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
2、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3、了解清帝退位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确立。
4、重难点: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预习导学:
A.中华民国的创建:
1、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组建政府,推举
为临时大总统。
2、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政府宣布以
纪年,改用公历。
宣示,要“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主要包括
、保护人权、革新教育、
等,这些政策法令,体现了资产阶级“
”、“
”的原则和改善民生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912年3月,在孙中山等人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
》,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
”,还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临时约法》确立了
、
、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有鲜明的
和
。
C.清帝退位:
武昌起义后,无力应付局面的清政府委任
为内阁总理大臣,代表清廷与革命党人进行谈判。
立宪派、旧官僚和列强,一致认为需要一个强权人物来结束动乱、稳定政局,袁世凯成为不二人选。在现实压力面前,革命党为尽快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也表示只要袁世凯赞成
,促成清帝退位,即保举他做大总统。因而在复杂的革命形势中,袁世凯占据了有力的位置。
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
年
月
日,隆裕皇太后带着6岁的小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觐仪式,颁布了
,承认中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袁世凯通电全国,拥护共和。
清帝退位次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袁世凯在
就职,成为中华民国新任临时大总统,中国从此进入
。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阅读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12一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l.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三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时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 (1912年)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辛亥革命的进步作用。
材料四反映出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成功”、“失败”分别体现在哪方面
【探究问题二】阅读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
材料二: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请完成:
指出材料的历史背景。
(2)分析材料的性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