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9张PPT。第 20 课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这首歌是千百万民众发自内心的表白,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不知道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长时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又不知道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长时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又不知何时才能洗刷掉被西方殖民者强加的耻辱。让我们在颂歌声中追寻红色之旅,去领略激情与浪漫,感受赤子的博大胸怀与无畏精神。课堂导入推进新课中国共产党成立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成立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党的纲领,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性质和奋斗目标,指出党的中心工作;会议还选举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共一大的意义: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代表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的利益,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对象和革命性质,大会确定党的最高纲领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共成立后,组成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工人运动。从1922年1月起形成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而结束。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这次斗争失败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可能战胜强大敌人的,必须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推进新课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民党一大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国共合作的原因:中共从二七惨案的教训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国民党坚持革命,有一定威信,有一块革命根据地,拥有武装,孙中山也欢迎中共与其合作;
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通过国共合作的决定。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改组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1925年兴起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6年7月,国民政府誓师北伐,打垮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同时工农运动高涨,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最终解放了上海。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也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失败原因:从客观上看,是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对革命的屠杀。从主观上看,年幼的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共产国际代表指导的失误导致的。经验教训:中共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推进新课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会师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等率兵在南昌发动起义,占领了南昌城。这次起义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八七会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共决定以武装反抗方式回击国民党反动派。1927年8月,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八七会议”成为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推进新课自主学习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指挥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后在攻打平江、浏阳市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在毛泽东的正确建议下,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举行会议,决定向农村进军,经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基础。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根据地,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此后,在1928年至1933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地建立和发展起来。推进新课合作探究为什么大多数根据地分布在南方各省交界处,且以山区为中心的农村?推进新课教师解读远离城市中心和交通要道,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党和群众的条件较好,大革命时期建立过党的组织、工会、农会和农民武装,党和革命的影响仍然存在。
地势险要,幅员广阔,有游击战争的回旋余地。
自给自足的地方农业经济,具有为红军初期发展提供给养的经济力。推进新课合作探究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推进新课教师解读中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也不例外,它是由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完全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由农村包围城市,最终走向全国革命的胜利。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从革命力量对比上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微弱,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单薄。而革命的敌人则异常强大,包括帝国主义、地主、买办势力等,而广大的农民阶级中间蕴藏着巨大的革命力量,但是单纯的农民运动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引往往失败。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农民阶级为主力走工农结合的道路。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从革命和反革命的地域对比上看:中国的城市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盘踞的大本营,而农村则敌人统治相对薄弱,革命力量相对强大。而且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为根据地的存在提供了经济可能性和政治可能性:自然经济为根据地提供了经济基础;军阀割据使大小军阀统治区域存在空隙地带,为革命势力生存发展壮大提供了政治空间。推进新课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1.长征推进新课自主学习红军长征:1931年到1934年,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及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反革命“围剿”,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进行长征。推进新课自主学习遵义会议:1935年长征红军到达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此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这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的分歧与矛盾,标志着中共走向成熟。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1935年,日军在华北不断寻衅滋事,制造华北事变。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了全国各界的拥护。推进新课自主学习长征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推进新课2.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推进新课自主学习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也不断高涨;
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北进攻红军失利,张、杨多次劝蒋停止内战,但未成功;
1936年12月12日,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及国民党多名军政要员,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共认真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形势,确立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基础。它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推进新课抗日战争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一年多的时间内相继占领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并肆意屠杀中国人民。如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日本在沦陷区采取“以华治华”策略,通过建立伪政权进行殖民统治。残酷掠夺殖民地经济,在其占领区内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清乡运动”“奴化教育”,进行残暴统治。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推进新课合作探究与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广泛性。革命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除四大阶级以外,还包括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因此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独立性。革命统一战线是党内合作,政权和军队基本上由国民党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中共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和政权。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复杂性。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政治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却没有,并且统一战线内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始终存在两党的矛盾和斗争。
长期性。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中途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了抗战的全面胜利。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正面战场的抗战:在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主要有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这些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使其再无力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共开辟敌后战场:1938年8月,洛川会议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建立了一批抗日根据地,在相持阶段成为主战场,抗击了大部分侵华的日军,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推进新课合作探究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比较推进新课自主学习相同点:战略构想: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发动群众:都是着眼于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根据地建设:都是通过发展生产、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不同点:指导思想:前者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全面抗战思想。
斗争对象:前者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日本侵略者、顽固派等。
分布区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斗争结果: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农村革命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军被迫长征;抗战胜利前夕,抗日根据地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日军改变战略方针: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把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在日本诱降政策影响下,国民党的政策重心日益倾向反共。1939年1月,国民政府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会议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并先后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共应对反共高潮:中共针对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坚持“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等方针,多次击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它是中国百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国收回了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大为提升。推进新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占领南京总统府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共“七大”:1945年4月至6月,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号召全党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中共“七大”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光明的前途。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国民党“六大”:1945年5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发动内战和坚持一党专政、拒绝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问题。“六大”是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的大会。
国共两党都提出了自己的建国方针,由于两党的性质不同,双方建国方针存在着根本的差别。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6年6月,全国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抗击敌人。1947年2月蒋介石改变策略,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中共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再次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到1948年,解放军力量已超过国民党,中共相继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同时,毛泽东还警惕革命同志要小心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攻击。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国共双方的北平和谈:1949年1月,由于国民党的节节败退,蒋介石被迫宣告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在其要求下,国共双方在北平恢复和谈,4月20日,李宗仁拒绝签字,和谈破裂。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的结束:北平和谈破裂,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进军大西北、大西南,至此,除台湾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都获解放。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历史意义:国内:结束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勇气;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推进新课合作探究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推进新课教师解读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不同点: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推进新课课堂小结五四运动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当堂检测1.“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B 当堂检测2.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D 当堂检测3.“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D 当堂检测4.日本今井武夫曾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事变”是指日本全面侵华
B.“事变”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日
C.“事变”引发了中美关系走向破裂
D.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