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之旅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之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9-12 17:2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1.描述水(H2O)的组成和构成
2.化学变化的实质
3.镁条燃烧的实验现象和文字表达式课前回顾判断镁条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热 C、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D、镁为银白色快速判断第二节 化学之旅一、从问题开始 1785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用电火花使空气中氮气跟氧气化合,并继续加入氧气,使氮气变成氮的氧化物,但至终残余有1%的气体不跟氧气化合,当时就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气体,百余年后,英国物理学家雷利于1892年发现从含氮的化合物中制得的氮气每升重1.2505g,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在相同情况下每升重1.2572g,虽然两者之差只有几毫克,但已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雷利没放过这一位小差异,他与英国化学家拉穆塞合作,终于发现空气中还存在一种性质懒惰的气体——氩。1904年获诺贝尔奖。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 (Robert Boyle,1627—1691) 300多年前,英国年轻的科学家波义耳在化学实验中偶然捕捉到一种奇特的实验现象,有一天清晨,波义耳正准备到实验室去做实验,一位花木工为他送来一篮非常鲜美的紫罗兰,喜爱鲜花的波义耳随手取下一块带进了实验室,把鲜花放在实验桌上开始了实验,当他从大瓶里倾倒出盐酸时,一股刺鼻的气体从瓶口涌出,倒出的淡黄色液体冒出白雾,还有少许酸沫飞溅到鲜花上,他想“真可惜,盐酸弄到鲜花上了”,为洗掉花上的酸沫,他把花放到水里,一会儿发现紫罗兰颜色变红了,当时波义耳既新奇又兴奋,他认为,可能是盐酸使紫罗兰颜色变红色,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他立即返回住所,把那篮鲜花全部拿到实验室,取了当时已知的几种酸的稀溶液,把紫罗兰花瓣分别放入这些稀酸中,结果现象完全相同,紫罗兰都变为红色。由此他推断,不仅盐酸,而且其它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变为红色。他想,这太重要了,以后只要把紫罗兰花瓣放迸溶液,看它是不是变红色,就可判别这种溶液是不是酸。偶然的发现,激发了科学家的探求欲望,后来,他又弄来其它花瓣做试验,并制成花瓣的水或酒精的浸液,用它来检验是不是酸,同时用它来检验一些碱溶液,也产生了一些变色现象。 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烤干,这就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波意耳这项重大发明是在1646年,直到几百年后的现在,仍在普遍采用。所以,我们今天能十分容易地检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这应该感谢伟大的波义耳!
C60金刚石石墨科学探究的环节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并进行实验4、收集证据5、解释与结论6、反思与评价在一次紧张的实验中,放在实验室内的紫罗兰,被溅上了浓盐酸,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然后插在花瓶中。过了一会波义耳发现深紫色的紫罗兰变成了红色的。这一奇怪的现象促使他进行了许多花木与酸碱相互作用的实验。由此他发现了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烤干,这就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波意耳这项重大发明是在1646年,直到几百年后的现在,仍在普遍采用。所以,我们今天能十分容易地检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这应该感谢伟大的波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