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二)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2分=40分)
1.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D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2.右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开合的情况。则该种物质是(
A
)
A.水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3.下面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置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是(
B
)
4.右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
D
)
①食物来源 ②空气来源 ③氧气来源
④能量来源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2016·连云港)关于用天竺葵“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
B.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低温下进行
C.实验结果应该是茎叶遮光的部分呈蓝色
D.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氧气
7.(2016·新会区模拟)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图①~④部分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指标。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B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下列四种观点中正确的是(
D
)
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蒸腾作用
B.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
9.益阳市会龙山自然风景区近年来森林茂密,植被保护好。这里空气清新,氧含量高,空气湿度大。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
C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10.(2016·山东威海)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
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
A.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
C.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11.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孔的目的是(
A
)
A.补充大棚CO2
B.补充大棚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12.下面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A.呼吸作用必须有氧的参与
B.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能释放能量
D.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
13.将手插入未晒干并堆放一段时间的谷堆,感到发热和潮湿,这主要是因为(
C
)
A.谷物蒸腾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B.谷物光合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C.谷物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D.细菌真菌分解谷物释放了热量和水分
14.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不能表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B
)
A.贮存大量蔬菜的地窖比空地窖暖和得多
B.地窖内的蔬菜因腐烂而散发出霉味
C.萌发种子释放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进入贮存水果的仓库,发现点燃的蜡烛燃烧不旺
15.(2016·营口)存放久了的萝卜会出现空心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
B.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D.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
16.先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晚上22时置于室外,并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B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
17.(2016·山东德州)植物体在进行下列生理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D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⑤无机盐的运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8.(2016·山东德州)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D
)
,B.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
19.(2016·河北保定)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菜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的结构是胚乳
B.绿色植物根尖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分生区
C.移栽树苗时去掉一些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以利于树苗成活
D.植物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
20.下列关于绿化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B
)
A.在海拔超过1
500米的山顶栽种樟树
B.在草原与沙漠的交界处栽种耐旱植物
C.在校园的大树下栽种喜阳草
D.在气候湿润的地方全部栽种马尾松
二、非选择题(60分)
21.
(10分)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②是__上表皮__,其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
(2)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图中标号__③__(填序号)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3)结构①所示的__叶脉__中有导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进行__光合__作用,制造有机物。
(4)结构⑤是指__气孔__,它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水分散失的门户。
22.(10分)(2016·内蒙古赤峰)如图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__呼吸__作用而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__光合__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__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__。
(3)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玻璃罩内壁有水珠,这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__蒸腾__作用。
(4)从这一实验现象来分析,绿色植物的__光合__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3.(16分)(2016·株洲)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原来人们都以为植物是“吃土”长大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盛满土的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
资料二: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首先,他分别把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只小白鼠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发现不久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然后,他又分别把一盆植物加一支点燃的蜡烛、一盆植物加小白鼠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发现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后来,很多人重复了他的实验,但有的成功了,有的却不能成功。
(1)海尔蒙特实验的结论是__水是构建植物自身的原料__;实验前后土壤的质量减少了0.1千克,这些物质主要是__无机盐__,它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不可少的成分。
(2)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是__植物体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__;有人重复他的实验却没能成功,最可能的原因是__实验不是在阳光下进行的(或“实验是在暗处进行的”)__。
(3)孙悟同学想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设计了如图1实验步骤:
①请将实验步骤正确排序:__B-A-C-E-D-E-F__(用字母表示)。
②步骤C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__酒精__。
(4)如图2是一株植物一昼夜中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则:
①曲线__甲__表示光合作用。
②该植物这天积累有机物的时段是__7~18(或“7到18时”)__时。
24.(14分)(2016·山东滨州)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乙为C装置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__。
(2)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水、光、二氧化碳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原因是__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__。
(4)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__向左__(填写“向左”“向右”或“不动”)。图乙中的曲线__Ⅱ__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
(5)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
,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__18__点左右摘取叶片。
25.(10分)(2016·广西贺州)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姑婆山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92%,年平均降雨量1
704毫米,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0%以上,公园内空气清洁度高,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5.6万/立方厘米,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1)公园中绿色植物的__蒸腾作用__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天然氧吧”通常是指植被茂密,氧气含量高的地方,请写出表示氧气产生的有关式子:__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__。
(3)公园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各种生物的__呼吸作用__不断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__光合作用__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到大气中,对维持森林公园中的__二氧化碳和氧气__相对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