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下册综合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5,邵阳)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A
)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C.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2.(2015,陕西)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
C
)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3.“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地反映了(
B
)
A.生态环境的恶化
B.经济危机的蔓延
C.霸权主义的影响
D.恐怖主义的泛滥
4.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事件是(
C
)
A.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罗斯福新政
D.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5.从右图“海报”中,我们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C
)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企图称霸世界
B.华约组织要求团结一致对抗美国
C.盟国的团结是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保证
D.协约国集团将很快赢得一战胜利
6.(2015,通辽)2014年6月6日,美、英、俄、法等20国首脑齐聚法国,参加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70年前的这次大登陆直接加速了(
B
)
A.意大利法西斯投降
B.德国法西斯的失败
C.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D.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7.(2015,沈阳)1956年日本政府在《经济白皮书》中宣称:“今后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来支撑。”为此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和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扩大投资,扩建新企业,采用最新技术设备,迅速形成电机、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合成纤维和合成树脂六大新兴工业部门,从而为日本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打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由此可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C
)
A.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
B.政府扶植私人企业
C.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D.政府重视发展教育
8.(2015,南通)下列苏联领导人中,先后把经济和政治作为改革重点,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是(
D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9.(2014,雅安)史料的解读是运用史料的重要基础。下表为美国、苏联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对该表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
)
1950年
1953年
1954~1961年
1962年
1970年
美国
14.5
49.6
40.5~47.8
52.3
77.8
苏联
15.5
25.5
26.7~43.6
49.9
72.0
A.美苏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B.美国的军费开支总是多于苏联
C.苏联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
D.美苏争霸中美国始终处于攻势
10.(2015,攀枝花)1990年10月3日0时,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合并,德国重新统一。下列哪次国际会议决定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而造成德国分裂的(
D
)
A.1919年的巴黎和会
B.1921年华盛顿会议
C.1938年慕尼黑会议
D.1945年雅尔塔会议
11.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
C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D.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2.中东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关键是(
D
)
A.伊拉克问题
B.印巴争端
C.科索沃问题
D.巴以冲突
1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4.(2015,怀化)右面两幅图片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以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C
)
A.经济区域集团化
B.政治格局多极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世界文化多元化
15.(2015,大庆)“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
D
)
A.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B.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
C.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反对全球化,不与发达国家交往
16.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此次科技革命中(
D
)
A.内燃机得以问世
B.航空运输开始出现
C.铁路交通业诞生
D.网络技术产生发展
17.(2015,泉州)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发展。下列职业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是(
C
)
A.电力工程师
B.汽车司机
C.软件工程师
D.火车司机
18.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尤里卡计划”,中国提出“863计划”。这些史实主要说明了(
D
)
A.世界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B.各国展开新一轮军备竞赛
C.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D.各国加强了对科技的投入
19.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
B
)
A.知识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增加
D.信息技术产业迅速产生
20.了解世界现代电影业的发展史必须看美国,了解美国电影业发展史必须认识(
D
)
A.爵士
B.微软
C.阿波罗11号
D.好莱坞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2015,攀枝花)政策的调整、创新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列宁全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和实行该政策的目的有哪些?
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保障战争胜利,向社会主义过渡。
材料二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的含义。
含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走出了困境,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材料三 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成就: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原因: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先后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材料四 阅读2015年5月俄罗斯红场阅兵的图片。
(4)2015年5月俄罗斯红场阅兵是为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多少周年?材料三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70周年。关系: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为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卫国战争胜利的前提和保障。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图: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
材料二 今日世界已经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产方式中选择一种。……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杜鲁门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的什么外交政策?这一政策达到高潮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政策主要的针对国家是哪个?
“冷战”政策。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苏联。
(2)图片是反映历史的一种形式。请你用简要的语言解释上图所表达的含义。
该图片表明:战后残破不堪的西欧经济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保护”下逐渐慢慢复苏。(意义相近即可)
(3)材料二中“两种生产方式”具体指哪两种生产方式?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生产方式。意思:表明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企图控制西欧,称霸世界的意图。(意义相近即可)
23.(2015,贺州)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材料二
时间
发明者
国家
发明成果
1782年
瓦特
英国
改进蒸汽机
1825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82年
爱迪生
美国
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1885年
卡尔·本茨
德国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
汽车试制成功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94年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报
材料三 互联网在世界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与第一次相比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蒸汽机。电力成为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的变革,汽车、飞机的问世;通讯工具的创新,电话和电报的发明。(答对两点即可)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制造业出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占据世界工业份额大大增加。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最突出的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南北战争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强国之本。
24.(2015,广东)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年2月3日,美、英、苏三巨头聚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保证获得其同意。然而三方在会谈后发表的公告中,却对这些内容只字未提。
6月10日,美国大使奉总统的命令,向蒋介石当面报告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这下子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斯大林对中国充满野心他是预料到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至于谈判的最终结果,斯大林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郑会欣《“忍气吞声,负重致远”:从蒋介石日记看他对雅尔塔协议的态度》
材料三 1945年后,经济冲突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抵触是一致的……然而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双方都逐渐相信,对方企图摧毁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包围与颠覆——这对孪生妖孽,在双方似乎能证实自己的假设不虚时,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了。——(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哪一政策导致的?推行这一政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国家有哪些?
绥靖政策。英国、法国。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雅尔塔进行的秘密谈判是大国之间的政治交易,请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这场交易中,美苏各自的诉求是什么?
美国为了本国利益而牺牲中国的权益。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对日作战;苏联要求美国同意其提出的诸多要求;涉及中国主权的由美国说服中国。
(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美苏之间“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的原因是什么?美苏为“包围与颠覆”对方而建立的“实体”叫什么?
意识形态冲突。北约、华约。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当时大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是什么?回顾历史,面向未来,你认为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维护国家利益。秉持公平与正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国家间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