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东
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战
国
春
秋
春秋时期的
经济发展
牛耕
从上面的图片看到哪些历史信息?
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思考
铁器、牛耕的使用,它的意义何在?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金属货币越来越流通
冶铁业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勾践剑
漆木豆
名称
土
地
兵
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直辖方圆百里
直辖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
思考:
东周王室实力与西周相比有什么变化?
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于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阅读下列资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
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
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原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实质: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
国的权力展开的斗争。
周室衰微,
诸侯强
并弱
政由方伯
秦
晋
卫
燕
齐
鲁
宋
楚
吴
越
周
河
渭
济
淮
汉
江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周王城
各诸侯国都城
西周后期形势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宋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春
秋
五
霸
秦
晋
卫
燕
齐
鲁
宋
楚
吴
越
河
渭
济
淮
汉
江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周王城
各诸侯国都城
春
秋
五
霸
动脑筋:
齐国能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1、地处山东,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3、训练军队,
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号令诸侯。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将于不打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雍
新田
洛邑
临淄
商丘
郢
吴
会稽
周
秦
宋
齐
晋
楚
讨论
春秋争霸的影响
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1.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D
D
课堂检测
3.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4.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A(共33张PPT)
写出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时代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利簋
毛公鼎
温故知新
夏朝
商朝
周朝
西周
东周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温故知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
1.农业的发展:
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
煮盐业和漆器制作
2.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商品交换市场、开始使用金属货币
3.商业活动活跃: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石器
骨
器
木
器
铜器
牛耕图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制作材料
代表性生产工具
优点与缺点
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情况表
木、石
骨、蚌
铜、
青铜
铁
木头、石头、
骨耜、蚌镰等
很少用于
农业生产
锸、锄、
耙、镢等
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
铜珍贵,质地软;
青铜虽硬但易脆、易断
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韧,易氧化
时间
远古
夏商
西周
春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
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动
脑
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王室衰微
1.西周初年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但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为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灭亡前771年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东迁洛邑东周建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王室衰微
2.西周是如何灭亡的
周厉王的残暴统治
3.“东周”分为____、____两个时期
公元前
221年
春秋
战国
公元前
770年
公
元
前
4
7
6
年
公元
公
元
前
4
7
5
年
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
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时代特点:春秋时期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4.春秋时期出现什么情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王室衰微
5.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
2、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王室衰微
三、诸侯争霸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政令征伐自诸侯出。
目的: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2、诸侯争霸:
秦
穆
公
吴王阖闾
齐桓公
越王勾践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结果:
春秋霸主之一
齐恒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
(善于用人)
前651年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原因:
内容:
齐桓公称霸: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4年,山戎攻打北燕,北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带领管仲出兵准备讨伐山戎,军队行进到会友、孤竹地区时,齐军迷路了。桓公十分着急,管仲提出建议,指出“军中的马匹都是从当地购买的,老马大都熟悉当地的地形,何不让老马为我们带路哪?”就这样,部队才得以在老马的带领下找到了大路,走出了迷谷。
小 故 事
春秋霸主之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晋文公称霸:
城濮之战形势图
公元前632年,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楚军战败。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文公在践土筑坛,邀宋、齐、鲁、郑、陈、蔡、邾、吕等国会盟,周襄王派王子虎参加,封晋文公为“侯伯”,成为公认的霸主。其霸业的显赫超过了齐桓公。
小故事
退避三舍
楚庄王称霸: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霸主之三
晋文公死后,晋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的霸权。
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
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成为新的中原又一霸主。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
小故事
一鸣惊人
秦穆公称霸: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霸主之四
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做了虞国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晋国灭掉虞国。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陪嫁的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秦穆公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羖(gǔ,公羊的意思)大夫”。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小故事
五羖(gǔ)大夫
吴越争霸:
春秋霸主
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伍
子
胥
孙
武
1、吴王阖闾任用楚人伍子胥和齐人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
吴
王
夫
差
自
乍
兵
器
”
吴越争霸:
春秋霸主
2、吴王夫差时,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
越王勾践剑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动
脑
筋:
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1、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齐桓公
春秋
战国
晋文公
楚庄王
本课小结
秦穆公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对诸侯争霸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
D.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课堂练习
C
2.下列历史人物中,不是春秋时期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王嬴政
课堂练习
D
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是春秋五霸中的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
课堂练习
B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课堂练习
A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西周时,遇到敌情靠烽火台传信报警。周幽王昏庸无道,为了取悦王妃褒姒,竟下令燃烽火。
后来,戎族真的来攻西周。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有再来救援。结果,幽王被杀。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认识与了解
1.使学生掌握春秋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
3.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战国时期铁农具复原图
《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讲授新课
牛
耕
图
讲授新课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农业发展迅速。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二
讲授新课
观察和思考
王室衰微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
讲授新课
阅读下列资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三
观察与思考
讲授新课
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讲授新课
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攘夷”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dí)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讲授新课
地理条件:
靠海,盛产鱼盐
管仲改革:
(1)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改革军制
(3)“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召集诸侯会盟
国富兵强
称霸方式:
“周天子派人参加”说明了什么?
→天子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讲授新课
齐桓公
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讲授新课
看图说史
1.重耳流亡
讲授新课
2.
楚成王的礼待
讲授新课
3.晋军“退避三舍”
讲授新课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讲授新课
动
脑
筋
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以变求强
讲授新课
春秋争霸形势图
讲授新课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课堂小结
生产力发展
周王室衰微
诸侯崛起
,进而争霸
经济
政治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随堂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随堂训练
(1)春秋时期。
(2)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3)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霸主。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
春秋争霸。
【学习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第二部分“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一、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材料一
牛耕
铁器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3.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二、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影视中的历史】
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1.影片所示的“春秋”时期属于哪个朝代?春秋时期有哪些诸侯先后成为中原霸主?春秋战国的纷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
2.在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中,东迁后的周平王,摄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
3.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
春秋无义战。——孟子
4.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
第二组:连环画
第九集
第十一集
第十三集
第十七集
5.“第一集”的主人公是谁?
“楚庄王图强”后打败哪国军队做了春秋霸主?
6.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的成语出自春秋时期,请你说出一个来,结合图片,谈谈你的感悟是什么?
【自主建构】
【直击中考】
1.(2015 江苏镇江)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2015 湖北孝感)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3.(2015 江苏宿迁)《国语 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
4.(2015年·山东省聊城市)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5.(2015年·青岛)2014年5月6日,为期一周的安徽省颍上县第九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下列哪为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A.秦孝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6.(2014 山东聊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
7.
(2015·山东东营)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8.(2015年·辽宁省沈阳市)右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A.经济的发展
B.战争的需要
C.运输的需求
D.社会的安定
9.(2015·山东烟台)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与哪一制度的衰落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
(2015 山东泰安)“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课后反思】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社会进步生强梦—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
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春秋争霸
1.东周。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2.周王室衰微,诸侯实力强大,不尊天子;分封制瓦解。
3.原因:齐桓公革新图强。晋文公勤于治国,楚庄王重用人才,越王勾践毅力顽强,雪耻复国。
启示: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4.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积极方面: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消极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课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5、齐桓公、晋国军队
6、退避三舍。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善于用人,重视人才;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直击中考】
1.A
2.D
3.
B
4.B
5.D
6.C
7.B
8.B
9.
C
10.A(共27张PPT)
东周
西周
镐京
洛邑
犬戎
河
水
渭
水
周平王东迁
西周灭亡!
东周开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及王室衰微的表现;
2、识记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并探究春秋争霸的影响。
阅读教材P24——26页,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
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结果有哪些?
阅读教材P24——26页,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铁制农具、牛耕开始使用;
兴修水利工程
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行业增多
活跃,市场增多,金属货币使用范围广
阅读教材P24——26页,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势力、地位下降
诸侯崛起,争霸。
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结果有哪些?
原因:
表现:
结果:
海
海
江
水
淮
水
渭
水
河
水
汉
水
西周分封略图
周王城
封国都邑
卫
燕
鲁
齐
宋
吴
越
楚
秦
晋
周
镐京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论语》
海
海
江
水
淮
水
渭
水
洛邑
周
河
水
汉
水
春秋形势图
周王城
封国都邑
卫
燕
鲁
齐
宋
吴
越
楚
秦
晋
王室土地:
方圆千里
方圆百里
王室兵力:
14万人以上
不足1万人
1、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位?
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条件有哪些?
阅读教材P26——28页,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齐桓公
越王勾践
齐桓公
吴王阖闾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齐桓公争霸
条件
称霸方式
1、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2、“尊王攘夷”,
扩充疆界。
召集诸侯会盟:
葵丘会盟
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条件有哪些?
海
海
江
水
淮
水
渭
水
洛邑
东周
河
水
汉
水
卫
燕
鲁
齐
宋
吴
越
楚
秦
晋
春秋争霸形势图
北狄
山戎
楚
齐桓公
天子的信任
诸侯的敬畏
人民的拥护
春秋首霸
材料: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170多个诸侯国,而到了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了。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
1、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大的诸侯国疆域扩大,蕴藏着国家统一的趋势。
阅读教材P31——32页,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1、战国初年,晋国、齐国政治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战役?
2、战国时期,有那几国势力较强?
汉
水
江
水
河
水
淮
水
渭
水
渤海
东海
战国七雄形势图
周王城
封国都邑
临淄
郢
咸阳
蓟
大梁
郑
洛阳
1
2
3
4
5
6
7
齐
楚
秦
燕
赵
韩
晋
田氏代齐
魏
鲁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战役
交战双方
军事策略
结果
齐魏
齐胜魏败
列表归纳
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围魏救赵
魏军攻赵
赵国求援于齐
齐
赵
魏
齐围魏救赵
庞涓快回来救援!
庞涓
PK
孙膑
战役
交战双方
军事策略
结果
齐魏
齐胜魏败
齐魏
魏削弱,齐强大
列表归纳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围魏救赵
减灶计
战役
交战双方
军事策略
结果
齐魏
齐胜魏败
齐魏
魏削弱,齐强大
赵秦
秦国大胜,加速统一进程
列表归纳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围魏救赵
减灶计
离间计
我离间!
白起
廉颇
我坚守不出!你能奈何?
赵王
赵括取代廉颇!
赵括
我天下无敌!
纸上谈兵!
赵括
上党郡
长平
长平之战形势图
汉
水
江
水
河
水
淮
水
渭
水
渤海
东海
周王城
封国都邑
临淄
郢
咸阳
蓟
邯郸
大梁
郑
洛阳
燕
赵
齐
韩
楚
魏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与秦国之间的态
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燕
赵
齐
韩
楚
齐
魏
秦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不同?
城濮大战
(春秋时期)
长平大战
(战国时期)
军队规模
晋2万
PK
楚4万
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一天之内
三年
用兵谋略
退避三舍
反间计
处置败方
只赶跑楚军,不追杀
40余万人多数被坑杀
战争结局
晋军大败楚军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赵军大败
六国再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春秋和战国时期战争有何不同?
时期
目的
规模
影响
春秋
战国
称霸
兼并
统一
用少量军队在短
时间内决定胜负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小组合作
课
堂
游
戏
①卧薪尝胆
请说出本课中,与下列成语/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②一箭之仇
③问鼎中原
④退避三舍
⑤围魏救赵
⑥纸上谈兵
⑦烽火戏诸侯
①越王勾践
②齐桓公、管仲
③楚庄王
④晋文公
⑤孙膑、庞涓
⑥赵括
⑦周幽王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讲我国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争霸战争的情况和作用,其中涉及的战役比较多,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典故记忆各国之间的战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自己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及基本线索,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斗争史实。
2.引导学生识别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成语典故,培养学生收集、阅读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1)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成语典故,讲述成语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奴隶社会的瓦解,表现在政治上,是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雄厚。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2.诸侯争霸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也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3.通过讲述学习管仲改革等,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齐、晋称霸。
3.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二)教学难点
1.分析争霸的胜负因素。
2.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特点和影响。
●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法。
●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设备、投影仪。
(二)素材准备
地图册、战国和春秋时期的形势图、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视频。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同学们,在第6课中,我们介绍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并学习了西周的盛衰,同学们回想一下,东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春秋和战国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教师引出春秋和战国时期是我过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我们今天一起学习
(板书)第8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讲授新课)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这个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周王室的地位下降。一些较大的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他们,他们展开攻势,咄咄逼人,不断进行争霸战争,这种争霸斗争就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
(板书)一、春秋五霸
教师展示“春秋列国形势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著名的“春秋五霸”是哪几位?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板书)1.“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诸侯争霸的实质:
政治上:号令诸侯
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3.齐桓公首成霸业
教师展示“春秋列国形势”图,指导学生找出齐国的位置,阅读课本41页第一段及阅读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齐桓公问什么能够称霸主及其称霸的影响?(请学生代表发言)
(板书)(1)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板书)①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板书)②任用管仲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提示学生了解管仲改革的内容)
(板书)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深得民心(教师解释“尊王攘夷”口号的实质: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板书)4.晋楚争霸
晋文公长年流亡在外,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了国王之后,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的一个强国。而此时的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了黄河流域,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楚晋之间的矛盾最终越来越大。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1页后两段内容,学生讨论思考: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这场战役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有谁能讲述一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退避三舍这种策略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板书)(1)城濮之战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补充和肯定鼓励。晋文公“退避之舍”可谓是一箭双雕,诚信、歼敌两不误。“城濮之战”后,进入晋国称霸的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楚庄王取而代之,做了中原霸主。
过渡: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外,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加入了争霸战争
(板书)5.江南的吴越争霸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指出成语“卧薪尝胆”的由来。
从刚才的学习和思考中,同学们了解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等霸业的过程和不同方式。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春秋五霸各自称霸的优势是什么?)
过渡:在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为了问鼎中原,争当霸主,不惜展开咄咄逼人的争霸战争。经过春秋近三百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周王的地位一落千丈,周王几乎被遗忘,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开始了。
(板书)二、战国七雄
教师展示“战国七雄”图,指导学生指出春秋时期原有的国家:齐、楚、燕、秦,和三家分晋:韩、赵、魏;指出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和战争的目的发生了变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指出战国时期最名的战例,并阅读这几次战争的过程,请学生讲述“围魏救赵”和“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知道这些战争是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的。
(板书)1.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两次战役都是发生在齐国与魏国之间,两国主帅分别是孙膑和庞涓,(相传他们是师兄弟)齐国在两次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成语“围魏救赵”便出于此。
(板书)2.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就是出于此。)
过渡:战国时期,大国之间战争频繁,除了战场上的武力较量外,各国还展开了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
(板书)3.合纵连横
教师展示“战国形势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对照地图,说明合纵和连横的意思。知道这一时期的纵横家。
(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特点:战争频繁。从而讨论这些战争的影响,结合课本45页的“问题探究”,分析这一时期战争的积极影响。
教师最后总结: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年代。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许多成语典故出处的时期,它既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又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
板书设计
第8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
1.“春秋五霸”
2.诸侯争霸的实质
3.齐桓公首成霸业
(1)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①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②任用管仲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
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深得民心
4.晋楚争霸
(1)城濮之战
5.江南的吴越争霸
二、战国七雄
1.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2.长平之战
3.合纵连横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识记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诸侯争霸的情况及其作用。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联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不同特点及其历
学生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预习1.春秋时期,出现了
和牛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手工业的规模扩大,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
交换市场,金属
被更多的使用。3.
、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
和
也先后北上争霸。他们以“
”为旗号。4.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是
,任用
为相。5.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
。二、探究尝试:1简述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1)农业上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兴修水利工程;手工业规模扩大农业化程度提高;商业活动逐渐活跃。(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哪些?第一位霸主是谁?春秋时期晋、楚之间著名的战争是什么?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成语是什么?这一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影响?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战争:城濮之战 成语:退避三舍。影响:①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灾难。②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③促出现了民族交融。三、四、
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时期开始于( C )A公元前841年
B公元前771年C公元前770年
D公元前476年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他就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3.“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巩固了周王室
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促进民族交融。4.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统一
D、适者生存5.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大变革
B.大一统C.民族政权并立
D.专制皇权加强6.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争霸战争频仍。这一时期,下列诸侯称霸的先后顺序是(
①晋文公
②齐桓公
③楚庄王
④秦穆公A.
B
C.
D.
7.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江山改名换姓,是常有的事。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盘庚迁殷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西周末年发生的一件事和这则故事很相似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烽火戏诸侯)有哪位同学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烽火戏诸侯的教训是极其惨重的周幽王的权威一落千丈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你认为本课的重要知识有哪些?仔细阅读教材,请在书中用彩色笔标记出来。三、探究尝试——要求:交流讨论自学中的疑难、疑惑,一般是先一对一讨论,有质疑和分歧再在组内大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适时请教老师。歌谣记忆:春秋农耕铁农战国时期遍大地。春秋末年采用农耕,农业史上大革命。齐国君主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四、达标检测——要求:在自主的前提下,完成当堂训练。自主完成后,小组进行核对、质疑、探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共25张PPT)
目标导航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2、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3、知道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重点)
4、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典故,激发学生书立远大理想和为实现理想不畏困难的恒心毅力。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周王势力变化表〗
春秋争霸的原因:
周王室衰微,诸侯王有很大的势力
周王城
各诸侯国都城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另一说
春秋五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宋襄公
晋文公
楚庄王
齐桓公
周王城
各诸侯国都城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另一说
一、
问: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P34—35
1.经济:
齐国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
利
2.政治:
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3.外交:顺应政治形势,打起“尊王攘
夷”,的旗号
问: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
公元前651年,召集诸侯“葵丘会盟”
齐
桓
公
称
霸
二、问鼎中原
晋
楚
1.
重耳流亡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看
图
说
史
城濮之战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越王勾践:
富国强兵的关键:
任用贤能,革新强国---革新
遵守诺言,跃居霸主---诚信
改过自新,问鼎中原---努力
忍辱负重,雪耻复国--毅力
楚
秦
韩
魏
赵
燕
齐
燕
齐
赵
燕
齐
魏
赵
燕
齐
韩
魏
赵
燕
齐
楚
韩
魏
赵
燕
齐
燕
齐
魏
燕
齐
韩
魏
燕
齐
楚
韩
魏
燕
齐
秦
楚
韩
魏
燕
齐
赵
秦
楚
韩
魏
燕
齐
楚
晋
齐
秦
燕
三家分晋
战
国
七
雄
1
2
3
4
齐
5
6
7
读图填图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齐楚秦燕韩赵魏
东南西北到中间
三、合众连横
1、“战国七雄”分别是?
齐、楚、秦、燕、赵、魏、韩
2、什么是“合纵”?什么是“连横”?
“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
“连横”——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合
纵
著名纵横家: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连
横
合纵: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连横: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连横
材料:(秦王)阴遣谋士赍(j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wèi)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2)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合纵失败!
秦国壮大!
(3)秦采取连横策略
(1)秦用贿赂、威胁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
哪国将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为什么?
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实质是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积极
推动
社会
发展?
阻碍
社会
发展?
争霸进一步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知识结构
春秋争霸
战国兼并
春秋战国的纷争
1、战国七雄:
2、策略
1、春秋五霸
2、最先称霸的(原因、标志)
3、问鼎中原
东周春秋和战国,
五霸七雄在其中:
五霸齐宋晋秦楚,
最先称霸齐桓公,
问鼎中原楚庄王,
退避三舍晋文公;
晋国分裂韩赵魏,
齐楚秦燕共七雄。
课后作业
完成第7课的历史练习
你知道这些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吗?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纵横捭阖
老马识途
管鲍之交
纸上谈兵
一鸣惊人
完璧归赵
围魏救赵
负荆请罪
东施效颦
毛遂自荐
……
1.
重耳流亡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看
图
说
史
城濮之战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盟会,周天子派代表参加。
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西周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着它,是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凭证。楚国楚庄王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含义】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权力的象征
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春秋的
楚庄王(晋楚争霸)
再见(共14张PPT)
东周
西周
镐京
洛邑
犬戎
河
水
渭
水
周平王东迁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及王室衰微的表现;
2、识记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并探究春秋争霸的影响。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因鲁国编年史
《春秋》而得名
因各诸侯国连年
相互战争而得名
阅读教材P24——26页,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
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结果有哪些?
阅读教材P24——26页,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铁制农具、牛耕开始使用;
兴修水利工程
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行业增多
活跃,市场增多,金属货币使用范围广
阅读教材P24——26页,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势力、地位下降
诸侯崛起,争霸。
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结果有哪些?
原因:
表现:
结果:
1、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位?
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条件有哪些?
阅读教材P26——28页,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齐桓公
越王勾践
齐桓公
吴王阖闾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齐桓公争霸
条件
称霸方式
1、靠海,盛产鱼盐
2、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3、“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召集诸侯会盟:
葵丘会盟
2、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170多个诸侯国,而到了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了。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
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3、大的诸侯国疆域扩大。
2、促进各民族间交融;
齐桓公
吴王阖闾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1、春秋时期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有哪些?
2、说出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至少四位)
3、你能说出春秋争霸战争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吗?(共36张PPT)
温故而知新
上图是西周形势图,请问图中“晋、卫、宋、鲁、齐、燕”指的是什么?
它们的由来与西周什么制度有关?
西周形势图
东周早期形势图
如图,东周早期形势图与西周形势图相比,除了诸侯国的数量增多外,图示还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呢?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
奴隶
社会
周平王
东迁洛
因鲁史《春秋》而得名
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
阅读书本p27,找一找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
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了解经济发展的情况。
农业:可以从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等方面去了解;
手工业:可以从各个具体的行业去了解;
商业:可以从商业城市、货币等方面去了解。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管子》记载:春秋时
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上:劳动工具改进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变
使用耒耜骨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上:耕作方法改进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活动与
探究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青铜业
春秋珍品莲鹤方壶
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冶铁业
冶铸业成就有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纺织业和漆器
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商
业
3、商业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除了发展经济以外,各诸侯国还通过什么方式说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对当时的周王室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仔细观察表格,能否从中得出周王室的困境是什么?
1.王畿的面积大为缩小。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
的军事力量也益丧失。
3.经济贫弱。
二、王室衰微
周王室的困境:
周王室势力大减
二、王室衰微
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平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诸侯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政令征战自诸侯出。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两则材料又反映了周王室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二、王室衰微
红色横线标出的内容,又反映了当时周王室面临的一种什么变化?
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二、王室衰微
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1、周王室势力大减
2、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3、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阅读下列资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政令征战自诸侯出”
三、诸侯争霸
2.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诸侯争霸的局面
周王室衰微,
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口、财产和政治上对别的诸侯国的支配权。
三、诸侯争霸
3.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取得政治上的优势,以什么为口号,进行争霸?
“尊王攘夷”
4.从这个口号,你可以解读出哪些历史信息?
楚庄王
齐桓公
晋文公
齐桓公
越王勾践
三、诸侯争霸
5.你知道春秋时期有哪些霸主吗?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
他们当中,谁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呢?
齐
齐桓公能够首霸的原因是什么
2.管仲改革
1.自然条件优越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认。
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管仲
管仲改革内容:
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齐
桓
公
首
霸
3.打着“尊王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影响:
三、诸侯争霸
齐
晋
楚
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
晋
文
公
称
霸
退避三舍
三、诸侯争霸
城濮之战
争霸战争
晋文公又是怎样称霸的呢?也是像齐桓公那样通过会盟成就霸业的么?
越
吴
齐
晋
楚
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吴
越
争
霸
三、诸侯争霸
你知道越王勾践的故事吗?
启发:
只要发奋图强,弱国也可以变成强国,打败曾经的强国。
一个人遇到失败,不可怕,只要能有理想,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精神:
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图强、坚定意志、永不言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三、诸侯争霸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结合所学知识,对照两张地图,思考: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
活动与
探究
评价春秋争霸的影响?
春秋争霸的消极影响:
春秋争霸的积极影响
: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1、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
2、加速了旧制度的瓦解,有利于新制度的确立;
4、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3、促进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春秋争霸的实质:
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三、诸侯争霸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王室衰微
3.诸侯争霸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动荡的春秋时期
1.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3.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4.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春秋时期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霸主。(共29张PPT)
重点默写:
1.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哪个朝代?
2.列举两件商朝著名青铜器
3.甲骨文是哪个朝代发现的?它的发现有何意义?
重点默写:
1.
朝代:商朝
2.商朝著名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
发现:清朝。意义:甲骨文是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有深远影响。
一鸣惊人、楚王问鼎
(楚庄王)
讲故事:
一鸣惊人:楚庄王
/楚国大鸟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终成霸主。
楚王问鼎:行军经洛阳朝觐周天子,问鼎轻重大小,
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挑衅。
讲故事:(楚庄王)
思考:西周时期,诸侯对周天子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习目标:
1.
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及王室衰微的表现;
2.
识记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并探究春秋争霸的影响。
3.
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
东
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战
国
春
秋
因鲁国编年史
《春秋》而得名
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金属货币越来越流通
冶铁业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勾践剑
漆木豆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周礼·考工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力,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非常著名。
《管子·地数》载齐国“聚庸而煮盐”。
《战国策·东周》载齐桓公“宫中七市”。
1990年三门峡虢(guo)国(春秋中期为晋国所灭)墓地出土的玉茎铜芯柄铁剑图片
春秋时期的
经济发展
孔子弟子
冉伯牛
名耕。
晋国力士名牛子耕。
春秋时期的
经济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推广。
春秋时期的
经济发展
生产工具的改进
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畜力代替了人力)
思考
铁器、牛耕的使用,它的意义何在?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物质文明: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铁犁、牛耕的使用,有利于开垦荒地
铁犁、牛耕
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西周道路纵横交错,把土地分割成方块,形状像“井”,称为井田制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井田制下的剥削方式:奴隶主剥削奴隶
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度转化的重要时期。
封建时代剥削方式:地主阶级剥削农民。
生产力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变化的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随之变化。
分封制瓦解
名称
土
地
兵
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直辖方圆百里
直辖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
思考:
东周王室实力与西周相比有什么变化?
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
课后活动问题1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诸侯争霸
原因:
口号:
霸主:
诸侯争霸
原因:王室控制力减弱,各国发展不平衡。
口号:“尊王攘夷”为什么?
霸主:谁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为什么?
秦
晋
卫
燕
齐
鲁
宋
楚
吴
越
周
河
渭
济
淮
汉
江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周王城
各诸侯国都城
西周后期形势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宋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春
秋
五
霸
秦
晋
卫
燕
齐
鲁
宋
楚
吴
越
河
渭
济
淮
汉
江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周王城
各诸侯国都城
春
秋
五
霸
动脑筋:
齐国能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1、地处山东,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3、训练军队,
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号令诸侯。
谈想法:
《孟子·尽心下》云:“春秋无义战”,认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没有道义的战争。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有人认为春秋争霸战争既促进了我国局部统一,也促进了民族交融。当时,它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哪些少数民族的交融?这种交融有何意义?
讨论
春秋争霸的影响
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故事会
1.
重耳流亡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故事会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重耳流亡
退避三舍(晋楚)
重点默写:
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社会变化?
(经济上、政治上)
重点默写:
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社会变化?
经济上: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政治上: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强大起来,展开激烈地战争。
1.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D
D
课堂检测
3.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4.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