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中和反应及应用课件+教案+学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0.2.1 中和反应及应用课件+教案+学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9-10 15:16:19

文档简介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两课时)
从容说课
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分两部分探究。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入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而后又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从酸碱性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入手,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介绍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并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pH的测定方法。最后通过资料和活动探究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1.能
2.不能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 为什么
[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
NaOH+HCl====NaCl+H2O
[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
2NaOH4+H2SO4====Na2SO4+2H2O
[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提问]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板书]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提问]试写出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Ca(OH)2+H2SO4====CaSO4+2H2O
[引导]有一种胃药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Al(OH)3+3HCl====AlCl3+3H2O
[讨论]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
[学生发育]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作业]习题4、5、8
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年级
 初三
学科
化学
版本
期数
内容标题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两课时)
分类索引号
  G.623.2
分类索引描述
 教学法
主题词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两课时)
栏目名称
 教案精选
供稿老师
审稿老师
录入
一校
二校
审核(共32张PPT)
第1课时
中和反应及应用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
课堂讲解
中和反应的概念
中和反应的应用
2
课时流程
课后作业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中和反应及应用
农业和工业上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和处理酸性废水,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
1
知识点
中和反应的概念
【视频播放】酸碱中和反应

题(一)
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题(二)
为什么酚酞溶液会变为无色?

题(三)
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具有什么特征?
中和反应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酸+碱
盐+水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HCl
+
NaOH
===
NaCl
+
H2O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视频播放】酸碱中和原理
中和反应的实质
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
===
H2O


【例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HCl+CuO
===
CuCl2+H2O
B.2NaOH+CO2
===
Na2CO3+H2O
C.2HCl+Cu(OH)2
===
CuCl2+2H2O
D.CaO+H2O
===
Ca(OH)2
C
导引: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A中氧化铜与盐酸尽管生成盐和水,但反应物为金属氧化物和酸,不是中和反应;同样B中反应物为非金属氧化物和碱,不是酸与碱反应,也不是中和反应;C中反应物为一种酸和一种碱,生成物为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D是化合反应。


中和反应专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要求反应物一定为酸和碱,因此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在前面所学的反应中,金属氧化物+酸→盐+水,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碳酸盐+酸→盐+水+二氧化碳,这些反应都不是中和反应。
【例2】【中考 贵州】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导引: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是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反应现象,因此需通过观察酚酞等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发生;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使瓶中的压强减小,可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HCl+CuO===CuCl2+H2O
B.2NaOH+CO2===Na2CO3+H2O
C.2HCl+Cu(OH)2===CuCl2+2H2O
D.CaO+H2O===Ca(OH)2
C
2.【中考·吉林】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
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充分
C.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小结填空。
(1)稀盐酸除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HCl+Fe2O3===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Ca(OH)2+CO2===CaCO3↓+H2O
(4)用烧碱溶液吸收尾气中的S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熟石灰处理含硝酸的废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SO2===Na2SO3+H2O
Ca(OH)2+2HNO3===Ca(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小结:①从反应物的类别上看,上述反应中,(1)和(2)都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反应,(3)和(4)都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反应,(5)和(6)都是________和_______反应。
②从生成物的类别上看,上述反应都生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
③上述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由此可见,中和反应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后同)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________是中和反应。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5)(6)
一定
不一定
2
知识点
中和反应的应用
【投影展示】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处理工厂的废水


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
用于医药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农业上利用中和反应改良土壤:如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工业上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废水:如常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放的废水,用酸处理氨水等。
3.医疗上,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生活中遇到蚊虫叮咬后(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可涂上一些碱性物质,如肥皂水、牙膏等减轻痛痒。


【例3】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放的废水
C.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D.吃松花皮蛋时,常加入醋以中和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碱
C
导引:治疗胃酸过多常选用氢氧化铝;工业上处理酸性废水用到的碱要求成本较低,因此常选用熟石灰;酸溅到皮肤上时,不能立即涂上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会腐蚀皮肤,宜选用腐蚀性较小的碱性溶液;皮蛋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碱,会使皮蛋有涩味,可加入食醋进行中和。


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应用较广,但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分析,学会选用合适的酸和碱。如工农业上应用时要参考成本价格及对环境的影响,生活中使用时,要注意安全性,考虑酸碱的腐蚀性和毒性等。
4.【中考·乌鲁木齐】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A
5.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小红同学近日常吐酸水,心里非常紧张,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后说:“没事,是胃酸过多,吃些药就会好的。”医生给小红开的药方中有一种含氢氧化铝的药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生同时又提醒小红要注意饮食,少吃含_____(填“酸”或“碱”)的食品。
(2)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时,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
中和过多的胃酸
Al(OH)3+3HCl===AlCl3+3H2O

Ca(OH)2+2HCl===CaCl2+2H2O
CaCl2
一、中和反应
1.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酸+碱→盐+水。
3.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
知识小结
6.【中考·沈阳】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
D.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2
易错小结
C
易错点: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纯碱是盐,与稀盐酸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错误;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必须紧扣反应物为酸和碱,故B错误;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碱性物质中和,氨水是碱溶液,故C正确;中和反应有的没有明显现象,有的有明显现象,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常借助指示剂,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1.(3)下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①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以用
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实验室中含有盐酸的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铸铁管道腐蚀,所以,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你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的共同原理是:
______与______
发生________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
稀盐酸
Mg(OH)2+2HCl===MgCl2+2H2O
让废液与
石灰水反应,即加入石灰水


中和
2.某工厂化验室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
氢氧化钠溶液40
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
是多少?
解:设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为x。
2NaOH+H2SO4===
Na2SO4+2H2O
80
98
40
g×15%
x
答: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有H2SO4
7.35
g。10.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三、方法导航:知识回顾、1、写出常见酸、碱的化学式:
常见酸:                         
常见碱:                            ;
2、从生活中的事例—硫酸罐装车泄漏引出酸碱反应
3、我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有:

4、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试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无色
3、蒸发反应后的溶液
小结: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2、盐的定义
结论:

5、阅读课文内容,根据获得的信息总结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学以致用
皮蛋有涩味,如何验证它呈酸性还是碱性?                    
在食用前如何除去涩味?                        
五、自我检测
1、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①熟石灰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②实验室可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③胆矾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④稀盐酸可用来除去铁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向盛有镁、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有(填化学式)

3胃酸过多的人常服用含AL(OH)3的药物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2003年12月23日夜晚,重庆开县一天然气井发生了井喷,喷出了大量的H2S气体,有两千多人因中毒,造成了严重的伤亡。H2S气体有剧毒,它的水溶液是一种酸,叫
(填名称)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里要严禁把该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某化工厂在“三废”处理中,用氢氧化钠废液吸收硫化氢废气,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5、分析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
(1)再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中,看到了少量气泡产生:为什么?
                                  
                                  
(2)在用生石灰溶于水变为消石灰的实验中,没有感觉到温度升高,向所得混
浊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没有变红。可能是因为?             
                                  
6、烧碱溶液8克,可与20克质量分数为13.5%的氯化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原烧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
)反应后过滤,可得滤渣和滤液各多少克?(共12张PPT)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
中和反应及应用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反应关系分析法、实验现象分析法)
2.中和反应的应用(内涵分析法)
3.证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现象分析法)
4.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探究法)
7.【中考·梅州】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A
8.【中考·南宁】“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如图所示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C方框内甲、乙两种粒子的符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填粒子符号,下同)和________结合生成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Na+
SO42-
H+
OH-
9.【中考·郴州】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B.新制的松花皮蛋往往因碱性过重而略带涩味,食用时可加适量的食醋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
10.【中考·包头】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与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
A.蓝色
B.紫色
C.红色
D.无色
A
1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需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
A.镁与稀硫酸
B.氧化铁与稀盐酸
C.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C
12.【中考·成都】盐酸、氢氧化钠是常见的酸和碱。
(1)盐酸中阳离子符号是________,氢氧化钠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2)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当滴入稀盐酸至完全中和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少量中和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H+
烧碱(或火碱或苛性钠)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产生白色固体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含HCl
7.3
g的稀盐酸可中和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多少?
解:设可中和的NaOH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7.3
g
答:可中和的NaOH质量为8
g。
13.【中考·衡阳】某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NaOH===NaCl+H2O
(2)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Zn片,产生气泡
B、D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提出问题:利用我们课题1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了哪些试剂。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老师揭秘实验原理。
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猜想、讨论。白酒是酚酞试液,向酚酞试液中加碱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向溶液中加的是酸溶液。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大胆猜想,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
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我们利用酚酞试液做指示剂,验证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利用了验证反应物减少的原理,来判断反应发生,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呢?请你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视、指导。听小组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点评。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内先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各小组进行交流实验方案和现象。得出方案:利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证明酸或碱减少了或者消失。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反应放出热量,都可以判断发生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及实验能力。
根据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讲解盐是金属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追问: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 展示图片并讲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举出反例: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学生聆听老师讲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认识到盐也是一类化合物,酸和碱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
布置任务:阅读教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指导学生交流,并让学生回答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小组内交流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小结
1.中和反应: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利用反应物消失或者验证有新物质生成。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