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2 09:24: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学科组


主备人
执教人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授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西北领土等基本史实。2.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的共同之处。
3.
通过学习,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中国当自强。
教学设想
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法学法指导:比较法、情景教学法、阅读归纳法。
教具使用:







个人复备
【导入新课】上新课前,可提问学生《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哪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指出,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中国获取了许多权益,但他们就此满足了吗?由设问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英法联军侵华:首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并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目的。让学生认识英法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不满足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又一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性质是一样的。另外,让学生找一下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联军。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二、火烧圆明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火烧圆明园”的史实。通过以下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本目的学习。问题:①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②侵略者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抢掠?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④面对侵略者的野兽行为,清朝统治者又如何对待?⑤通过“火烧圆明园”这个历史事件,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先让学生读书了解史实过程,然后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强调:《北京条约》的签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三、沙俄趁火打劫:指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对此:首先,借助《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让学生回忆历史上中俄之间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及其简单内容,以此来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提供历史依据。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其次,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清政府既要面对英法侵略,又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而使沙俄在北方有可乘之机。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读书找出:“沙俄通过什么办法蚕食中国的土地”?先武力强占,然后威胁恫吓迫使清政府签约。最后,让学生对照《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了解沙俄割占中国哪些领土?面积多大?谈一谈:针对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史实,谈一谈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殖民者的侵略性,也进一步体会国家软弱的危害性。【课堂小结】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并没有因《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停止侵略中国,清王朝也并没有因割地赔款而获得安宁,相反侵略者得寸进尺。问:①侵略者又发动的一场战争叫什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②沙俄也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哪些地区的多少领土?(东北、西北;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谈一谈: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板书设计:
英法联军侵华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沙俄趁火打劫【课后作业】《新课程指导与练习》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