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原始农耕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原始农耕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1 10:02:03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
河姆渡人
距今时间
距今约6
000年
距今约7
000年
发现地点
_________半坡村(黄河流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_____流域)
房屋类型
_____________房屋
_______房屋
生产工具
精美的_____石器,骨器、角器等
磨制石器、骨器,以_____最为典型
种植作物
种植___
主要农作物是_____
陕西西安
长江
半地穴式圆形
干栏式
磨制
骨耜

水稻
半坡居民
河姆渡人
生活状况
饲养猪和狗等家畜,打猎
捕鱼,生活用具主要是
______,出土了骨针、
骨锥、纺轮,从事_____、
制衣
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发现了___________,会制
作陶器和玉器,懂得使用
_______
文化娱乐
有很多装饰品,少量乐器,如_____
会运用雕刻等技术,出土了
中国最早的_________;有
简单的乐器____
陶器
纺织
木结构水井
天然漆
陶埙
象牙雕刻
骨哨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起源:人类在长期的___________中,逐渐学会栽培
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在距今10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
代早期,中国农业产生。
2.区域: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___________和淮河等流
域。
采集、狩猎
黄河、长江
3.表现:
(1)农作物:在中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
最早的___________;黄河流域是_______的最早起源
地。
(2)农耕技术: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____
等翻土工具耕种。
人工栽培稻
栽培粟
耒耜
4.标志:_______种植、_________的出现以及聚落、
_____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
志。
5.意义:为古代_________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
础。
农作物
家畜饲养
磨制
文明社会
【微点拨】
☉易错点:元谋人、北京人以打制石器为主,处在旧石器时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以磨制石器为主,处在新石器时代。
☉关键点:由穴居到开始定居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原始农业的产生。
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主要是自然环境决定的。
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微思考】
原始农耕生活
【微阅读】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解读】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这段史料一方面反映了先人的智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了。
【图解历史】
A: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
工具:  A    
遗址:  B    
流域:  C 
骨耜
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
【知识构建】
  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改变了“竭泽而渔”的方法,发展成为可以持续创造财富的生产方式。我们的祖先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定居生活的。他们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
【从采集到种植】
材料一 
(1)图一、图二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一: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开始种植粟。
图二:说明勤劳的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
【从穴居到定居】
材料二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材料三 
(2)材料三中图三、图四分别是什么结构的房子,分别属于哪一居民
提示:图三: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
图四: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原始居民。
(3)两种房屋在结构上存在异同,说出各自的优点。
提示: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
(4)人类从“穴居而野处”到居于“宫室……以待风雨”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示:人类摆脱了对自然界的依赖;改善了人类生存环境;扩大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等。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2016·广东学业考)2015年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
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半坡原始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距今约6
000年”“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根据所学可知应为半坡居民。
  春节假期期间,王非凡同学和家人一起去参观半坡遗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4题:
2.王非凡同学一家人应该购买去哪的车票 (  )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大同
C.陕西西安
D.云南元谋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半坡居民生活的地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3.王非凡一家人首先去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在半坡文物展厅里,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  )
A.粟的籽粒
B.猪骨
C.彩陶
D.复原水井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半坡人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活,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半坡人种植粟,饲养猪等家畜,会制作彩陶。河姆渡人会挖掘水井。
【概念链接】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进行采集和狩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以制造陶器、出现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为特征的时代,叫作新石器时代。北京人普遍使用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
4.晚上他们一家人要体验半坡人的居住情况,他们可能居住在 (  )
A.洞穴
B.半地穴式房屋
C.干栏式房屋
D.木头搭建的房屋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5.“周围一带系沼泽地,建造住宅时,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从材料可以推断出所反映的原始居民应该生活在 (  )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省余姚
C.陕西省西安
D.云南省元谋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栏式房屋,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材料中的描述与干栏式建筑相似。河姆渡人生活在今天的浙江余姚。
6.下列哪一文物不应该出现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中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
【学法指导】歌谣记忆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制作彩陶会织布。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7.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以下是关于“原始农耕时代”的思维导图,图中“ ”应该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北京人
②半坡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原始农耕文化,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
8.(2017·呼和浩特第四中学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6
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
A.水稻
B.粟
C.大豆
D.玉米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窖穴、房屋和墓葬中,都发现大量的粟粒。
9.“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是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这首诗歌里“仓廪”中的农作物是 (  )
A.水稻
B.玉米
C.黍米
D.粟
【解析】选A。材料“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状况。河姆渡原始居民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
10.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结合所学,原始农业是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的一种近似自然状态的农业,属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它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过程,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11.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根据所学,下面哪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  )
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
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
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点是原始农业的特征,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三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 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 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第(1)题考查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分析能力。耒耜是翻土工具,“制耒耜,教民农作”的意思就是制作耒耜,教人们耕地,种植农作物,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根据“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第(2)题考查干栏式房屋的相关知识。材料二所示的房屋为河姆渡居民建造和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当地气候潮热多雨,所以河姆渡居民建造了可以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第(3)题考查半坡居民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三中的“彩陶形制美”可以看出郭沫若描述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粟。第(4)题考查综合概括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建造房屋、种植粮食作物,还会制造精美的陶器,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我们应该为自己有这样聪明智慧的祖先感到自豪。
答案:(1)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人们的食物匮乏。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依据是材料中提到了“彩陶”。粟。
(4)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共27张PPT)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白如玉,
穿黄袍,
只有一丁大,
却是宝中宝。
(打一植物)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活动时间
距今约6000年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半坡原始居民
1.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思考: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居住
石磨
炭化的粟和菜籽
磨制石器
  半坡人制作出磨制精美的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sù)(农业方面表现)。
工具与农作物
鱼纹彩盆
半坡人饲养猪、狗等家畜(畜牲业方面表现)。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骨锥、纺轮的出土说明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手工业方面表现),专门用来取水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在红底上绘各种生动图案,美观实用。有些还有刻画符号。
(汲水器)
尖底陶瓶
陶纺轮
骨锥
彩陶典型代表——
人面鱼纹陶盆
陕西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聚落遗址
活动时间
距今7000年左右
活动区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
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于
1993年5月落成开放,坐落
在风景秀丽的四明山北
麓,西距余姚市区24公里。
河姆渡人使用的石器经过
磨制,属早期新石器时代
遗址,全面反映了我国原
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
荣景象。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河姆渡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的
边缘。约7000年前,这一带雨量充沛,气候湿热,有许多湖泊和沼泽。干栏式的建筑,房屋稳定牢固、通风、防湿。
河姆渡
原始居
民干栏
式房屋
想象图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结构水井
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多角沿釜(炊具 
相当于现在的锅)
河姆渡原始居民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在湖泊和沼
泽边种植水稻。在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炭化稻谷、稻叶
和稻杆的堆积。
石磨盘和石球
(稻谷加工)
出土炭化稻谷
骨耜
缠藤骨耜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工具,一般是用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的
肩胛骨制成。有耒(lěi
杈)、耜(sì
锹)、锄等,加工已
相当细致。有的骨器上凿有孔和槽,便于装配把柄。
陶猪
刻画猪纹
黑陶钵
  河姆渡人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他们会
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小陶舟
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之最
1.出土了最早的织布机
2.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3.河姆渡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漆的人群
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比较
遗址
名称
生活
区域
自然环
境特征
建筑
形式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
饲养业
河姆渡
遗址
长江
流域
多雨
湿润
温暖
干栏式
耒耜
水稻
饲养家禽畜
半坡
遗址
黄河
流域
少雨
干燥
寒冷
半地
穴式
耒耜

3.原始农业的发展
原始农业是怎样产生的?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妇女们长年累月地从事采集活动,通过不断地观察、摸索,她们发现种子落地后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而生产出更多的植物。经过千百次试种,人们逐渐学会了栽培作物,这样就出现了原始农业。
中国的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耕种技术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工具耕种。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和栽培粟的国家。
1.河姆渡遗址的地理位置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河姆渡的
原始农耕
1.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3.新石器的制作
4.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半坡原始
居民的生活
1.原始农业的兴起
2.农业出现的标志
3.原始农业的意义
原始农业
的发展
1.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
粟的根本因素是(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2.右图所示的彩陶应该出土于(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北京周口店遗址
D.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C
B
小陶舟
提示:
A.河姆渡居民能够制造陶器;
B.河姆渡居民很熟悉舟;
C.舟在河姆渡居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D.河姆渡居民已很重视对儿童的教育;
E.河姆渡居民已有一定的闲暇时间;
F.其他……
3.右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小陶舟。从陶舟的大小看,无实用价值。考古学家认为是玩具小陶舟,想一想它能说
明什么问题?
4.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
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禽饲养的出现
③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禅让制的实行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C
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