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张PP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四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1.器材的选择:
由于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这样物距与像距之和至少是4倍焦距,所以光具座的长度应该大于所选凸透镜焦距的4倍,否则无法进行实验探究。
2.器材的组装:
主要要求蜡烛的烛焰中心、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这样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现象的分析:
通常是分析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原因,像在光屏上偏上或偏下的原因,由于光屏上得不到像有三种原因,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4.规律总结:1.(2015·营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填“上”或“下”)移动光屏。
(2)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光屏位置的前提下,把凸透镜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新出现的像是____立____的实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上。同一高度上左倒放大投影仪2.(2015·咸宁)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
(2)调整后,把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位置时(如图乙),光屏应在____(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____(填写像的性质)的实像; (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会聚15Ⅱ缩小照相机靠近3.(2015·梅州)小张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缩小倒立(3)小张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 cm刻度线处,他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4)以上(1)、(2)步骤中,小张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 cm向30 cm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正立远离变大课件14张PP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1.透镜:中间____,边缘____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___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2.光心:透镜上有一点,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____,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
4.焦点和焦距:用符号F表示____,用符号f表示____。厚薄中间薄边缘厚不变会聚发散焦点焦距1.如图所示的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填字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填字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2.小明在家不小心打碎了一只透明玻璃酒瓶,在清扫碎片时,小明发现玻璃瓶底的形状如图所示,这个瓶底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你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ADE中间厚,边缘薄BCF中间薄,边缘厚凸玻璃瓶底中间厚,边缘薄3.如图所示,小明手持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会在白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在该光斑处能将火柴点燃,则该光斑所处的位置就是透镜的____,该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____,经过____的光不改变方向。
4.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
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 ,对光有____作用。焦点焦距光心凸透镜会聚5.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射向凸透镜的一束光,经折射一定交于凸透镜的焦点上
B.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一定交于一点
C.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
D.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一定不改变传播方向
6.(2015·广元)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D7.(2015·贺州)请在图中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8.(原创题)如图甲、乙所示实线框内各放置了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B.甲、乙都是凸透镜
C.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D.甲、乙都是凹透镜B9.如图所示,某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将一张白纸在透镜另一侧逐渐远离透镜,看到的现象是( )
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
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
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C10.如图所示,一塑料薄膜制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下列讨论正确的是( )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被点燃
B.透镜都是固定物质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A11.(原创题)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0.1 m
B.0.2 m
C.0.3 m
D.0.5 m
12.有两块凸透镜,其焦距分别为8 cm和5 c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者对光的偏折能力相同
B.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更强一些
C.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更强一些
D.以上说法都不对AC13.早在1 600多年前,我国学者张华就在《博物志》中说过:“削冰命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就是冰透镜取火的典故。此时的冰透镜相当于____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
艾草放在冰透镜的____处能够燃烧。
14.(拓展题)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近似看成玻璃三棱镜和玻璃块的组合,如图所示。请你结合光路图说明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和通过凹透镜后发散的道理:光线通过透镜两侧面发生两次____造成的。通过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这样的规律:不管什么透镜,光通过它折射后,总是向透镜较____(填“厚”或“薄”)的那边偏折;厚度越大,偏折越____,透镜的焦距越____。凸会聚焦点折射厚大小15.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16.(变式题)如图所示,一个玻璃砖内有一个类似凸透镜形状的空气泡。请你判断,当一束平行光垂直穿过玻璃砖后,最后射出的光是( )
A.发散的
B.会聚的
C.平行的
D.杂乱无章的A17.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所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同,请在图中画出红光、紫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图中F1、F2两点表示焦点)课件15张PP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成____、____的____像,物体和像在透镜的____(填“同侧”或“异侧”)。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在屏幕上成____、____的____像,物体和像在透镜的____(填“同侧”或“异侧”)。
3.放大镜就是一个 ,成____、____的____像,物体和像在透镜的____(填“同侧”或“异侧”)。凸透镜倒立缩小实异侧凸透镜倒立放大实异侧凸透镜正立放大虚同侧1.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照相机的镜头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仔细观察图中树的大小和在胶片上成的像后比较,像是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凸透镜缩小倒立2.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上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模型照相机。
这个模型照相机的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A端朝着 ,B端朝着 。( 后两空均填“较暗的室内”或“明亮的室外”)凸透镜半透明纸较暗的室内明亮的室外3.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及成像原理图。
(1)其中A是 ,光线经过它会发生____射;B是 ,光线经过它发生____射。
(2)投影片离镜头较近,屏幕上成的像与投影片上的物体相比是____、____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凸透镜折平面镜反倒立放大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知识点?:放大镜
4.(变式题)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察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仔细观察发现,像是____、____的。凸会聚正立放大5.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的,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D6.如图所示为某一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及原理图,实验现象表明实像是由 会聚而成的,____(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与物体分居在透镜的____;虚像____(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____。实际光线能两侧不能同侧7.如图所示,小红梳理好自己,准备照毕业登记照,当照相师傅给她照相时,在胶片上得到的像应如图____所示。丁8.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A.照相机
B.凸面镜
C.平面镜
D.幻灯机
9.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AA10.使用投影仪投影时,是利用(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11.(原创题)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BB12.关于实像和虚像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经过折射所成的像是实像,经过反射所成的像是虚像
B.实像是能用光屏接收到的,虚像是不能用光屏接收到的
C.虚像是影子,实像就是实际光线所成的光斑
D.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3.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____(填“实像”或“虚像”)。B凸实像14.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成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15.(拓展题)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以上两空均填“实”或“虚”)像。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特点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由上述实验小林猜想,凸透镜成不同特征的像可能与 有关。实倒立放大虚实远离投影仪物体到透镜的距离16.(2015·盘锦)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17.(拓展题)如图甲所示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图乙是供选择的物体的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1)该物体在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为____。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
(3)把投影仪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
(4)用放大镜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
DADC课件12张PP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用字母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用字母v表示。
2.通过实验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u>2f时,f<v<2f,成____、____的____像;
当u=2f时,v=____,成____、____的____像,当f<u<2f时,v>2f,成____、____的____像,
当u<f时,成____、____的____像。
(2)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3)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
当u>f时,物距变近,像距变____,像变____。物距像距倒立缩小实2f倒立等大实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虚远大1.(原创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2.(2015·南宁)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CB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
A.放大的像都是虚像
B.实像都是缩小的
C.倒立的像都是缩小的
D.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D4.(2015·北京)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 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___的成像特点。(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A(2)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3)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 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____的像。(填选项前的字母)
A.倒立放大 B.倒立缩小 C.正立放大DB5.(2015·南京)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6.小明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CC7.(2015·武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8.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上半部分没有了
B.下半部分没有了
C.整个像缩小了
D.整个像变暗了AD9.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什么?
答: 。
(3)如图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4)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 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15不能,因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放大倒立能左11.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 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B12.(拓展题)小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光轴上的A、B、C、D、E、F、G等各点(如图所示),分别按以下情况调整好光屏的位置:
(1)把烛焰放在____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最大。
(2)把烛焰放在____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____点,光屏上没有出现清晰实像,但通过凸透镜看物体,能够看到一个____立、____的虚像。EDG正放大课件12张PP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1.照相机成____、____的____像,当物体靠近镜头时,像逐渐____(填“靠近”或“远离”)镜头,且像逐渐变____(填“大”或“小”)。
2.投影仪成____、____的____像,当投影胶片远离镜头时,屏幕逐渐____(填“靠近”或“远离”)镜头,且像逐渐变____(填“大”或“小”)。
3.放大镜成____、____的____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凸透镜的焦距,要想使像变大,凸透镜应逐渐____物体。倒立缩小实远离大倒立放大实靠近小正立放大虚小于远离1.(变式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平面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
2.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 mm,则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应____(填“大于”或“小于”)80 mm,所成的像为缩小、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填“实”或“虚”)像。A大于倒立实3.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____(填“减小”或“增大”)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____(填“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4.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一直线上依次排列,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稍小于2倍焦距的地方,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____、____的实像,
该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 。减小增大倒立放大投影仪5.张老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如图所示),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____(填“向上”或“向下”)调节透镜, (填“增大”或“减小”)凸透镜到投影胶片的距离。
6.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放大镜观察邮票的情景,已知放大镜的焦距为15 cm,则它与邮票之间的距离应 。增大向下减小小于15cm7.(变式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下图中的( )
8.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CB9.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景物在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实像
B.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不一定比物体大
D.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
10.(变式题)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是她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以下有关像的判断及成像规律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 凸面镜 B.虚像 放大镜
C.实像 照相机 D.实像 投影仪BC11.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 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
A.大于30 cm B.小于15 cm
C.等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12.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移到距凸透镜18 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 cm B.10 cm C.16 cm D.20 cmAB13.现在有很多场所的安保工作中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 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 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 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 m
14.(原创题)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填“增大”或“减小”) B增大增大14.(原创题)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填“增大”或“减小”)
15.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cm;当物距为30 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增大增大10照相机16.(变式题)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什么方向移动( )
A.A′O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B17.(拓展题)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看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所示。小华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及。后来她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的作用相当于 ,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填“实像”或“虚像”)。电视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凸透镜实像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课件10张PP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 眼睛和眼镜1.眼睛好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的____像。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 的缘故。
2.近视眼患者看不清____(填“近处”或“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所致。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面,应佩戴____透镜矫正。
3.远视眼患者看不清____(填“近处”或“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所致。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面,应佩戴____透镜矫正。凸透镜倒立缩小实形状(或厚薄程度)远处厚强前凹近处薄弱后凸1.眼睛是一部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眼睛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以下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眼睛的是( )BD3.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B.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C.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D.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扁平一些
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法是( )
A.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C.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CD5.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说明小华( )
A.患上了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了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了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了远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6.请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的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B7.(变式题)为了探究眼睛的成像原理,小明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其中与眼睛的成像原理对应的是( )
8.(2015·常州)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DB9.(原创题)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 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
A.小于0.05 mm B.等于0.05 mm
C.大于0.05 mm D.任意值
10.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 )CA11.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填“A区”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了。远视眼A区放大 会聚 靠近 4 0.25 14.(拓展题)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点燃的蜡烛、装水的透明塑料袋、光屏。装水的透明塑料袋是一个水透镜,塑料袋与装有少量水的注射器相连,可通过注射器向塑料袋中加水或吸水来改变水透镜的厚度。
(1)用注射器向袋中加水时,透镜变厚,折光能力变____(填“强”或“弱”)。
(2)如图所示,若光屏上刚好得到了清晰的像,当用注射器吸走袋中的一些水时,光屏上的像就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再变清晰,应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如不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烛焰与注水塑料袋间加一个____透镜,这相当于____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强右凸远课件12张PP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1.物体经过显微镜物镜成一个____、____的____像,目镜则相当于一个 ,它可将物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物体经过望远镜的物镜成一个____、____的__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大小与
和 有关。倒立放大实放大镜倒立缩小实放大镜物体本身大小物体到眼睛的距离1.如图所示是一台显微镜,它有两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____,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做____。
2.显微镜的物镜成像特点与 成像特点一样,
物距u的范围是 ,目镜成像特点与 成像特点相同。(第一、三空均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凸透镜目镜物镜投影仪f<u<2f放大镜3.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4.如图所示是一种玩具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物镜的成像情况与 相同,目镜成像情况与 相同。(后两空均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C凸透镜照相机放大镜5.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填“实”或“虚”)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 的____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6.(原创题)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下面四种情况中,眼睛感觉到最高的物体是( )
A.站在20 m远的高1.6 m的人
B.18 m远的一棵高1.7 m的小树
C.20 m远的高1.7 m的栏杆
D.40 m远的高1.7 m的竹竿缩小实放大虚B7.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发现木星的卫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太阳的行星之一
D.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8.(2015·长沙)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BD9.小明想观察植物的细胞和远处舞台上的明星,他应分别选择( )
A.望远镜和显微镜
B.显微镜和望远镜
C.放大镜和显微镜
D.望远镜和放大镜
10.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的焦距很短
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
C.物镜的焦距很短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BC11.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物镜成像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望远镜的物镜成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C.两者的目镜成像都与放大镜成像特点相同
D.两者的物镜成像都与放大镜成像特点相同
12.(变式题)如图所示,小芳向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在不断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平面镜能成放大的像
B.这是小芳的一种错误感觉
C.因为走近时,像相对于眼睛的视角变大了
D.上述三种说法都正确CC13.(原创题)王强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的物体已经处在视野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应该( )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14.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BC15.如图所示,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
B.这样它可以扩大视角,使我们看到更广阔的宇宙
C.这样做既美观又有气势
D.这样做可以使物镜焦距更长,从而使人看得更远
16.利用安置在离地面约600 km轨道上运行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来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主要在于( )
A.能摆脱地球引力束缚而进入宇宙
B.观察天体时的距离变近
C.观察地球表面的清晰度得以提高
D.观察天体时不受地球大气层的干扰AD17.(拓展题)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对眼睛视角大小的相关因素”,他通过观察不同高度的树木且不断地改变眼睛与树木的距离,如图所示,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
(1)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视角的大小与 有关,____越远,视角越____。
(2)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视角的大小与 有关,____越大,视角越____。距物体的距离距离小物体的高度高度大课件14张PP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五章综合训练1.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对发散光无会聚作用
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2.(2015·衡阳)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远视眼AA3.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照相机模型。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使用此模型照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远处的景物的像是虚像
B.如果看远景时很清晰,那么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
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
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
4.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画面,发现飞来一只小虫正好落在镜片上,遮住了部分镜头,此时画面会( )
A.有一只小虫 B.有只小虫但不清晰
C.画面变得模糊 D.几乎没有影响BD5.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光屏上将( )
A.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不能呈现像,但眼睛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D.没有像,但调节光屏的位置仍能得到清晰的像A6.(变式题)(多选)某同学对凸透镜的光学特性进行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2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2)他再将该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后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对于上述实验,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6 cm
B.实验(2)中,物距u为20 cm
C.实验(2)中,物距u为30 cm
D.实验(2)中,得到的像为放大实像BD7.(原创题)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 cm B.12.5 cm
C.4.5 cm D.10 cm
8.(2015·乌鲁木齐)如图,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AA9.(多选)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
D.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10.(2015·永州)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圆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镜,它对太阳光具有____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BC凸透会聚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12.(变式题)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 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 ,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填“实”或“虚”)像。投影仪实投影仪放大镜虚13.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所示,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 mm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科技的进步,但也带来诸如电磁辐射等负面影响,长期使用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前方凹透镜三、作图题
14.(2015·南充)如图,有两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完成光路(F为焦点,O为光心)。15.(原创题)一束光线经凹透镜后与其主光轴平行,如图所示,画出它的入射光线。16.(拓展题)(2015·广东)用焦距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___移动。较暗上(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放大镜(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
亮度稍暗的完整像凸透镜没有正对着太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