米哥哥吃了药,身体很快好了起来,他不再看不起毫米弟弟了,也不再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后来,他们兄弟五人在单位王国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直到现在。
东营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姜德香
二年级上册数学测量长度单元检测卷
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33分)
1.10分米=(
)米
;
30厘米=(
)分米;
2.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使用(
)作单位。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通常使用(
)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分米或厘米)。
数学课本的宽是14(

一棵大树高5(

教室的黑板长是4(

课桌高是70(

教室里的门高是2(

妈妈的一个手指长7(

4.在〇填上>、<或=。
15厘米○12分米
1分米○8厘米
60dm〇6m
20米○15米
1米○100厘米
80cm〇1m
5+16○5×6
2+2○2×2
1米○50厘米+60厘米
5、把30厘米、25厘米、1米、90厘米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
)<(
)<


6、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米
40厘米+26厘米=( 
)厘米
30米+15米=( 
)米
60厘米-16厘米=( 
)厘米
1米-12厘米=(  )厘米
1米=( 
)厘米
⒎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1米长的绳子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
2、小松沿着操场跑2圈,一共跑了800厘米。 ( )
3、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所以长度单位厘米大于米。( )
4、爸爸身高18米。( )
5、橡皮宽2分米。( )
6、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三、操作题。
1、分别量出以下线段的长度,并填空。(13分)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一条比第二条短(
)厘米
2、先量一量,再填空。
(1)
(2)
(3)
3、小小画家。(9分)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请你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3.
先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3厘米的线段。
四、解决问题。(21分)
1、一张桌子高70厘米,比椅子高28厘米,椅子高多少厘米?
2、一棵大树高10米,另一棵大树高8米,两棵大度相差多少米?
3、一枝铅笔,用去5厘米后,还剩下15厘米,这枝铅笔原来有多长?
一根绳子对折后是4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这根绳子剪去2米后,还剩多少米?(6分)
考考你(12分)
1、、把一根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后长2米。绳子原来长几米?
2、小花狗家要买新房,爸爸量得新房的门高是78厘米。小花狗一家的身高分别是:小花狗60厘米,妈妈比小花狗高10厘米,爸爸比妈妈高10厘米。请你帮他们算一算,新房子的门合适吗
第五单元检测卷答案
一、1、
1
3
2、
厘米

3、
分米


厘米

厘米
4、
<
>
=
>
=
<
<
=
<
5、25厘米
<30厘米
<
90厘米<
1米
6、17
66
45
44
88
100
7、7
5
3
二、
×
×
×
×
×

三、略
四、70-28=42(厘米)答:略
10-8=2(米)答:略
5+15=20(厘米)答:略
4×2=8(米)答:略
8-2=6(米)答:略
五、2×2=4(米)4×2=8(米)答:略
60+10+10=80>78答:不合适
东营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冯萌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评估试卷(B)
一、计算。每题1分,共计12分。
7×3=
26+55=
80-9=
8×5=
1×6=
2×4=
0+5=
1×1=
6×3=
7×4=
6×2+6=
7×5-5=
我会填。每空1分,共计17分。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
)
3.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数学书的封面有(
)个直角。
4.量较长物体的长或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
5.5个4相加的和是(
)×(
)=(
),口诀:(
)
6.1分米=(
)厘米 50厘米=(
)分米

)米=300厘米
7.5与6的和是(
),4乘7是(
),3个9是(
)。
8.5+5+5+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口诀是(
)。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1.2×6读作2乘6。( )
  2.2+2可以写成2×2,3+3可以写成3×3。( )
  3.5+5表示2个5相加。( )
  4.3个7相加可以写成3×7。( )
5.计算4×3和3×4可以用同一句口诀计算。( )
四、看图列算式,每题3分,共计9分。
★★★★★★★
▲▲▲▲▲▲
★★★★★★★
▲▲▲▲▲▲
★★★★★★★
▲▲▲▲▲▲
★★★★★★★
加法:
加法:
加法:
乘法:
乘法:
乘法:
或:
或:
或:
操作题,每题2分,共计12分。
画○表示下面的乘法算式。
(1)4×5
  (2)3×2
  (3)6×3
 2.在下面的钉子板上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
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计15分。
 1.3个6连加,和是多少?
 2.3与6的和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4.8与2相加的和是多少?
 5.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第1~4题每题4分,第5题,每题3分,共计25分。
  1.一个熊猫玩具5元,小红买5个这样的玩具需要多少钱? 
  2.有一本故事书,小军每天看4页,小明每天看5页,一个星期后小军和小明各看了多少页?
  3.王老师去书店买了5书,每本书9元,她一共花了多少钱?
  4.校园大门两边种了两排花树,每排8棵,一共种了多少棵?
  5.买东西。
  薯片4元,饼干8元,巧克力5元,蛋糕6元
  (1)
小华买了5盒薯片,一共要付多少钱?
(2)小芳的钱正好够买3块蛋糕,小芳带了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并解决问题。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评估试卷(B)
评估标准
题型
小题
考查知识点
难易程度
分值
备注
我会算
1
口算能力
容易
每题
1分



1
角各部分的名称
容易
每空1分
2
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容易
3
各种角的认识
容易
4
长度单位的认识
容易
5
乘法的意义及计算使用的口诀
容易
6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较难
7
乘法的意义
容易
8
加法和乘法的互化
容易
判断题
1
乘法的读法
容易
每空2

2
加法和乘法的互化
较难
3
相同加数表示的意义
容易
4
乘法的意义
中等
5
乘法计算的口诀使用
中等
看图列算式
1
一图三式
容易
每题3分
2
一图三式
容易
3
一图三式
容易
操作题
1
根据乘法的意义画图
中等
每题2分
2
根据各种角的定义画角
中等
列式计算
1
乘法的意义
中等
每题3分
2
加法的意义
容易
3
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较难
4
加法的意义
较难
5
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容易
解决问题
1
根据“乘法的意义”列乘法算式
容易
每题4分
2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较难
3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容易
4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容易
5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根据条件提问题
容易中等较难
每题3分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评估试卷(A)
试卷讲评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张试卷共有七道大题,题量合适,容易题型占60%,中等题占20%,较难题占:20%,考察的内容涉及全册所学的内容,考察的内容很全面。
二、试卷讲评:
(一)我会算,共有12个小题,考察加减乘计算题。
答案:1.
21
81
71
40
6
8
5
1
18
28
18
30
讲评:主要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及细心计算情况。
(二)我会填,共有8小题。
答案:
1.1
2
2.40
3.3
4
4.米
5.4
5
四五二十
6.10
5
3
7.11
28
27
8.5×4=20
4×5=20
四五二十
讲评:
学生了解角有两部分组成,角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红领巾和数学书都是学生身边常用的,所以比较熟悉。
对三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个具体的描述,用手比一比。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方法的理解。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与6的和,5个6是多少,这样的题学生容易混淆,需要加强理解。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乘法算式,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判断,共5个小题。
答案:√×√√√
讲评:
乘法算式的读法,强调“乘”。
让学生理解2+2的意义,它和乘法2×2的联系,3+3写成3×3就不难理解了。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方法的理解。
4.引导学生理解3个7的意思,不要和3与7的和是多少混淆。
5.在计算乘法题时,使用口诀的方法要记住。
看图列算式,共3个小题。
答案:7+7+7+7=28
7×4=28
4×7=28
6+6+6=18
6×3=18
3×6=18
5+5+5+5+5+5=30
5×6=30
6×5=30
讲评:
一图三式,理解图形的意思,“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并且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操作题,共2个大题。
答案:4×3
○○○○
○○○○
○○○○
3×2
○○○
○○○
○○○
5×3
○○○○○
○○○○○
○○○○○
讲评:
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思,分别表示什么,比如:4×3:表示3个4,就容易画出图形了。
对于在钉子板上画角,首先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直角、钝角和锐角。
列式计算,共5个小题。
答案:6×3=18
3+6=9
7×5=35
8+2=10
4×4=16
讲评:
1.引导学生理解3个6连加的意思,就是6+6+6,不要和3与6的和是多少混淆。
2.引导学生理解3与6连加的意思,就是3+6,不要和3个6连加是多少混淆。
3.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4.引导学生理解8与2相加的意思,就是8+2,不要和8个2连加是多少混淆。
5.在乘法题中,两个数都叫因数,结果叫积。
解决问题,共5个小题。
答案:
1.
6×5=30(元)
2.
4×7=28(页)

7=35(页)
3.
9×5=45(元)
4.
8×2=16(棵)
5.(1)
4×5=20(元)
(2)6×3=18(元)
(3)略
讲评:
让学生理解“小芳买5个这样的玩具”就是5个6元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让学生理解一个星期是7天,就是求7个4页和7个5页各是多少。
让学生理解“每本书9元,买了5本”就是5个9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让学生理解“每排8棵树,两排就是2个8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1)让学生理解:5盒薯片,就是5个4元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2)让学生理解:3块蛋糕的钱,就是3个6元,所以用乘法算式:6×3=18(元),这18元正好是小芳的钱。
(3)学生能提出用加、减、乘方法计算的都可。
三、教学措施:
1、在平时的习惯培养中继续渗透细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书写习惯。
2、在平时的练习中多让学生充分理解加法、乘法的意义,根据不同的意识列出不同的算式。有时候要让学生学会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3、用不同题型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尤其对学生掌握较差的题型加大训练力度。
东营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黄卫东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检测题(B)
一、我会算。每小题1分,共计12分。
5×5=
2×2=
2×8=
5×9=
7×3=
12+20=
6×6=

89-34=
6×9=
7×6=
75-68=
8×3=
二、我会填。每小题1分,共计19分。
1.6+6+6+6=(
)×(
)
2、
每盘苹果(
)个,(
)盘苹果,一共(
)个。
□○□=□
3.
=
4.(
)里最大能填几?

)×4<30

)×8<49
6×(
)<
38
5.在○里填上“>”、“<”或“=”。
8×6○50
3+3○3×3
1×8○8×1
6.
7×8=56,读作(
),它表示(
),其中7和8是(
)数,56是(

7.
○+○+○+○+○=25
○=(

8.计算6×9和9×6时,用的乘法口诀是(

9.
看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再看算式写口诀
五七三十五
算式:
8×9=72
9×8=72
口诀:
三、我会判断。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3×5和5×3都表示3个5相加。(

2.得数是24的乘法口诀只有三八二十四


3.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3+3+3+3+3+3(

4.黑板上的直角比书本上的直角大得多。(

5.两个因数都是8,积是64.


四、我会数。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个角
个角
个角

)个角

)个直角

)个直角

)个钝角
五、我会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6个4相加是多少?
2.7乘6的积再减8的差是多少?
3.45比28多多少?
4.比18多34的数是多少?
5.
6.
六、我会解决问题。(共27分)
1、每个花坛里栽6棵花,3个花坛一共栽多少棵花?(3分)
2.小红一天睡9小时,她一个星期睡多少小时?(3分)
3.欢迎小动物。每空2分,共计4分。
只数
4.
5元
3元
4元
?元
(1)

贵5元,多少钱?(3分)
(2)4碗多少钱?(3分)
(3)请你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4分)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评估试卷(B)
评估标准
题型
小题
考查知识点
难易程度
分值
备注
我会算
1
计算的正确性
容易
每空1分



1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算式的改写
容易
每题1分
2
通过观察,知道几个几是多少
容易
3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容易
4
乘法口诀的熟练应用
较难
5
比较大小的方法
中等
6
乘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容易
7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
较难
8
乘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容易
9
一个口诀能写两道算式
中等
判断题
1
乘法的意义
容易
每题2分
2
乘法口诀的灵活运用
较难
3
乘法与加法的互改
容易
4
直角的判定方法
中等
5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容易
我会数
1
各种角的判断方法
较难
每题2分
我会列式计算
1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中等
每题3分
2
综合算式的列式方法
较难
3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容易
4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较难
5
看图列算式,可以写加法算式,也可写乘法算式
中等
6
理解图的意思“比6个4多2”;或比7个4少2
较难
我会解决问题
1
求3个6棵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容易
每题3分
2
一星期是7天,7个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中等
3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中等
4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贵多少”,用减法计算
容易
4分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容易
4分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较难
5分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评估试卷(B)
试卷讲评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张试卷共有六道大题,题量合适,容易题型占40%,中等题占30%,较难题占:30%,考察的内容涉及全册所学的内容,考察的内容很全面。
二、试卷讲评:
(一)我会算。
答案:25
4
16
45
21
32
36
55
54
42
7
24
讲评:主要考察学生的认真细心的情况。
(二)我会填,共有9小题。
答案:1.6
4
2.3
4
12
3×4=12
3.
3×5=15
4.
7
6
6
5.
<<=
6.7乘8等于56
8个7是多少
因数

7.5
8.六九五十四
5×7=35
7×5=35
八九七十二
讲评:
学生们知道: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及怎样写成乘法算式。
会看图,根据图中告诉的信息填空。
通过看图,知道这是求5个3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
锻炼学生们乘法口诀的灵活运用情况。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先把两边有算式的结果算出来,然后进行比较,注意加法和乘法别混淆。
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特别是各部分的名称不要和其他运算的各数名称混淆。
7.理解算式告诉的信息是5个相同的圆相加和是25,列成乘法算式是:○×5=25
所以一个圆就是5的道理。
乘法算式解决办法就是用口诀。
让学生们知道:一个口诀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两个因数交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同一句口诀。
(三)我会判断,共5个小题。
答案:√×××√
讲评:
3个5相加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分别是3×5
和5×3。
得数是24的乘法口诀不只是三八二十四,还有四六二十四。
3.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6+6+6,而3+3+3+3+3+3,表示的是6个3相加。
直角的判断方法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对,只要是直角都是一样的。
两个因数都是8,也就是乘法算式:8×8=64.
我会数,共1个大题。
答案:4
4
3
5
8
8
讲评:熟悉角的定义和数角的方法及每种角的判断方法。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角合成一个大角。
我会列式计算,共6个小题。
答案:1.4×6=24
2.
7×6-8=34
3.
45-28=17
4.
18+34=52
5.
3×3=9
3×4+2=14或者4×4-2=14
讲评:
1.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列加法算式也可,但是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2.列出综合算式,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性。
3.知道: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是用减法计算的。
4.求比一个数还多多少的数,是用加法求出来的。
5.通过看图,知道这是求3个3是多少的,所以用乘法简便。
6.这道题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多种方法计算,注意列算式的灵活性。
我会解决问题,共5个小题。
答案:1.
6×3=18(棵)
2.
9×7=63(小时)
3.
28
25
32
9
4.
(1)3+5=8(元)
(2)5×4=20(元)
(3)略
讲评:
让学生理解“3个花坛一共栽多少棵”,就是求:3个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让学生知道一个星期是7天,不是5天,所以就是求7个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让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的题”,所以用乘法计算简便。
(1)让学生理解“贵”的意思就是“多”的意思。
(2)4碗也就是4个5元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3)要求学生看清这道题的要求是两个:先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然后再列式解答。不要提的问题是加法或者减法都不符合条件要求。
三、教学措施:
1、在平时的习惯培养中继续渗透细心仔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看清题目要求,不要用眼一扫而过。书写要认真,仔细写好每个字。
2、在平时的练习中,通过变式或者变意思,加强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道理及乘法意义的理解。
3、用不同题型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尤其对学生掌握较差的题型加大训练力度。
东营市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黄卫东

)厘米

)厘米

)厘米
(
)m
(
)cm
(
)cm
(
)cm
(
)cm
(
)cm
(
)cm
有(
)个直角
有(
)个直角
有(
)个直角
我们排成4队,每队7只。
我们有5组,每组5只。
我们一共有3队,每队3只

我们有4行,每行有8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