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7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1 16:15:30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
徙木立信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史实。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战国七雄


庞涓
孙膑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庞涓
孙膑
马陵之战
减灶计
知识结构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秦、宋、燕、卫、鲁……)







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商鞅变法




秦孝公下令求贤(想象画)
商鞅入秦(想象画)
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
——《史记·秦本纪》
商鞅与旧贵族辩论变法问题
(想象画)
商鞅徙[xǐ]木立信(想象画)
  商鞅变法触犯秦国保守
派贵族利益,遭到他们强烈
反对。商鞅采取果断措施,
公子虔被割鼻,公孙贾脸被
刺字,保守派贵族不敢公开
破坏变法了,新法顺利推行。
  公元前356年,商鞅拟定
变法法令后,在秦国都城南
门立木,宣赏五十金,有人
搬动,得奖励,因此秦国人相
信商鞅讲信用,变法时机成
熟,商鞅正式公布了变法法
令。
推行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变法推行数年后,秦国在咸阳建造宫殿和城阙(què),把都城从雍迁到咸阳。把全国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31个县,由国君委派的县令和县丞治理。原来的贵族世袭特权得以废除。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政治改革之一
  改革户籍制度。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
严明法度。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同样的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史记·商君列传》
政治改革之二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
土地国有制(史称“井田制”),
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国
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废井田开阡陌 鼓励开垦荒地
经济改革之一
僇(lù
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nú
妻子和儿女)。——《史记·商君列传》
  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
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
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
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
 
凡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
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
弃农经商。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
困的人,要罚做奴隶。
奖励耕织
经济改革之二
统一度量衡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
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
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王族里没有军功的,
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
土地房产、家臣奴婢、衣裳服饰。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
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
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贵族及其后代没
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军事改革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
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商鞅变法使
秦国的国力和军队实力大大增强,秦国逐渐拥有了统一中原的雄
心和力量。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佰,东雄诸侯。
——《汉书·地理志》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改革成效
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政治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集权
奖励军功
经济
统一度量衡
鼓励耕织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富国
军事
强兵
3.都江堰
岷江源(四川省中部的岷山南麓)
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在成都附近
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岷江(长江支流)
挡住岷江东去的玉垒山
壮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
江上。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截止至1998年,
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李冰修建都江堰
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
分水堤
俗称金刚堤
飞沙堰
进水口
俗称宝瓶口
分水鱼嘴
  “鱼嘴”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
(岷江主流)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宝瓶口
  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即
是人们所称的“宝瓶口”。宽20米、长80米。内江之水通过宝
瓶口引入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
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发水大时,内
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
李冰石像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
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
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标准是古人在河
底深处预埋的“卧铁”。低作堰就是
说飞沙堰的堰顶不可修得太高,以免
影响泄洪。
李冰父子雕塑
(四川都江堰市标志性雕塑)
李冰塑像
战国时期秦蜀郡守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左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依山傍水,
殿宇群拾级而上。出二王庙前门即可直到江边。
  都江堰这一大型水利工程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
自流灌溉、工省效宏,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
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
人,不知饥馑[jǐn]”的天府之国。
现代的都江堰灌区
都江堰浇灌的农田
1.秦国李冰在岷江组织修建都江堰
2.都江堰的特点和功效
著名的
都江堰
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2.战国七雄的位置
B
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
历史时期(

A.夏商时期
B.战国初年
C.春秋初年
D.西周晚年
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
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3.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指出商鞅变法
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变“任人唯亲”的世卿制为“任人唯贤”的官僚制
B
4.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
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同学
们所谈论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A
5.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
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
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
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
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
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
一、二说明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
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
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答案:(1)法家。秦孝公的支持。
(2)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务本”
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共24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背景:
(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
(2)几个大诸侯国左右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
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齐、___、燕、韩、赵、魏、___
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__”。
韩、赵、



战国七雄
3.战争:
(1)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
长。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_________等。
(3)结果: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_____逐渐成为实力
最强大的诸侯国。
长平之战
秦国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_________和_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_________的势力增强。
2.目的:确立新的_________秩序,以求_________,在兼
并战争中取胜。
铁制工具
牛耕
地主阶级
政治经济
富国强兵
3.代表:商鞅变法。
(1)开始:公元前356年,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
①政治:确立_____;废除贵族的_________;改革户籍制
度;严明法度。
②经济:废除_______,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_____;
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奖励_____。
秦孝公
县制
世袭特权
井田制
耕织
军功
(3)作用: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秦国
统一全国
4.影响: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_____后期,秦国蜀郡郡守_____在岷江上修建。
2.构造:由渠首和_______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
鱼嘴、宝瓶口和_______三个主体工程。
战国
李冰
灌溉网
飞沙堰
3.功能:发挥出_________________等多方面的作用。
4.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_________”。2
200多年来
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防洪、灌溉、水运
天府之国
【微点拨】
☉易错点:春秋五霸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易混点: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奴隶主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确立县制和统一度量衡。
【微思考】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提示:成功了。
(1)一场变法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变法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2)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微阅读】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解读】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使邻国倾覆而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史料肯定了商鞅的历史功绩。
【图解历史】
图片:__示意图
修建者:__ 
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__”
A:_______
B:_____
C:_________
A
B
C
都江堰
李冰
天府之国
【知识构建】
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时势造英雄,动荡的时代成就了秦国的强国梦。
【逐鹿中原强国梦】
(1)写出上图中A、B、C所代表的诸侯国。
A:       B:       C:    
提示:A:齐国 B:秦国 C:楚国
(2)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到战国时期势力较强的只剩七个国家,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力主创新统一梦】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据材料,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提示: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4)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提示: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
启示:适时改革、变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等。
【造福千秋发展梦】
材料二
材料三 史书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5)材料二、三反映的是哪一项水利工程 由谁主持修建 有何功能
提示:都江堰。李冰。防洪、灌溉、水运等。
(6)根据材料二、三,请你说出这项水利工程是如何造福千秋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 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提示: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
建议:及时清理河道,加固堤坝;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对都江堰进行修缮等。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2016·天津大毕庄中学月考)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
D.秦、齐、魏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三家分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史实。由已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韩、赵、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
【概念链接】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春秋”名称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历史特征:奴隶制度瓦解。诸侯不听天子号令,天子反而依赖强大的诸侯。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战国”名称来源于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
历史特征: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趋向统一。
2.(2017·苏州相城区期中)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 (  )
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
B.交战区域广
C.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
D.持续时间较长
【解析】选C。本题考查战国时期战争特点。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
3.(2017·衡阳逸夫中学期中)根据史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解析】选D。由题干中的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信息“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可知,从西周到战国,诸侯国越来越少,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4.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通过与其他六个国家的战争,不断向东扩大自己的国土,这个国家是 (  )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燕国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战国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雄,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战国七雄中的秦国位于西方,战国后期,秦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5.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推广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生巨大变革。D符合题意。
6.(2016·泸州中考)“变”是战国历史的特点之一。各国的变法改革中,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发生在 (  )
A.魏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时期,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影响最大。
7.下图出土文物“商鞅铜方量”,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确立县制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鞅变法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商鞅铜方量”是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是商鞅变法时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因此选B。
8.商鞅辅佐秦孝公时期,某平民辛劳耕作,生产了许多粮食和布帛。按法令,他可以 (  )
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
C.授予田宅
D.免除赋税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商鞅变法中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9.(2016·南充中考)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地主阶级的统治,我国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10.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
A.战国时期赵国
B.战国时期齐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都江堰,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
11.余秋雨曾写道:“就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右图为修筑这项“了不起的工程”的人物雕塑。此人是 (  )
A.夏禹
B.李冰
C.管仲
D.商鞅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都江堰的修建,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中的“工程”是都江堰,是由李冰主持修建的。
二、非选择题
12.其实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就在我们身边。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图片展,请你结合这次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工具话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使用图一这种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 举出一例这个时代的远古居民。
(2)图二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 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遗存现变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图三、图四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次著名的改革 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些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改革中最有利于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和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别是哪一条
【工程显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
(5)有这样一段有关上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程的描述:“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这个工程是什么 它有何功能
【解析】第(1)题据图一可知,这是打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第(2)题图二中的农具是铁农具,出现在春秋后期,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3)题图三、图四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这次改革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的内容。第(4)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最有利于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的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第(5)题据图五、图六可知,这个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都江堰主要起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等。
答案:(1)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或北京人、山顶洞人)。
(2)春秋后期。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4)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都江堰。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拓展延伸】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2)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3)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正确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取信于民。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