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单元复习课
第一单元【线索导引】重点解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2.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半坡人、河姆渡人是我国农耕时代的代表。3.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还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后来的尧、舜、禹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一、之最类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遗址: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干栏式建筑: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4.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5.河姆渡遗址中木结构水井: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6.中国:世界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
7.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的栽培稻: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8.炎帝和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二、人物类
1.炎帝:与黄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逐渐形成华夏族。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3.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
4.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
5.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易错点1.元谋人与北京人
典题: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北京人生活于旧石器时代
D.元谋人知道用火并会保存火种
【正确答案】D【易错解读】
(1)元谋人和北京人都能够制作工具,会使用火。
(2)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打制石器。北京人还会保存火种。
【常见错解】A易错点2.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之比较
典题:(2016·厦门湖滨中学期中)随着文明的演进,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生活。下列哪一远古人类能生活在下图所示的房屋中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正确答案】C
【易错解读】
(1)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山洞里。
(2)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在干栏式房子里。
【常见错解】A易错点3.原始人定居的原因
典题:(2016·卢龙县期中)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 )
A.学会了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改善
C.原始农业的需要 D.火的发现和利用
【正确答案】C【易错解读】
(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出现即原始农耕出现,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学会建造房屋,是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火的发现和利用,是生存条件的改善;原始人生存条件恶劣,必须群居。
【常见错解】A易错点4.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典题:(2016·陕西西藏民族学院附中期中)把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
A.青铜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旧石器时代 D.铁器时代
【正确答案】B【易错解读】
(1)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主要代表是北京人。
(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都使用磨制石器,这一时期被称为新石器时代。(3)青铜器时代,指主要以青铜为材料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处于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4)在考古学上,铁器时代是指人们开始使用铁来制造工具和武器的时代。
【常见错解】C
易错点5.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典题:(2016·益阳期中)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无关的一项是 ( )
A.首创耒耜,种植五谷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D.学会煮盐,教民通商
【正确答案】B【易错解读】
(1)传说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传说黄帝的发明: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常见错解】A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归纳·真题体验
考点早期人类
早期人类
元谋人
北京人
距今年代
约170万年
约70万-20万年
生活地点
云南元谋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生产生活
能制作工具,
知道使用火
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造工具,过群居生活,学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
考点农耕文明
农耕居民
半坡人
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
约6 000年
约7 000年
生活区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房屋类型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房屋
原始农业
使用磨制石器、
骨器、角器,种植粟
使用骨耜,
种植水稻
原始畜牧业
饲养猪和狗等
饲养猪、狗和水牛
原始手
工业
制作陶器(彩陶)、
乐器,会纺织、制衣
制作陶器、玉器、乐
器,会使用雕刻
技术和天然漆
考点中华民族的始祖
主要
战役
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两部落结成联盟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
发明
创造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感知中考
1.(2016·怀化学业考)“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元谋人,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
2.(2017·青岛学业考)《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根据“10万多件石器”可知北京人会制造石器;根据“大量灰烬”“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等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故①③正确。②会种植粟是半坡居民的特征。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符合北京人的特征,但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
3.(2016·山西学业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依据题图信息“稻作农业”“干栏建筑”“划桨行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会制作舟船。青铜器出现在夏朝,不符合题意。
4.(2017·南京学业考)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的原始居民可能( )
A.种植粮食作物 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 D.铸造青铜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西安附近”“原始农耕村落”可知此处原始居民为半坡居民。在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可推断半坡居民种植粮食作物。半坡居民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但题干材料中未体现。传说中的黄帝发明舟车。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
5.(2016·梅州学业考)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的原始农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
6.(2017·聊城学业考)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部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工具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境内的主要氏族部落代表为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生产工具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7.(2016·日照中考)2016年4月4日,轩辕黄帝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活动。隆重祭祀黄帝,是因为他
( )
A.在战争中曾经打败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D.编制了乐谱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黄帝,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传说中发明文字的是仓颉,编制乐谱的是伶伦,排除B、D。辨析A、C,C符合题意。黄帝和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8.(2016·东营学业考)“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密切相关的是 ( )
A.炎黄战蚩尤 B.黄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禅让制”是指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出现在尧舜禹时期,因此通过解析可知C是正确的。A、B不是发生在尧舜禹时期,与禅让制无关,而D标志着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故也不正确。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