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1.历史地位:春秋后期楚国人,_________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可以_________;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
问题;主张“_________”。
3.相关著作:《老子》(《_______》),是道家的经典。道家学派相互转化无为而治道德经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历史地位: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成就:核心思想是“___”;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
度,主张_________。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_________”;在教学中,
注重_________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_________
和方法。儒家仁以德治国有教无类道德教育教学原则4.相关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一书。
5.历史影响:
(1)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
响。
(2)孔子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
有深远影响。论语三、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2.学派:墨子兼爱非攻仁政礼治韩非以法治国3.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_____
___________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第一次思想文化【微点拨】
☉易混点: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主张“为政以德”;墨家主张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法家主张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关键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根源:生产力发展→引发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微思考】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提示:(1)战国时期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2)宽松的政治环境,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己政权需要大量人才。
(3)私学的出现,孔子开创私学使得教育范围扩大。【微阅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解读】材料的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了一个人坚守节操、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这三句话成为立志、律身的名言,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图解历史】政治思想上:核心思想是
“__”,主张以德治国
教育上:主张“__”
地位:__的创始人
A: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ABC仁有教无类儒家学派【知识构建】 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学派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的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同学以“思辨 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名家解读】
材料一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提示: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提示: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思辨论坛】
材料二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提示:因材施教。(4)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弥漫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请谈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提示:墨家(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儒家(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生活之窗】
(5)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提示: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可以说服教育;法家: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应严厉惩罚。
认识: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严厉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相结合,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2016·天水中考)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老子的思想主张,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春秋后期的老子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属于他思想的是( )
A.“仁政” B.“无为” C.“兼爱” D.“法治”
【解析】选B。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阴阳转化。其思想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主张的提出者是 (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做事情要推己及人,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知识拓展】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启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于人;生活中不随波逐流;要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4.(2017·苏州相城期末)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为政以德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孔子的教育贡献,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5.(2016·日照学业考)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 ( )
A.《道德经》 B.《论语》
C.《孙子兵法》 D.《史记》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教学方法的体现,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中。
6.(2017·常熟质检)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把春秋战国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因为当时出现了 (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春秋战国”“哲学思想”等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推动了学术思想的繁荣,故选B。
【概念链接】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派别,如儒、法、道、墨等。鸣:发表见解。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7.“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墨子的主张,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墨子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8.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包括 (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墨子 ④荀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9.(2016·东营学业考)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10.历史活动课上,一学生说出这样的台词:“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代表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诸子百家思想,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无为……而民自朴”可知,这属于道家的思想。
11.对于政治,他主张改革,实行法治;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 (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家思想,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题干内容看,该人物主张实行法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2.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法家 ( )
A.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提倡法治、专制集权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家的主张,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能力。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符合统治者的统治要求,故选C。
【学法指导】歌谣记忆
道家老子看正反,学说记在《道德经》。
儒家孔子说仁爱,办学收徒三千人。
“有教无类”出贤能,言行收录在《论语》。
百家争鸣好形式,墨儒道法均在此。
“兼爱”“非攻”墨主张,“仁政”治国是孟子。
庄子治国顺民心,法家韩非法治倡。
二、非选择题
13.(2017·东营期中)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世,光耀世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材料二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促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2)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请你列举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和谐”的观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的观点及成就。第(1)题主要考查孔子在教育领域的成就和贡献。第(2)题考查对“和谐”观点的理解,根据所学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1)孔子。贡献: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重因材施教;倡导好学善思,态度老实,温故知新等。
(2)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老子(或庄子):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孟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或“民贵”“君轻”的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任选两位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2)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二中的相应人物填写在括号里。
以法治国——( )
民贵君轻——( )
(3)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近日,校园中屡次出现破坏公物的现象,根据你对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理解,谈谈如何遏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三家任选一个即可)
【解析】第(1)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的意思,他希望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为政以德。第(2)题考查韩非和孟子的思想。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强调法治,提倡改革,反对空谈仁义,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所以“以法治国”对应的是韩非。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所以“民贵君轻”对应的是孟子。第(3)题考查学生对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儒家:主张“仁爱”“为政以德”,对于破坏公物的行为,应该注重道德感化和说服教育,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悔过;法家:注重法治,主张用严刑峻法使人民畏服,所以会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惩罚破坏公物的学生;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所以不必过于强求学生,让学生自己慢慢认识到错误,自行改正。
答案:(1)孔子创立的学派:儒家学派。思想的核心:“仁”。
(2)韩非 孟子
(3)儒家:耐心教育感化学生,使学生加强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
法家: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惩罚破坏公物的学生。
道家:顺应自然,不必过于强求学生,让学生自己慢慢认识到错误。(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36张PPT。第8课 百家争鸣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生活时代: (约前571~?)春秋后期所属学派:道家(创始人)思想精髓: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主
张遵循自然规律,反对强做妄为。老子简介1. 老子 老子主张“以柔克
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
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
子们说:“我那些坚硬的
牙齿早就掉了,而我那柔
软的舌头却还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此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
有用?举例说明。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 “智慧之父”。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
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
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2.孔子和儒家学说生活时代:(前551~前479)春秋后期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思想精髓: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教育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著名的有72人,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孔子简介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
出的思想家。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各地都有为
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
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山东曲阜孔
庙大成殿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希望
统治者和人民互相尊重体贴,天下安定。他的思想理念被继承
下来,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绵延长达两千年之
久,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道(导)之以德,齐(约束)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思想家孔子孔子贤能弟子(77人)一览表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
人,称“七十二贤人”。德行出众者:颜回、冉耕、冉雍。政事
出众者:冉求、仲由。言语出众者:宰予、端木赐。文学出众者:
言偃、卜商、颛(zhuān)孙师、曾参、公冶长、樊须、有若、
公西赤。《诗经》书影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上古时代的政治文献汇
编,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
文献。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尧舜
时代,下迄春秋中前期的秦穆
公,大约1400年的历史。《尚书》书影 古代官制典籍,原名
《周官》。全书共42卷,
设官376名,并详列了各
官员的职责。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
年史事。《春秋》集传大全书影《周礼》书影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论语》
残页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论语·述而》《 论 语 》 名 言杏坛(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
建筑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3.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社会正经历着深刻
变化,不同的学者各自著书立说,
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出现
原因)。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思想
家,形成众多学派,号称“诸子百
家”。
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
墨家和法家。此外,还有纵横家、
兵家、农家、阴阳家等等。各学派
之间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
“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子:古代对有修养有学问人的尊称墨子故里墨子 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兼爱” “非
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
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
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论的记述。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
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
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
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
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
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
从事焉。 ——《墨子·鲁问》墨子纪念邮票兼爱,是指“兼爱天下之人”,“爱人若爱其身”,“兼相
爱,交相利”。
非攻,是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侵凌,即侵略战争。孟子
孟子故居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
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各国所接受,
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
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
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
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家庭教育之典范。荀子《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
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
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庄子
《庄子》书影庄周梦蝶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韩非子》书影韩非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形成法(法律)、术(权术)、
势(权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体系。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简表1.孔子的思想主张
2.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
3.孔子对我国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
4.《论语》的价值大思想家、大教
育家孔子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形成原因
2.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及主张百家争鸣思想家老子1.道家创始人
2.代表作及主要思想1. “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的思想,提出
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C2. 《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
是( )
A.“仁”和“礼”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A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
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
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C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
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
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
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材料二 与孔子影响有关的图片
图一 公冶长书院(公冶祠)图二 魏照每天为老师洒扫庭除
(3)图二内容是东汉时童子魏照每天为老师郭泰洒扫庭除
(打扫庭院)。对魏照的做法,你怎么看?4.答案要点:
(1)学派:儒家。 思想核心:“仁”。原因:孔子是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
(2)针对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
看法,逐渐形成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各学派间热烈
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
“百家争鸣”的局面。
(3)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
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