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1 17:52:38

文档简介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谈何容易”“平安无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骼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骼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读进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学习的收获及自己没弄懂的地方。
(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课文讲一位台湾青年为大陆青年捐献骨骼,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的故事。
2.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说说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明确: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环境的幽美与清新,语言明快、轻松。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①教师先读,学生想象生活的场景。
②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点评: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3)然而有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生活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4)指导朗读: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创设情境: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教师总结: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5)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多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找到合适的骨髓不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6)读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安排反衬出移植骨髓必要性的紧迫性,更能扣住读者的心弦。
(7)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明确: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3.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能否成功?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钱能否最终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质疑探究,总结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抢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质疑探究
1.默读3-6自然段,说说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李博士正准备为捐骨髓的青年在余震中艰难地抽取骨髓,震撼人心。
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说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人们竭尽全力拯救这个普通而宝贵的生命,从未轻易放弃。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来。
明确:“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但是……但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4.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点拨:同学们,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最担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谁?回答当然是自己的家人;当突如其来的地震过后,我们最想见的人是谁——自己的家人。是呀,此时此刻,这位青年还没来得及见到自己的家人,对于他来说,哪怕是得到家人的一点点消息也是好的呀。
5.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
教师点拨: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要怕。
6.“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
( http: / / www.21cnjy.com )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你能想象他们经过了多少次的努力,经过了怎样的努力吗?
点拨:围绕抽取骨髓的恶劣环境及其对生命的执著与坚定信念展开。
7.此时此刻,他们会想到些什么?
教师引导:更深入地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8.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么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教师点拨: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的意义。
9.“小钱得求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及原因。
明确:感动,因为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会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三)课堂小结
教师点评:爱心、血脉亲情、对生命的决不放弃;这不仅仅是一座生命桥,更是两岸同胞将要共同传承下去的生命火种。
(四)感悟写法
本文标题新奇,富有深意。故事真实感人,情节生动,一波三折。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文章中的气氛。结尾寄托了作者希望海峡两岸统一的美好愿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情感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同时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体会台湾青年的危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境和其内心的复杂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台湾青年外表平静下的“心潮澎湃”。当讲到在余震中抽取骨髓,我让学生想象又一次余震发生时,手术室里的情景。通过让学生描述,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帮助他们把握相关内容,感悟人间真情。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3 “亲爱的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你让我的生活重燃希望,走进美好。我由衷地感激你,我对你的感激之情不能用语言表达,我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向你学习,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1.多音字。
难   传

2.近义词。
灿烂——明媚   等候——等待
空旷——空荡
间隔——间隙
奔波——奔走
苍白——惨白
凋零——凋谢
绽放——开放
期待——期望
跨越——越过
沉着——镇定
3.反义词。
严重——轻微
希望——失望
奔波——悠闲
苍白——红润
幸运——倒霉
凋零——盛开
沉着——慌张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生命垂危的小钱在静静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写李博士在余震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并连夜赶到杭州,为小钱做骨骼移植手术。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两岸同胞相距虽远,但血脉相连。
5.课文中心
本文讲述了大陆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表达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