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西师大版六 分数混合运算 精编教案(5课时+含单元检测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六年级上西师大版六 分数混合运算 精编教案(5课时+含单元检测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9-12 15:2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单元备课方案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分数混合运算;②问题解决等内容。
本单元一共安排了2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数混合运算,在这一部分中教材一共安排了2道例题。例1是告诉学生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的规定,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计算。例2教学混合运算的简算方法,通过“怎样计算更简便”的思考,让学生归纳出“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有时可以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结论。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中“有时”、“可以”的含义,让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方法。
第二部分是问题解决,是比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材呈现有分数乘法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去分析。这些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解题路径,无需去死记某种解题方法。在这一部分当中,教材一共安排了3道例题。例1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例2是已知运走的分率和剩下的吨数,求单位1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例3是购物策略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熟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的重点是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的难点是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知识性和教育性。
本单元解决问题中的例1依然选取“三峡库区”的相关背景,展现了三峡库区水库第1期、第2期、第3期的蓄水水位之间的关系图。例
2则一白海货运码头运送货物为背景,以及例3的学校要购买奖品,去哪家文具店购买合算等情境,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知识性和教育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去。
2.降低计算难度,加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以进一步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来看,我们都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只要掌握运算顺序、会基本的运算、能解决实际问题即可,不要人为地复杂化。为此,在本单元重点练习两三步计算的、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子题。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解答稍复杂的、用分数知识解答的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科书多次引用“试一试”、“议一议”、观察、比较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探索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推导、归纳、总结的每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注重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
本单元问题解决依旧把用方程解决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内容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方程的作用,增强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类推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进行分数混合运算(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
能根据分数混合运算中的数据特征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3.
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以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4.
能综合运用分数四则运算、混合运算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在探索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问题的策略中,获得数学探究、合作学习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正确应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理解和分析这类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逐步形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根据题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特别是有括号的运算。
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生活化,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生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必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呈现了一系列的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教学时,要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问题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将对游乐园等的喜爱和兴趣移植到数学学习中来,产生学习的欲望,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计算邮寄的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时,凡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类推的,尽量引导学生类推。例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考虑到它与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相同,而且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也会体验到运算顺序,所以重点要让学生明白它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稍复杂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学时,要特别注意重视利用线段图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这样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理解能力。
课时安排:
课题
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2
问题解决
3
总计
5
课时备课方案

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分数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是在五年级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本节课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起到一个奠基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直接给出了分数混合运算以及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从而使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例1直接先告诉学生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的规定,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能正确按混合运算顺序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能力与方法: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具下面两道练习题:
1.计算下面各题。
  +=
 
 -=
  ×=
  
÷=
完成后,抽几个学生汇报结果,并分别说一说一步计算的分数加、减、乘、除法该怎样计算?
2.说一说下面几道题的运算顺序。
630÷(21-12)×16 (420-42×7)÷63 530+54×4÷24
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等知识,今天我们就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习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探究新知
  教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哪些混合运算呢?
  预设:学习过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师:计算这些混合运算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呢?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发学生的积极回忆,在多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总结。我们在学习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时,都很关注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和书写形式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的学习基础和研究重点。
  谈话:从刚才的练习中,我知道同学们对一步计算的分数加减乘除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怎样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呢?这就要研究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凭借你们在学习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混合运算时掌握的运算顺序,大胆地猜测一下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预设:
  如果学生能猜出,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问:你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猜测呢?让其他学生明白是根据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来类推的。
  如果学生不能猜出,教师则先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顺序,然后明确告诉学生,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在学生知道了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即: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我们现在知道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后,就可以试着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
 
÷[(+)×]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同桌交流,小组内交流。
汇报:抽学生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预设:
第一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第二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汇报完运算顺序后,让学生在掌握顺序的基础上动手尝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汇报,指明一两位同学到讲台板演。
让其他学生注意这个同学的计算顺序和书写形式。计算完后从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对这个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价:一是计算顺序对不对,是不是按照刚才讨论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的;二是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三是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展示:
-
=-
=
=
=
=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明确了运算顺序之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学以教材为主,灵活的使用教材,又忠实于教材,这样更能突出,这两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的代表性,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与教材例题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在。】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79页例1下面的试一试。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2.处理教材第80页课堂活动。
(按要求添括号)
教师出示:2÷-×,
提问:如果这道题要求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该怎样添括号?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判断是否正确。
  同桌按上题要求互相练习剩余两题。抽学生作业在视频台或小黑板展示并评价。
  3.练习二十第2题题目,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把学生所学知识运进一步巩固,在解决添括号等混合运算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达标反馈
1.计算÷[()×]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把算式添上括号,改为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的算式为

)。
3.一台收割机小时能收割公顷小麦,照这样的速度,小时能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答案:
1.



2.
3.
÷×=(公顷)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小结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回忆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布置作业
1.计算。
1+
÷
[()×]
2.把算式添上括号,使它变成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并计算出结果。
3.乐乐妈妈的体重是50千克,妈妈的体重是爸爸的,乐乐的体重是爸爸的,乐乐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答案:
1.
3
2.
=
=
=
3.
=
=
26(千克)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
=-
=
=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准确地掌握了计算课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了落实双基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四则运算,相互说一说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说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过渡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独立计算之前先让学生说出两道题的运算顺序,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从整体来看我感觉这节课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却能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也比较恰当,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积极、发言能大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索,只有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的时间与空间,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教学中,作为从教多年的数学教师自身教学方面也存在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应该大胆使用新教材,在深钻细研的基础上摒弃那些不适宜的经验性、教条化、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材意图围绕教学难点重点找到生长点。二是教学语言方面也要注意除幽默外,更应该注重数学语言科学性、严谨性、精练而富有启发性。三是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班班通”电子白板的使用还要更熟练,将它的功能了解的更透彻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率与实效性,特别是要将自己对教学新理念的理解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特色。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片断)
出示例1:
-
先让交流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师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评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说课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册第六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一部分分数混合运算第1课时的内容。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能正确按混合运算顺序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能力与方法: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说教法
、学法
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习,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
(一)新课导入
我首先出具下面两道练习题:
1.计算下面各题。
  +=
 
 -=
  ×=
  
÷=
让学生完成后,抽几个学生汇报结果,并分别说一说一步计算的分数加、减、乘、除法该怎样计算?
2.说一说下面几道题的运算顺序。
630÷(21-12)×16 (420-42×7)÷63 530+54×4÷24
通过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等知识,今天我们就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从而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习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探究新知
  教师首先提出: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哪些混合运算呢?
  学生能够回答出“学习过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然后教师接着引导:计算这些混合运算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呢?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发学生的积极回忆,在多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总结。我们在学习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时,都很关注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和书写形式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的学习基础和研究重点。
  再谈话:从刚才的练习中,我知道同学们对一步计算的分数加减乘除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怎样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呢?这就要研究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凭借你们在学习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混合运算时掌握的运算顺序,大胆地猜测一下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预设:
  如果学生能猜出,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问:你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猜测呢?让其他学生明白是根据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来类推的。
  如果学生不能猜出,教师则先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和小数混合运算顺序,然后明确告诉学生,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在学生知道了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即: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我们现在知道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后,就可以试着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
 
÷[(+)×]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同桌交流,小组内交流。
然后汇报,抽学生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汇报完运算顺序后,让学生在掌握顺序的基础上动手尝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明一两位同学到讲台板演。
让其他学生注意这个同学的计算顺序和书写形式。计算完后从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对这个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价:一是计算顺序对不对,是不是按照刚才讨论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的;二是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三是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明确了运算顺序之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学以教材为主,灵活的使用教材,又忠实于教材,这样更能突出,这两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的代表性,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与教材例题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在。】
(三)巩固新知
本环节我一共安排了三个练习。
1.完成教材第79页例1下面的试一试。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2.处理教材第80页课堂活动。
(按要求添括号)
教师出示:2÷-×,
提问:如果这道题要求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该怎样添括号?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判断是否正确。
  同桌按上题要求互相练习剩余两题。抽学生作业在视频台或小黑板展示并评价。
  3.练习二十第2题题目,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把学生所学知识运进一步巩固,在解决添括号等混合运算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归纳总结
本环节我采取让学生谈收获的方式,教师提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小结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回忆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说板书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
=-
=
=
=
=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我把分数四则运算的顺序分类写在黑板上,旨在让学生牢记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计算中避免弄错运算顺序导致结果错误。】
资料链接
《九章算术》中的分数四则运算
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例2,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
教学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掌握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中点在于引导学生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根据算式的特点,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是上节课知识的延伸,同时还为以后学习应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例1,学生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通过教学例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算式的特点进行简便运算,掌握简算的方法,通过“怎样计算更简便”的思考,让学生归纳出“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有时可以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结论。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中“有时”、“可以”的含义,让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有时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并能正确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简算。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简算。
教学难点: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简算。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投影出示下面两道复习题:
1.计算。
×18+×18
()×21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2.下面等式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1)12×(5+10)=12×5+12×10
(2)68+375+25=68+(375+25)
(3)8×25+4×25=(8+4)×25
  指明学生说一说用到了哪些运算律,全班交流。
  教师: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知道在整数混合运算中,可以使用一些运算定律使运算简便,那么这些运算定律是否对分数混合运算同样适用呢
  教师:第一题中的两道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
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问题,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节课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投影出示例2:计算。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这道题按上一节课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先算两个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如果学生全部按上面的运算顺序做,则问学生:“这样能正确计算出结果,但计算起来是不是有些麻烦,能不能找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促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找出能简便计算的地方进行简便计算。
  如果有的学生直接用到了简便计算,则将不同做法的学生请到黑板上板书。
方法一:
      
方法二:
   
=- 
=×(-)
     
=

     
=
=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做法,看一看这两种做法的结果相同吗?做法相同吗?比较哪种做法更好?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两种做法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但第二种做法更好些,因为它使用了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教师请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粉笔勾画出简算的部分,并注明用的运算定律?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了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有时可以用学过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同学们会用运算律简算分数混合运算吗?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教师用课件出示以下一组情境:(在四张荷叶形的桥墩上蹲着四只青蛙,并在旁边分别注明以下4道题,每对一道题那只青蛙便跳入水中。)
2-÷-
÷8+×
  ×(+)
××8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同时请学生说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的基础上,及时巩固,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方法。】
  教师:在分数混合运算中是否所有的题都能使用运算律来使计算更加简便呢?
(不是)
  教师:那怎样才能在分数混合运算中合理、灵活的运用运算定律来计算呢?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先要观察题中的数的特点,然后根据每个计算步骤的前后具体情况分析,能否用运算律?能用什么运算律?
  教师:下面的运算律使用得对不对呢?同学们一起来判断一下。
  
①-×
 
 ②×÷×
  
=0×
     
 =÷
  
=0
       
 =1
 
 ③5÷-÷5    
④-+÷
  
=-
       
=-+×
  
=0
         
 =-(+)
             
 =
  师生共同小结分数混合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几道题的辨析,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分数混合运算都能进行简便运算,只有符合简便运算结构特点的算式才能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这样使学生有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将来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时,根据算式的特点正确的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巩固新知
1.处理教材第79页例2下面的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评价展示。
2.练习二十第4题。
引导学生在计算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正确的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体验成功,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达标反馈
1.判断下面的运算律使用得对不对呢?
①-×
  
②×÷×
③5÷-÷5
=0×

=-
=0
=1
=
0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答案:
1.①不对
②不对
③不对
2.
0
8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所有学生均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布置作业
1.计算,能简算的简算。
 
 
    

+)×32
×
+×

×
2.一个果园占地20公顷,其中的
种苹果树,种梨树,苹果树和梨树共种了多少公顷?
答案:
1.
19
34
2.(20×
+
)=
13(公顷)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
  方法一:
      
方法二:
   
=- 
=×(-)
     
=

     
=
=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类推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思考在分数乘法中怎样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讨论怎样运用定律时,由于学生有了整数和小数运算定律的基础,所以我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只是在最后给学生一些重要的提示和总结,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了辅助性的帮助,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教学资料包
(一)精彩片段
分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教学片断)
复习引入:
1.拿钥匙。
  课件出示:一座数学宫殿的大门和两把钥匙,一把钥匙上写着:×+÷,另一把钥匙上写着:(-)÷。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到数学宫殿中去开开眼界?要想到数学宫殿去见识见识,必须要拿到这两把钥匙,怎样才能拿到这两把钥匙呢?就要正确算出这两道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比一比,看谁最先拿到钥匙。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搬石头。
  课件出示:5块大石头,石头上各写着:
  5.3+7.9+4.7  20-5.8-4.2
  54×49+46×49  0.25×87×4  125×(80+0.4)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打开了宫殿的大门,但是通往宫殿的路上还有这几块拦路石,只要同学们齐心协力搬走这些大石头,你们就会进入一个新的数学天地。从上面的5个算式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算一算,想一想,怎样算才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视频展示台或小黑板上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并让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这样算 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3.猜想。
  教师: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知道在小数或整数混合运算中,可以使用一些运算定律使运算简便,那么这些运算定律是否对分数混合运算同样适用呢
  不管学生猜测“同样适用”或“不适用”,教师都按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一定的情境,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打开宫殿的大门以及搬开拦路石等环节,复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律,为下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中的简便运算做好了铺垫。】
(二)数学资源
1.填空题。
(1)计算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把算式添上括号,改为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的算式为

)。
(3)
算式运用了(
)律。
2.直接写得数。
+=
×18=
÷=
+=
×=
÷=
×=
-=
3.算一算,比一比。
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4×()
23-
×
÷
×7+
×11
5.计算下面两个盒子的表面积。
答案:
1.(1)减法
乘法
除法
(2)
(3)分配律
2.
4
3.
4.
17
31
11
10
5.()×2=7.3(平方米)
(平方米)

问题解决
第1课时
问题解决(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页例1,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教学提示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实际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例1是传统教材中的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主要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列算式。例题用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例1用的是统计图,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即a×(1±)。解答这类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提高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准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发现“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过三峡水库吗?你们对三峡水库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峡水库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三峡水库的问题。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出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学习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投影出示例1及条形图。)
教师:这是我搜集到的有关三峡工程的一个信息。
例1:三峡水库第1期、第2期、第3期的蓄水水位之间的关系如下图。第1期的水位是多少米?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小组内交流,教师提出:你从这道题中获得哪些信息?你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表述完整清晰的给予表扬,并强调:弄清信息,就是要善于把题中的文字与图表信息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分析、理解题中的这些信息。
分析信息,理解关键句。
  教师提问:这些信息中,你觉得哪些信息比较重要?你对“第1期比第2期的水位低”、“第3期比第2期的水位高”怎样理解的?用分析分率句的方法和同桌间说说它们的意思。
  同桌互说,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对“第1期比第2期的水位低”的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分析这句话,教师适时引导:“第1期比第2期的水位低”,是把谁看作单位“1”,低的部分占谁的?你能从条形统计图中指出低的是哪一部分?
  解决问题,交流方法。
教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求出第一期的水位是多少米吗?自己在练习本试一试。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抽不同学生的方法上黑板展示。
主要可能有这样两种方法:
①156-156×
 ②156×(1-)
=156-21
=156×
=135(米)
=135(米)
全班交流,请板演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适当追问:为什么156×这里用乘法做?让学生明确求降低的水位是多少米就是求156米的是多少,用乘法算。
  对第二种方法,重点问:这里的1-中,1指什么,指什么,1-=指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第3期比第2期的水位高,第3期的水位是多少米?”的问题,全班评价。教师追问:这里的单位“1”是什么,提高的是第几期的,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提问:比较几种不同的解法,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种解法?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今天解决的分数乘法问题有什么特点?关键是什么?
  学生互动讨论,交流,根据交流强调:此题的分数表示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要弄清单位“1”的量和分率对应的量,以及所求的问题的关系。
 
小结:今天我们解决的是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生活中类似的问题非常多。
【设计意图: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探求问题的解法,目的是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展示成果与数学知识的建构中,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质疑或教师的引领,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互相补充、拓宽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应用
1.处理教材第84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默读课堂活动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分率句,从“婴儿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能知道些什么?
婴儿每分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心跳的次数的几分之几?
把青少年每分心跳的次数平均分成5份,婴儿每分心跳的次数是多少份?
让学生提出说学问题并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解法。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各自的解法。
  全班订正,教师重点评价:4500×(1-)的解题思路。追问:(1-)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对“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的更加牢固,为下一步学习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达标反馈
1.填一填。
(1)桃树的棵树比梨树多,是指(
)是(
)的,是把(
)看作单位“1”。关系式是:(
)×=(
);(
)×(1+)=(
)。
(2)六年级一班男生人数占全班的,则女生人数=全班人数×(
)。
2.某地区2012年人均纯收入是6000元,2015年比2012年人均纯收入提高了,该地区2015年人均纯收入是多少元?
答案:
1.(1)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数
梨树的棵数
梨树的棵数
梨树的棵数
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数
梨树的棵数
桃树的棵数
(2)1-
2.6000×(1+)=11000(元)
(五)课堂小结
谈话:这通过学习,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问题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知识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较系统的认识,通过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同时对学生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
(六)布置作业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2.李庄共有小麦田64公顷,水稻田比小麦田多,这个庄的水稻田有多少公顷?

答案:
1.(1)250×(1+)=300(万元)
(2)250×(1-)=200(万元)
2.解法一:
解法二:
64+64×
64×(1+)
=64+24
=64×
=88(公顷)
=88(公顷)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
①156-156×
 ②156×(1-)
=156-21
=156×
=135(米)
=135(米)
答:第1期的水位是135米.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从学生熟悉的“三峡水库”入手,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这些条件进行分析、组合,从而生成新的分数问题的应用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改变教学方式,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和点拨,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学生已经掌握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结构,会找单位“
1”。因此,例题出示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寻求解题的方法,然后汇报解题思路。最后比较异同,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在结构和解题思路上的联系和区别。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他们不但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数学情感态度获得体验,价值观得以发展。
学以致用。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练习题,有层次、有坡度、注重实效性,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分析数量关系式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题能力。从而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前后关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开放性的评价及小结,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尝试到胜利者的喜悦,对自己更加自信,对学好数学充满信心。以此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说课设计
《问题解决(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册第六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二部分问题解决第1课时的内容。“求比一个数的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延伸,它是分数应用题中典型的问题之一。解答这类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提高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发现“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
四、说教法
、学法
说教法:
分数应用题和一般应用题一样,都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它具有一般应用题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导迁移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由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引导知识迁移。
2.以尝试教学为主,结合谈话法、讲解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究解答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3.练习法。在课堂上进行层次的练习并及时反馈矫正,使学生会比较熟练地解答这种应用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应用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进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
2.运用自学、尝试的方法,掌握解答这种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
(一)新课导入
采取谈话的方式,引导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通过下面的谈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过三峡水库吗?你们对三峡水库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峡水库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三峡水库的问题。
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课题——解决问题(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出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学习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开门见山,直接用投影出示例1及条形图。
例1:三峡水库第1期、第2期、第3期的蓄水水位之间的关系如下图。第1期的水位是多少米?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小组内交流,教师提出:你从这道题中获得哪些信息?你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表述完整清晰的给予表扬,并强调:弄清信息,就是要善于把题中的文字与图表信息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分析、理解题中的这些信息。
分析信息,理解关键句。
  教师提出,这些信息中,你觉得哪些信息比较重要?你对“第1期比第2期的水位低”、“第3期比第2期的水位高”怎样理解的?用分析分率句的方法和同桌间说说它们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同桌互说,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对“第1期比第2期的水位低”的理解。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分析这句话,教师适时引导:“第1期比第2期的水位低”,是把谁看作单位“1”,低的部分占谁的?你能从条形统计图中指出低的是哪一部分?
  解决问题,交流方法。
教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求出第一期的水位是多少米吗?自己在练习本试一试。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抽不同学生的方法上黑板展示。
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请板演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适当追问:为什么156×这里用乘法做?让学生明确求降低的水位是多少米就是求156米的是多少,用乘法算。
  对第二种方法,重点问:这里的1-中,1指什么,指什么,1-=指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第3期比第2期的水位高,第3期的水位是多少米?”的问题,全班评价。教师追问:这里的单位“1”是什么,提高的是第几期的,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提问:比较几种不同的解法,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种解法?回顾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今天解决的分数乘法问题有什么特点?关键是什么?
  学生互动讨论,交流,根据交流强调:此题的分数表示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要弄清单位“1”的量和分率对应的量,以及所求的问题的关系。
 
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小结,今天我们解决的是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生活中类似的问题非常多。
【设计意图: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探求问题的解法,目的是体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展示成果与数学知识的建构中,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质疑或教师的引领,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互相补充、拓宽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新知
新授后的课堂练习是及时巩固新知,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及时矫正,就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环节我一共安排了两个练习如下:
1.处理教材第84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默读课堂活动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分率句,从“婴儿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能知道些什么?
婴儿每分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心跳的次数的几分之几?
把青少年每分心跳的次数平均分成5份,婴儿每分心跳的次数是多少份?
让学生提出说学问题并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解法。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各自的解法。
  全班订正,教师重点评价:4500×(1-)的解题思路。追问:(1-)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对“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的更加牢固,为下一步学习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
课堂总结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依据和方法。使学生的知识再次反馈,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
教师谈话:这通过学习,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问题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知识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较系统的认识,通过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同时对学生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
六、说板书
问题解决
①156-156×
 ②156×(1-)
=156-21
=156×
=135(米)
=135(米)
答:第1期的水位是135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我把学生的两种解题方法都写在黑板上,一个是让学生对比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另一个是把解决此类问题的两种方法展示到黑板上,给学生起一个样板的作用。】
资料链接
山峡水库
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串流2个城市、11个县城、1711个村庄,其中有150多处国家级文物古迹,库区受淹没影响人口共计84.62万人,搬迁安置的人口有113万。淹没房屋总面积3479.47万平方米。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形成总面积达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
2010年7月18日三峡水库将迎建成后最大洪水,堪比98年最高峰值。
2015年10月7日8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枢纽工程的水库水位突破170米,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进入“5米倒计时”。按照计划,三峡工程将于10月底或11月份蓄水至175米水位。
根据国家防总批复的三峡工程2015年175米试验性蓄水实施方案,9月10日,三峡工程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正式启动。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长江上游来水较往年同期偏枯,但仍处于控制范围之内,三峡水库已按计划于9月30日前蓄水至165米。进入10月后,三峡枢纽工程根据用电负荷适时调整下泄流量,三峡水库按照每天升幅0.5米进行蓄水。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计算,三峡工程静态投资为900.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移民安置400亿元。
三峡水库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这项工程由拦江大坝和水库、发电站、通航建筑物等部分组成。
水库大坝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初期156米,后期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电站: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装机总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通航设施:双线5级船闸1座,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垂直升船机1座,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轮船,年单向通航能力5000万吨。
第2课时
问题解决(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页例2,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实际问题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正好是一个相反的,该知识点是解简单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延伸,数量关系和解答思路基本相同。
学习这部分内容,重点是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得到数量关系式。教材借助白海货运码头运货的事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分数除法运用问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在解决分数乘法混合问题时,学生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2,例2与例1是对应安排的,例2是已知运走的分率和剩下的吨数,求单位“1”的数是多少,解答这类问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提高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引导学生既可以用归一法来解,也可以用方程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熟练解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问题:
  (1)白海货运码头有540吨货物,运走了,运走了多少吨?
  (2)白海货运码头有540吨货物,运走了,还剩多少吨?
  让学生解答,学生解答后,抽学生的作业在投影上展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但不同的是,前一题是直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而后一道要先求出剩下几分之几,再求剩下的吨数是多少。
  2.多媒体课件再出示:
  白海货运码头有一批货物,运走了,运走了30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
  学生解答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或小黑板上展示。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一般我们用方程来解。
  3.综合前面解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前面的解决问题中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画图分析法、找等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等方法。
  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几道练习题的复习,使学生回忆起“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方法,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投影出示例2:白海货运码头有一批货物,运走了,还剩24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
教师提问:这道题和我们前面复习的第2题有何异同点?
指导学生说出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列表分析。
教师:通过列表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两道题都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不同的是:前一题运走的吨数与运走的分率是直接对应的,而后一题告诉了运走的分率和剩下的吨数,也就是说告诉的分率和数量没有对应。
教师:像这样的问题该怎样解答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在前面解决问题中,我们经常用到哪些分析方法呢?
让学生对照板书说出前面用到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画图分析法、找等量关系和分析数量关系等方法。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在这几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先独立分析,再小组交流,最后抽学生汇报。
教师:有采用画图分析法来解决问题的吗?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一下。
  在选择用画图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中选一名学生代表汇报。
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线段图:
让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题意:
(由上面的线段图可以知道,把这批货物平均分成9份,运走了5份,剩下4份,这4份的质量是240吨。)
教师:你能说一下解题思路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是:
  从“运走”可以知道这批货物被分成了9份,运走5份后就还剩下9-5=4份,而剩下的4份刚好是240吨,只要用剩下的吨数除以剩下的份数就可以得到这9份里其中每一份的重量,然后用一份货物的重量乘以货物的份数就能求到总共的吨数。所以,可以采用“剩下的吨数÷(总份数-运走的份数)×总份数=总吨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根据这个思路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240÷(9-5)×9
=
240÷4×9
=
60×9
=540(吨)
教师根据学生板演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接着提出,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还有用找等量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吗?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你的想法。
  在选择用找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的学生中选择一名学生来汇报。
  先让学生展示自己列的等量关系,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原有的吨数-运走的吨数
=
剩下的吨数
然后再说出算式和答案。
学生汇报完后,在征求其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再在课件中将这中方法展示出来:
解:设这批货物原有x吨。
x
-x
=
240
x
=
240
x
=
540
答:这批货物原有540吨。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
  教师:除了上面两种方法以外,还有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教师选择一位用算术方法解决的同学在视频展示台或小黑板上展示汇报:
  240÷(1-)=540(吨)
  教师结合算式和线段图重点追问:(1-)是指什么
?第二步为什么要用除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要求原有货物的吨数,可以先求出还剩货物占这批货物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已知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算求出这批货物的吨数。
  教师:同学们看,这道题我们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从以上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把你的体会给同学们说一说。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主要的体会有:
  ①同一题可能有不同的解法,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解法来解决问题。
②这节课学习的解决问题和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虽然不同,但基本的分析方法是一样的。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比如比较法、画图分析法、找等量关系和分析数量关系等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用好这些方法,就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整个的探究过程,给学生以更大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分析方法,培养分析能力。并利用自己探究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有效培养了学生如何思考、多角度解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新知
 
1.处理教材第84页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刚才同学们用画图分析法和找等量关系等方法解决了例2的问题,下面请你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先让学生将课堂活动第2题和例2比较,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在学生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例2虽然题材不同,但是实际上这两道题都是同一类型的题后,提示学生怎样分析上面信息中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问题。
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这道题,完成以后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分别汇报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借助线段图等手段分析问题,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或相等关系,能够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四)达标反馈
1.育才小学五(1)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有36人。这个班有多少人?

2.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现在高140米,由于受风雨侵蚀,现在的高度比建成时低了,这座金字塔建成时高多少米?
答案:
1.
36÷(1-)=60(人)
2.
140÷(1-)=147(米)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式总结本节课,真实的反馈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情况,同时学生如果有没学会的问题,这时候也可以提出来,体现了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布置作业
1.填空题。
(1)国产小轿车的现价比原价降低了,现价是原价的。
(2)学校食堂四月份的煤气量比三月份节约,三月份的煤气是四月份的。
(3)40是60的,60比40多。
(4)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今年的粮食相当于去年的。
2.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x千克,西瓜的质量比苹果重。西瓜比苹果重(
)千克,西瓜重(
)千克。
(2)鸭有x只,鸭的只数比鸡少。鸭比鸡少(
)只,鸭有(
)只。
3.判断题。
(1)10克盐溶入1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
(2)3米的和1米的同样长。
( )
(3)一种商品先提价,再降价,现价和原价相等。


4.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现有一块体积是44立方分米的冰,这块冰融化
成水后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
1.(1)
(2)
(3)
(4)
2.(1)x
x+x
(2)x
x-x
3.(1)×(2)√(3)×
4.44÷(1+)=40(立方分米)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二)
240÷(9-5)×9
=
240÷4×9
=
60×9
=540(吨)
答:这批货物原有540吨。
解:设这批货物原有x吨。
x
-x
=
240
x
=
240
x
=
540
答:这批货物原有540吨。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的例题以及后面的课堂活动和练习所列举的实际问题,一般都有几种解法。这些解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算术方法解,另一类是用方程解。对于比较简单的求“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我同意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解决,但要求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要列方程解。对于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学时学生已感知难以用算术方法解,只要知道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就可,不要求掌握,平时做题时要列方程解。
我在教学时加强了训练学生根据关键句子找出等量关系。为了让学生分清分数乘法和除法问题,开始时我让学生每做一题都得先写出等量关系,后来改为口述等量关系。还特别抽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
因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对这类问题掌握得很好,解题能力比较强了,可还有好多个学生无法正确解题,只有加强个别辅导了。
资料链接
白海
白海,白海是北冰洋的巴伦支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Barents
Sea)伸入欧洲的俄罗斯部分几乎被陆地围住的水域,深入俄罗斯西北部内陆,是北冰洋的边缘海。
白海是北冰洋的巴伦支海伸入欧洲的俄罗斯部分的水域,深入俄罗斯西北部内陆,是北冰洋的边缘海,靠近科拉半岛,以狭长的“咽喉”海峡与巴伦支海相连,北极圈从白海中穿过。白海呈两端膨胀,中部狭窄的哑铃形,面积9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1米,最大水深
(坎达拉克沙湾北部)350米。
由于白海所处纬度高,气候严寒,终年冰雪茫茫,一年中约有200多天被雪白的冰层覆盖,由于阳光照到冰面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射,致使我们看到的海水是一片白色。加上白海有机物含量少,海水也呈现出一片白色,故而得名白海。
白海是古老的波罗的海地盾坡面上的凹陷区,因而海底起伏很大。西北部有坎达拉克沙凹陷,南部有高耸的索洛韦茨基岛,奥涅加湾地区有暗礁,一些邻近河口的海底有沙丘。大部分的海底沉积物是淤泥和粘土,只是坎达拉克沙湾和奥涅加湾的底部是沙、石沉积物。海岸曲折,西北陡峭,西南低平。
白海气候基本上属于副极地大陆性气候,自南而北、由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向北极的极地气候过渡,是全球少数会结冰的海洋。1月平均气温-11.5℃,7月平均气温11.5℃。冬季盛行西南风,夏季以西北风为主。全年多阴雨和浓雾。海水温度南、北部有差异,夏季沃隆卡湾、咽喉湾及奥涅加湾海面水温6℃~9℃,而海的中部水温为15℃;冬季中部和北部水温﹣1.3~﹣1.7℃,海湾区水温0.5℃~0.7℃。
白海的海水结冰期自10月或11月开始,直到次年5月或6月,而且秋季、春季海域多浮冰。白海的海水盐度因周围的河流流入减小为千分之20~33。具体为沃隆卡湾34—34.5‰、咽喉湾30.5‰、中部24—26‰。深水区(90米以下)海水平均盐度30‰。
白海的航运条件比较好,但由于结冰期长,发展较慢。在俄罗斯西北部,目前已建成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北起别洛莫尔斯克至波韦涅茨,连接白海同奥涅加湖。长222公里,其中人工水道仅37公里,经斯维尔河、拉多加湖和涅瓦河,同圣彼得堡和波罗的海相通。建于1930—1933年。使圣彼得堡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航程缩短4,000公里。屡经扩建,设有多座船闸,可通行5,200吨舰船及多种潜艇。
第3课时
问题解决(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3,购物策略。
教学提示: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以及“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购物策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优惠策略加以分析比较,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购物策略”的数学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知识点是分数知识的综合应用,学习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分数、按比例分配、分数除法等知识。引导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优惠策略加以分析比较,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
2.过程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先让学生回忆,在自己购物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过商家有什么样的优惠促销方式,自己又知道哪些呢?
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在学生发现生活中其实能接触到很多的优惠促销措施的时候,提出优惠方式很多,会给人带来选择的难题,以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购物策略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三))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为下一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埋下了伏笔】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投影出示例3:
学校要准备一些奖品,其中需要单价2元的笔记本35
本。去哪儿购买合算?(出示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之后,让学生读图。
学生认真看图后,教师提出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从这三块牌子上,分别可以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然后让学生说说每家商店有哪些优惠活动?讨论这些优惠活动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同桌交流,小组内讨论。
汇报展示,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些优惠活动的意思。
文海商场“买6送1”,“买6送1”就是需要7本可以少买1本,需要14本只买12本即可......即需要的本数是7的几倍,就可以少买几本,35本笔记本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买的,另一部分是送的。也就是把35本笔记本按6:1的比进行分配。需要买的部分占6份,即35÷(6+1)×6=30(本),也就是说买35本只需要花30本的钱即可。
文具超市“按原价的出售”,“按原价的出售”表示实际付的钱都是应付钱的,也就是说无论买多少,买什么,都按原价的付款。
百货商店“
购物满50元优惠”,“
购物满50元优惠”表示购物的总价在50元以内,就没有任何优惠,如果满50元了就按即(1-)付钱。
【设计意图:这里的安排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几种常见的优惠方式的具体意义,方便下一步的教学与具体计算的展开。】
教师:要买35
本,如何比较在哪家买更合算呢?你们想怎么办呢?
(预设:先按3家的优惠条件算出各需要多少元,然后比较一下哪里便宜就去哪里买。)
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并板书。
汇报展示:
去文海商店购买35本,实际需要购买:
35÷(6+1)×6=30(本)
实际需要:
30×2=60(元)
去文具超市购买35本,实际需要:
35×2×=63(元)
去百货商店购买35本,实际需要:
35×2×(1-)=56(元)
答:去百货商店购买合算。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议一议:购买本数如果少于25
本,去百货商店合算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反馈情况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在购买本数变化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到哪家购买合算,促进学生能够进一步地理解购物策略。】
教师小结:较复杂的问题都是建立在简单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只需要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来解决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整个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新知
处理教材第84页课堂活动第3题。
甲乙丙三个饮料店卖同一种饮料,销售办法是:甲店:买一瓶送一听。乙店:按原价的销售。丙店:满40元,优惠
讨论:
(1)如果只买1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2)需要1瓶饮料和1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3)王老师买4瓶饮料和4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让小组交流合作:讨论上面三个问题,并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集体订正,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上面的练习,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达标反馈
1.百货超市双十一优惠大酬宾,全场商品一律按原价的销售,华联超市购物满1000元返现金100元(不足1000的部分不返)。购买一台价格为5800元的电脑,去哪家商场更合算?
2.妈妈要买一件上衣260元,现在有3家折扣店销售,世纪联华:一律按原价的销售;丹尼斯:直降80元;家乐福:满100元减30元。妈妈去哪家店买合适?
答案:
1.在百货超市购买实际需要:5800×=5220(元),
在华联超市购买实际需要:5000÷1000×1000=500(元)
5800-500=5300(元)
在百货超市购买合算。
2.在世纪联华购买实际需要:260×=208(元)
在丹尼斯购买实际需要:260-80=180(元)
在家乐福购买实际需要:260-260÷100×30=
182(元)
在丹尼斯买合适。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关于购物的问题,用数学的策略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谈收获与存在的问题,既使学生认识到本堂课到底学了什么,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六)布置作业
1.江城一日游,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
2.黔南小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同学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决定开展一次足球夏令营活动,现需要购买60个足球。下面是三家体育用品商店的优惠方案:
你认为去哪家商店购买合算?
答案:
1.A优惠方案:150×2+50×4=500(元),
B优惠方案:100×(2+4)×(1-)=540(元)
答:A优惠方案省钱。
2.去甲店购买60个足球,实际需要:
50×25=1250(元)
去乙店购买60个足球,实际需要:
60×25×=1200(元)
去丙店购买60个足球,实际需要:

60×25)-(1500÷100×25)
=1500-375
=1125(元)
答:去丙商店购买合算。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三)
去文海商店购买35本,实际需要购买:
35÷(6+1)×6=30(本)
实际需要:
30×2=60(元)
去文具超市购买35本,实际需要:
35×2×=63(元)
去百货商店购买35本,实际需要:
35×2×(1-)=56(元)
答:去百货商店购买合算。
教学反思
教学本堂课,我首先通过与学生在购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促销活动、应该怎样选择商品进行简短交流引入新课,既贴近生活又言简意赅。接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创设了三家超市促销笔记本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超市的优惠策略,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再次,在学生初步完成例3之后,我将教材中的议一议呈现给学生:“购买本数如果少于25本,去百货商店合算吗?”,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选择去哪家超市购买比较合算,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对此进行归类小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学资料包
数学资源
1.根据算式补充条件或问题。
(1)一本书100页,
,已经看了多少页?
100×:
;100×(1-):

(2)一条路400米,已经修了,

400×:
;400×(1-):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4米长的钢管,剪下
米后,还剩下3米。


(2)20千克减少后再增加
,结果还是20千克。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柏树的棵数就比松树少



3.红星小学五年级有男生98人,女生112人。五年级的学生人数是六年级的
,六年
级有学生多少人?
4.小红看一本12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还剩多少页
没有看?
5.一支工程队3周修完一条公路,第一个周修了全长的,第二周修了全长的,第三周修了80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6.一种可乐每瓶售价8元,三家商店为了促销,分别推出了以下优惠方案:甲店买4送1;乙店一律按原价的销售;丙店满40元返现10元。要购买50瓶这样的可乐,到哪家购买最合算?
答案:
1.(1)已经看了
还剩下没有看
(2)已经修了多少米?
还剩下多少米没修?
2.(1)
×
(2)×
(3)×
3.(98+112)÷=270(人)
4.120×(1-
-)=51(页)
5.800÷(1--)=3000(米)
6.在甲店买50瓶这样的可乐实际需要:50××8=320(元)
在乙店买50瓶这样的可乐实际需要:50×8×=360(元)
在丙店买50瓶这样的可乐实际需要:50×8-(50×8÷40×10)=400-100=300(元)
在丙店购买最合算。
说课设计
《问题解决(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的第二部分问题解决第3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一节专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课之前,教材已有类似内容分别编排在其他各册中,学生已有初步的活动经历、体验,因此这节课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商店的各种促销策略融入教材,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内在有机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按原价的几分之几销售等优惠促销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并不陌生,按原价的几分之几销售等促销的含义学生熟悉理解,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有计算基础。但对几种优惠策略可能不会层次清晰地进行比较,思维缺乏有序性。所以从生活的自己购物中的优惠策略引入新课,学生比较感兴趣,发现问题时,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从众多的策略中选择最优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
2.过程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计算。
四、说教法
、学法
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主要运用了目标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现代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景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学法上力求做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以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问题中来,在课堂中经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生成新的问题走出课堂的过程,本节课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新课伊始,我将学生收集到的各大商场销售手段及促销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先让学生回忆,在自己购物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过商家有什么样的优惠促销方式,自己又知道哪些呢?
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在学生发现生活中其实能接触到很多的优惠促销措施的时候,提出优惠方式很多,会给人带来选择的难题,以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购物策略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三))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为下一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埋下了伏笔】
(二)
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直接投影出示教学例3.
投影出示例3:学校要准备一些奖品,其中需要单价2元的笔记本35
本。去哪儿购买合算?(出示情境图)
出示情境图之后,让学生读图。
学生认真看图后,教师提出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从这三块牌子上,分别可以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然后让学生说说每家商店有哪些优惠活动?讨论这些优惠活动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内讨论。
汇报展示,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些优惠活动的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
文海商场“买6送1”,“买6送1”就是需要7本可以少买1本,需要14本只买12本即可......即需要的本数是7的几倍,就可以少买几本,35本笔记本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买的,另一部分是送的。也就是把35本笔记本按6:1的比进行分配。需要买的部分占6份,即35÷(6+1)×6=30(本),也就是说买35本只需要花30本的钱即可。
文具超市“按原价的出售”,“按原价的出售”表示实际付的钱都是应付钱的,也就是说无论买多少,买什么,都按原价的付款。
百货商店“
购物满50元优惠”,“
购物满50元优惠”表示购物的总价在50元以内,就没有任何优惠,如果满50元了就按即(1-)付钱。
【设计意图:这里的安排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几种常见的优惠方式的具体意义,方便下一步的教学与具体计算的展开。】
教师接着提出:要买35
本,如何比较在哪家买更合算呢?你们想怎么办呢?
(预设:先按3家的优惠条件算出各需要多少元,然后比较一下哪里便宜就去哪里买。)
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并板书。
汇报展示(详见教案,略)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
接着再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议一议:购买本数如果少于25
本,去百货商店合算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反馈情况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在购买本数变化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到哪家购买合算,促进学生能够进一步地理解购物策略。】
最后教师做小结:较复杂的问题都是建立在简单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只需要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来解决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整个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会“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应用
本环节设计了一个问题:
处理教材第84页课堂活动第3题。
甲乙丙三个饮料店卖同一种饮料,销售办法是:甲店:买一瓶送一听。乙店:按原价的销售。丙店:满40元,优惠
讨论:
(1)如果只买1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2)需要1瓶饮料和1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3)王老师买4瓶饮料和4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让小组交流合作:讨论上面三个问题,并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集体订正,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上面的练习,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归纳总结
本环节我采取了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谈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关于购物的问题,用数学的策略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谈收获与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