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 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 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9-11 11: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一课时城市区位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明确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学习重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课时计划】1课时
【基础知识】
一、城市与乡村差别
1、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
、经济、文化中心。
2、乡村主要从事
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城市与乡村差别城市具有
密集、生产效益和
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二、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与城市区位
(1)区位是指
与其它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
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地理区位
①地形与城市区位大多数城市主要分布在以
为主的地区。
②气候与城市区位世界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适中的
地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河流与城市区位
A、城市用水——
是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B、水运运输——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C、
——河流作为防御的屏障对早期城市的选址所起的作用非凡。
(2)经济地理区位
丰富的
资源,便利的

上的优惠往往是形成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
4、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
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

(2)沿河、
、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
交汇处,或大河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
枢纽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
地、大规模的
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问题探究】
图中A、B、C三个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基础训练】
1、下列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
B.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地区城市密集
C.河流对于深圳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作用
D.矿产资源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经济地理因素
2、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能源
D.水资源
【能力提升】
读下图回答
(1)图中五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

城市,原因为
(2)A、C、D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①平原地形
②气候因素
③资源丰富
④交通发达
(3)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促进其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

。C.城市位于
地貌上,该城市对海洋空间的利用可能有


等方面领域。D城市适于发展
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是


。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上。
第二课时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课标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明确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2、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城市功能分区。
【学习难点】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课时计划】1课时
【基础知识】
一、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在城市

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

加以


的全过程。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

的地域差异。
2、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特点
商业用地
,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用地商业用地的外围
工业用地市区外缘,沿主要
分布
3、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每个城市都有
、商业用地和
用地三种类型。其中
用地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而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用地类型,如行政用地、文化用地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很小,或分散布局。
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包括商业区、


、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各城市功能区在城市空间位置分布上往往交错分布,各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域界线。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
、历史文化因素、
、交通运输状况等。
3、中心商务区
(1)中心商务区又称
,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区,商业、
、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
为主,交通运输
,零售商业十分发达。
(2)中心商务区(CBD)特征
高大密集;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内部分区明显;
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通达度很高。
小结
功能区






住宅区
块状
低级住宅区多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多在城市外缘,常与文化区、风景区相联系。
商业区
点状或条状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4、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同心圆理论模式、

【问题探究】
1、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有何不同?
2、ABC三区域分别代表什么功能区,理由是什么?
【基础训练】
1、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B.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C.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出现背向发展趋势
D.各种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2.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最大的是(

A.文化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3.影响住宅区分化,形成了不同级别的住宅区的原因有(

A.购物的方便程度
B.距市中心的远近
C.通达度
D.收入高低
4.下列因素中,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

A.城市经济的发达程度
B.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
C.人口密度的大小
D.地形和土壤条件
5.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6.下列哪种功能分区的变动,将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有显著影响的是(

A.工业区
B.居住区
C.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
D.中心商务区
【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地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
,故租金最
(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因这里靠近
(4)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
(5)图中A、B、C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
(填字母)。
第三课时中心地理论
【课标要求】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目标】
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学习重点】
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
【学习难点】中心地理论
【课时计划】1课时
【基础知识】
中心地理论
1、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
率先提出的,是研究城市

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


间的关系,并采用
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2、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可将中心地圆周体转换为
体系。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
为核心的
形。
3、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彼此相距
,但六边形数目
;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彼此相距
,但六边形数目

【问题探究】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共有多少级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
2)、在各级中心地形成的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体系中,中心地的等级与数量间是什么关系?
3)、中心地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呈什么关系?
4)、你能分析出各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六边形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吗?
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R1、R2、R3分别代表三个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半径。其中,最高等级的城市是
,最低等级的城市

2)下列城市职能,只有C城市才拥有的

(大学、派出所、电影院、
公安局、中学、音乐厅、小学、公安分局)
【基础训练】
1、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

A.正方形
B.圆形
C.正六边形
D.正八边形
2、下列关于中心地与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中心地都有它的服务范围,且服务范围固定不变
B.一个中心地都有它的服务范围,且服务范围界限明确
C.中心地顾客只可能来自服务范围之内
D.两个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实际上有可能发生交叉重叠
3、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1门槛人口最小,R3门槛人口最大
B.R3服务范围最小,R1门槛人口最小
C.R2的中心地级别比R1低
D.R2比R1所需的门槛人口大
4、划分中心地等级的依据主要是(

A.中心地的空间范围
B.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C.中心地提供职能服务种类的多少
D.中心地的服务人口的多少
【能力提升】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中心对工业的吸引力最大,厂家也愿对此付高额的地租
B.城市中心可接近最大的消费群,因而对住宅业有巨大的吸引力
C.对商业的吸引力是随着城市中心由近到远逐渐增加的
D.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
2、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的嵌套理论主要用来指导(

A.工业生产和产品类型
B.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C.农业区域、农业生产和作物种类的配置
D.交通运输和道路的修建
3、读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R1、R2、R3分别代表A、B、C三个国家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半径,其中最高级别的城市是
,最低级别的城市是
。依据是
(2)下面各职能中应与R1、R2、R3中的哪个服务范围相对应。
高中——
,初中——
,大学——

个体招待所——
,宾馆——
,星级宾馆——

(3)城市在区域经济中总是居于
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
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城市是区域的
中心、
中心和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