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册第六至八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6,河南模拟)“(一)凡年满21岁、精神正常、未判过刑的男子,均有选举权;(二)实行秘密投票制,以保障选民充分享有投票权……”这是一份请愿书中提出的政治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B
)
A.新航路开辟
B.宪章运动
C.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
2.(2015,南京)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是(
C
)
A.1689年
B.1789年
C.1848年
D.1861年
3.请仔细观察右图的纪念墙,说法正确的是(
B
)
A.它是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见证
B.它是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的缩影
C.它是巴黎公社革命的导火线
D.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体现
4.(2016,山西模拟)列宁曾说:“公社被镇压了,但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公社的思想是指(
A
)
A.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B.人文主义的思想
C.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天赋人权的思想
5.(2016,成都模拟)马克思在《美国内战》中说,“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焦点是(
D
)
A.国内市场问题
B.自由劳动力问题
C.生产原料问题
D.黑奴制存废问题
6.(2015,雅安)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下列属于林肯拯救美国的功绩有(
B
)
①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②领导萨拉托加战役取得胜利 ③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④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沙皇政府1861年改革按其内容来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改革(
B
)
A.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C.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
D.满足了农奴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8.(2015,海南)明治维新使日本一跃而成为亚洲强国。其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的举措是(
C
)
A.“废藩置县”
B.加强中央集权
C.推行义务教育
D.允许土地买卖
9.(2016,雅安模拟)19世纪末,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对福泽谕吉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
A.日本应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文明
B.日本应走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
C.日本应与邻国一起共同复兴东亚
D.日本国力已经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
10.(2015,娄底)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表明人类开始进入(
B
)
19世纪70年代
电话进一步普及,耐用电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19世纪80年代
发电站广泛建立,电风扇、电动缝纫机、电焊机被发明并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数字时代
11.关于右图《电灯照耀下的柏林街景》中的情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工业革命中的成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电力的应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
D.在当时电力广泛用于家庭照明
12.(2016,徐州模拟)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是(
C
)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蒸汽轮船的制造
C.飞机的成功试飞
D.无线电报的问世
13.世界博览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民以深刻启迪。下列主题,最适合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的是(
C
)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科学、文明和人性”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与未来”
D.“环境、资源与人口”
14.(2015,东营)下列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理解准确的是(
B
)
A.帝国主义国家间妥协退让的结果
B.帝国主义国家间争霸世界的结果
C.帝国主义国家间合作共赢的结果
D.帝国主义国家间利益分享的结果
15.(2016,珠海模拟)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这场战役发生在(
B
)
A.拿破仑战争中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C.科索沃战争中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6.(2015,桂林)启蒙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都是世界近代史上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请指出这两大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B
)
A.都动摇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都成为了当时革命的指导思想
C.都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要求
D.都提出了拥护封建统治的主张
17.(2016,益阳模拟)梵高是19世纪成就卓著的后期印象派画家。下列所举,属于他的名画的是(
A
)
18.(2014,安徽)“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族就有近1900万头。可事实上世界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下列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D
)
A.相对论
B.物种不变论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19.(2015,娄底)“苹果落地”、“蒸汽冲开壶盖”等常见现象,引发了科学家的思考并促成了科学发现的问世。这两位科学家分别是(
C
)
A.牛顿、爱迪生
B.瓦特、爱因斯坦
C.牛顿、瓦特
D.瓦特、爱迪生
20.(2014,菏泽)下图中的三股潮流组成了l9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引发这三股潮流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新航路开辟
C.殖民扩张与掠夺
D.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人士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
日本社会改革初期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请回答: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俄两国社会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
中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俄国:是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是解放农奴。
(3)依据材料一、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日本统治者锐意改革;全国人民的支持。
(4)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俄、日两国的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2.(2015,安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材料二 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
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或: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与美国迅速崛起的共同条件。
科技创新(或工业革命);制度创新(或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积累(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材料三 1926年,中国勉强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仍以传统的展品生丝、茶叶、江浙绸缎、江西瓷器、福州漆器为主,不少展品获奖,但这些奖项并不代表着褒扬和反映我国当时社会经济各方面最新成就。“赛会得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庇,非我今日之德能”。
(4)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赛会得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庇,非我今日之德能”的感触。
近代中国停留在传统手工业技术;或:近代中国缺乏科技创新;或:科技创新才能强国。
23.(2015,云南)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统治者如果不以法律而是以他的意志作为统治的准则,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动不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财产,而是以满足他的野心、贪欲和其他不正当的欲望为目的,那就是暴政。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以前,工业国家工人收入低微,物质生活贫苦。许多工人家庭常年只能吃黑面包,缺乏基本的营养。全家几代十几口挤在一间小屋,虽然劳碌终日,却只能求得温饱,遇到涨价、失业、生病、工伤,往往债务缠身,赊欠无门,连简陋的家具也送进当铺。而资本家的财富却“令人陶醉地增长”,他们生活悠闲,过着奢华的生活。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
(1)材料一主张用什么来限制统治者的权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哪一文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政治(国家关系)上结成了两大敌对的侵略集团,地理(位置)上国家领土相邻。
(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怎样的社会状况?在探索社会改造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了哪些努力?
南线。德国两线作战,对手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军事强国。(答出其一即可)
(3)材料三中的思想指导了中国近代的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是否取得了成功,为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伤害。新式武器的发明和应用,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反对战争,提倡和平。(符合题意的其它文字表述均可)
24.阅读下列材料,紧扣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图)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形成三条战线:
战线
地理范围
交战双方
西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德
东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南
巴尔干
塞尔维亚—奥匈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形成三条战线的主要原因。
法律。《权利法案》。
(2)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爆发的地区在哪条战线上?试从交战双方的实力地位说明德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不能达成战役目标的基本原因。
工人生活贫困,贫富分化严重。指导工人运动;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此次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是否取得了成功”一问为开发性问题,无论持何种观点,只要结合辛亥革命相关史实,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评分。
(4)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先进的思想理论推动了社会发展;正确的思想对社会变革起着指导作用;社会问题的存在促使新思想产生和发展。(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该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理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就其中一则材料或问题谈其认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