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课堂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习题课件: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创新课堂2017—2018学年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习题课件: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0 17:25:48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核心解读
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这主要是由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1)客观方面表现: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薄弱环节);“一战”为俄国造成有利的国内外形势。(2)主观方面表现:俄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易混辨析 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对比巧记歌诀
二月革命废沙皇,临时政府把权掌。
彼得格勒炮声响,十月革命写新章。
生产资料归国有,分配土地民欢腾。
系列措施固政权,社会主义国建成。一、新时代的曙光
1.二月革命: 给俄国人民带来学生的灾难。
1917年3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 统治,
和 两个政权并存,
掌握主要政权。
2.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 领导人 回到俄国。临时政府继续执行 的对外政策,
并力图扑灭国内的 。
3.十月革命:由于形势变化,党确定了 的方针。1917年11月6日, 武装起义发动,7日,起义取得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专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列宁反人民革命火焰武装起义彼得格勒4.政权建立: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
阶级 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5.内外政策:建立新型的 ;将银行等收归国有;
颁布 ,没收 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同德奥议和,退出 ;迁都 。
6.政权巩固: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
粉碎了外国的 和国内的 ,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工人士兵苏维埃无产阶级政权《土地法令》地主和寺院第一次世界大战莫斯科武装干涉反革命暴乱二、二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7.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
(2)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的诞生。
(3)沉重打击了 的统治,推动了 运动的发展,鼓舞了 人民的解放斗争。社会主义革命苏维埃俄国帝国主义国际社会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
A.击退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B.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
2.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权的主要执政者是( )
A.布尔什维克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人民委员会 D.工兵代表苏维埃BB3.(2015,成都)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这场革命被称为( )
A.二月革命   
B.七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十一月革命C4.(2015,东营)右图《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
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最“震撼世界”的是( )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C5.下列十月革命后新政府采取的政策中,最受农民欢迎的是( )
A.将工厂企业收归国有  B.颁布《土地法令》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实行农业集体化
6.“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理论到现实”的史实是( )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BD7.下列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C.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A8.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大意义是( )
A.捍卫苏维埃政权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A9.(2015,兰州)“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
A.美苏“冷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B10.(2016,青岛模拟)如果让你从“五月流血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国大典等内容中归纳和提炼一个学习主题,以下名称最恰当的应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
B.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C.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B11.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并回答问题。(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
1917年,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受到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士兵的欢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攻打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2)上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1917年的《四月提纲》材料二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漫画)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走俄国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请回答:
(1)材料中的“第一阶段”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
二月革命。
(2)“第二阶段……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是如何实现的?请写出这个政权的名称和性质。
通过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实现。政权名称是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3)材料二反应的是哪一具体历史事件?“列宁同志清扫地球”的清扫对象有哪些?
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清扫对象: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旧势力、封建地主等。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改造国家的命运。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课件29张PPT。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释疑解难
苏俄为什么要实施新经济政策?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苏俄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新经济政策中用粮食税代替原来的余粮收集制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上允许外国资本经营企业,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和装备,以便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工业。商业方面允许商品生产、进行自由贸易,可以使农民获得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商品流通。所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易混辨析 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比较学法指导
巧记歌诀
列宁探索道路新,
经济政策合国情。
苏联模式斯大林,
重工发展是中心。
三六通过新宪法,
社会主义囯建成。
政经方面多弊端,
制度优越难发挥。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 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2)实施:在 的领导下,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 。
(3)意义:促进 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2.苏联建立: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后来,苏联扩大到 个加盟共和国。和平建设恢复经济列宁1921商品经济国民经济1922苏联15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工业化建设: 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 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 而努力奋斗。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 变成强盛的 ,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苏联加快了农业 的步伐。1924斯大林工业化农业国工业国集体化4.斯大林模式:苏联在 年通过了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 ”,标志着苏联 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
5.评价: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苏联 和 的加强发挥过积极作用。工农社会主义国家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工业化国防力量19361.(2015,盐城)列宁认为,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基于这一认识,苏俄开始实行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B2.导致苏联(苏俄)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推动B3.1921年,苏俄面对困境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新”在何处( )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无限制的发展
C.国家干预经济
D.利用商品、市场等手段建设社会主义D4.右图是某国国徽,麦穗上缠绕着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文字写成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飘带。该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中国
D.苏联D5.右图为苏联工业化宣传画。画中人物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他是( )
A.斯大林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A6.(2015,荆州)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玉米种植运动
D.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D7.(2016,潍坊模拟)“一方面,它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又使其经济发展陷入僵化”这评价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C8.(2015,百色)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日记体现了蒋介石访苏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B9.(2015,衡阳)《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但忽视了民生
C.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B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莫斯科大剧院。1922年12月30日,就在这里,伴随着山呼海啸般的掌声,2215个声音呼喊出同一个名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天宣告诞生。
材料二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国崛起·俄罗斯》请回答:
(1)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有哪几个加盟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4个。
(2)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是什么?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国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发展重工业;②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3)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这部宪法宣布苏联是什么国家?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1.(2015,泉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表(注:1普特=16.8千克)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主要原因:社会相对安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材料二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材料三 (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作者的看法: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