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句段解读,质疑探究。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叶老的人格魅力。
(二)句段导读
1.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明确:从这一个量词的修改,就可以看出叶圣陶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用词的准确,态度的认真和严谨。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明确:“佛”,轻轻擦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激。
3.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跟踪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明确:文字优美,清新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看到爬山虎的独特感受,生动而形象。对美丽爬山虎的描写可以衬托出作者的好心情,以及对叶圣陶先生的好感。
4.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色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明确:这是作者第二次提到院里那片绿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爬山虎,同时也是通过爬山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我”通过与叶老的交谈,不仅感到叶老亲切随机,而且由衷地敬佩叶老渊博的学识,海纳百川的气度,多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5.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明确:这句话点题,说明叶圣陶先生对“我”影响之深,激励“我”在写作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质疑探究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思考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1.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明确:一是作者自从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
2.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什么?
明确:作者不仅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侯的。
3.从作者列举的记得最清楚的一处修改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看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时是多么认真仔细,从字里行间中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叶老的敬佩之情。
(四)感悟写法
借景抒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作者两次写到爬山虎,通过对爬山虎的生动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该写作特点关键在于对所描写的景物要有深刻的独特感受,情与景要互相协调,情由景生,景促情发,这样情与景相生相成,才能产生独有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由于含义深刻的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比较多,因此内容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课文要表达的是对叶老人格的赞扬,而这种赞扬则是在委婉地写爬山虎特点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学习写作方法,来感受叶老的伟大人格。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绿着”。我的体会是:这句话与题目相呼应,含蓄地写出了作者15岁时那个夏日午后的事情一直留在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从这一句话我体会到当时作者才15岁,还是个孩子,他从与叶老的交往中懂得了作文和做人的道理,但对这些道理还只是模模糊糊的,不是很清楚。这一点,作者写得特别真实。
1.多音字。
仔 肖
糊
2.近义词。
增添——增加 居然——竟然
摇曳——摇晃
秘诀——要领
推荐——介绍
楷模——榜样
闪烁——闪耀
确切——准确
蕴含——包含
3.反义词。
认真——马虎
具体——抽象
温柔——暴躁
简短——冗长
融洽——隔阂
拘束——大方
莫名其妙——显而易见
模模糊糊——清清楚楚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写叶老为“我”认真批改获奖作文,“我”深受感动。
第二段(第6-9自然段):写“我”到叶老家做客的情景。
第三段(第10自然段):写与叶老的交往让“我”十五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5.课文中心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
( http: / / www.21cnjy.com )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邀“我”到家中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经历,表现了叶老作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与人品。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规范、删掉、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懂得学作文得先学做人。
二、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教学难点
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活中有太多的往事让我们记忆犹新,它们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一块块碎玻璃,当回忆的阳光扫过,就会瞬间发光。爬山虎,并不是十分罕见的植物,作者都对它印象深刻,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小组内交流学习的收获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三)学情检测
1.初读感知
(1)题目解析
本文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那片绿绿的爬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爬山虎为藤本植物。“那片”是指叶圣陶家里那一墙爬山虎,暗示这是一篇回忆的记叙文,课文以此为题,表现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情怀。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2)给生字正音,理解新词,指导书写“篇、翱、糊、删、智、昏、燥”等生字。
2.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写了什么。
(2)课文写的是什么?是不是状物类的文章?
明确: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肖复兴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不是,是记事类文章。
(3)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明确:叶圣陶先生改得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4)课文哪句写出了作者对叶圣陶的印象?
明确:我虽然未见过叶圣陶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5)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给“我”改作文,并邀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我”到家中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老批改作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