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花》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花》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1 13:5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何敬平《花》白深富诵读欣赏1949年11月28日凌晨2时,渣滓洞最后的大屠杀开始了,特务将关押在渣滓洞的难友集中在楼下8间牢房,锁上牢门,用机枪疯狂扫射,然后浇上汽油,纵火焚烧。共180人在这里殉难. 渣滓洞的刑具渣滓洞全貌渣滓洞男牢房渣滓洞全貌1白公馆的正门白公馆内部正面白公馆全貌歌乐山烈士陵园陈列总馆门口本课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3、体会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重庆渣滓洞集中营,位于现重庆市沙坪坝区西南政法大学附近。在1949年以前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一部分,是国民党反动派关钾残害革命者的魔窟(江姐、小罗卜头、方志敏…)。如今已经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1948年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逮捕我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统一关在渣滓洞集中营?,并进行残酷迫害,广大革命者至死不屈,1949年,人民解放军的炮火已逼近重庆,重庆的解放近在旦夕。就在此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志士进行?集体杀害,仅有极少数越狱而出。在此期是,革命者一方面以洒热血抛头颅的英勇行为向反动统治者抗争;另一方面又以笔为武器,写下了大量诗文激励斗志,表达自己坚定的信仰。
渣滓洞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监狱2.5公里,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监狱。 该监狱三面靠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筠、李青林、蔡梦慰等先后被囚于此,最多时达七百余人。 1949年10月1日,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后,革命者欣喜若狂。被关押在白公馆监狱的罗广斌、陈然、丁地平等难平心中的激动,他们用一床红色的被单和几个纸剪的五角星作了一面红旗。红旗做好以后被藏在牢房的地板下,准备重庆解放时高举红旗冲出去。可是早在8月24日,蒋介石就秘密下令:一旦重庆不保,第一是炸毁兵工厂和重要电力设备,第二是屠杀关押的全部政治犯。于是这场震惊中外的集体大屠杀就开始了,从1949年9月到11月29日一共293人惨遭杀害。这些革命战士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他们没有低头,他们在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诗篇的同时,还用他们手中的笔抒写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的追求。
何敬平(1918-1949),四川巴县人,共产党员,曾在重庆电力公司工作。1948年4月被捕,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白深富,四川壁山人,共产党员,曾在四川合江等地工作。1948年在壁山被捕,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作者介绍读准字音:
判逆nì 希罕xī han  渣滓zhā zǐ
矫健jiǎo 倔强jué 贫瘠jí
花苞bāo 乾坤qián kūn合作探究:
1.找出表现革命者要把牢底坐穿的目的和表现他们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的诗句。
2.那么如何才能把牢底坐穿,达到“免除下一代苦难”的目的呢?哪些诗句体现出革命志士彻底革命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诗中“颠倒的乾坤”、“不合理的一切”指什么?“扭转、打翻”体现了革命志士怎样的精神?“为了免除下……这牢底坐穿!”天生叛逆,要扭转颠倒的天地,要打翻不合理的一切!“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希罕?”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体现了革命志士要彻底革命的精神。4、小结:这首诗通过“愿把牢底坐穿”的坚强誓言,抒发了革命志士的豪情壮志,表达了与敌人斗争的决心。表达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追求美好未来的崇高愿望。自由朗读,合作探究第二首诗。
1、诗人反复写“我爱花”,实际是表达他怎样的情感?
2、“即使花苞被摧残了,但是更多的/更多的花在新生。”诗句的含义是什么?
3、“我爱花,我愿为祖国/开一朵绚丽的血红的花。”诗人为什么要在结尾一句的“花”前面加“血红”二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共同点:
不同点: 1.都表现了诗人甘愿为革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不可摧毁的坚信信念。
2.都运用了间隔反复的手法,增强诗歌的气势,增强艺术效果。 前者直抒胸臆;后者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以自然之花为寄托,实现到理想之花的飞跃。拓展延伸荆州中山公园景点“渣滓洞”竟出现如此一幕:游客只要投入硬币,就能让“美蒋特务”鞭打“革命烈士”。请你就这一事件谈谈你的看法。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革命故,
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斐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读《红岩》一书,查资料收集革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