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专题训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专题训练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11 16:5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专题训练
实验探究题
1.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
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试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 
 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 
 ,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
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 
 状态.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海波熔化的特点是 
 .
4.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5.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
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
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 
 是错误的.
(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晶体的熔点均受压强的影响,当冰熔化成水时密度 
 ,体积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才会出现(2)中的现象.
6.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
(2)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改进后的好处是: 
 .(写出一条即可)
7.小晴和小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 
 (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调整后器材,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当水温为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图象,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a为小晴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分析可知她是选用 
 图中装置做的实验,由小雨所绘制的b图象可知,此时周围环境的大气压 
 (选填“低于”或“高于”)一标准大气压.0﹣6分钟a和b图象重合可以判断她们实验所用水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4)由数据及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
(5)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8.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
(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 
 ℃.
(3)点燃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1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9.小芳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 
 .
(3)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7
97.5
98
98
9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
(4)图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5)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
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煮饭时形成的“雾气”
10.小凡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 
 ;
(4)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吸收 
 的多少;
(5)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的“白气”,“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11.为了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小明和小强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环境温度为20℃):
A.将碎冰盛入烧杯中;
B.测出碎冰熔化前的温度;
C.用“水浴法”绐碎冰加热,记录冰熔化过程中不同时间及对应的温度;
D.描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规律.
在实验中发现下列问题,请你作答:
(1)应选用颗粒较 
 (选填“大”或“小”)的碎冰.
(2)他们发现还未用酒精灯加热,碎冰就已开始熔化,小强认为这说明冰的熔化过程并不需要吸热,他的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
(3)实验过程中.他发现较难测出碎冰在0℃以下的温度,于是他将烧杯中的水换成了盐和碎冰,便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你认为改进后即可测出冰在0℃以下的温度的原因是: 
 .
(4)小明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物体温度/℃
﹣6
﹣4
﹣2
0
0
0
0
1
2
3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冰的熔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