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第1章)含解析【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第1章)含解析【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3 09:13:11

文档简介

2017-2018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含解析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达标训练
1.(2017·天津高一检测)“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
A.内阁制度
B.丞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解析】选B。胡惟庸是当时的丞相,朱元璋制造胡惟庸案的真实目的在于通过此案,废除丞相制度。丞相制度被废除,大大加强了皇权,故选B。
【拓展延伸】丞相制度被废除的利弊
(1)丞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另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
(2)废除丞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权有利;但废除丞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等突出弊端。
2.(2017·杭州高一检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亲自处理各部门的政务,每日都必须要批阅很多奏章,为此明成祖 (  )
A.设置内阁
B.废除丞相
C.将内阁设为正式机构
D.设立三省六部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和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丞相后,导致政务繁多,因此明成祖设立内阁以改变这一弊端,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C说法与史实不符,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可以排除;D说法是唐朝时期的中央官制,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
3.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
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④内阁能够参与决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和决策机构,只是供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故①④错误;选B。
4.(2017·温州高一检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  )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提取材料信息“青海军事兴,始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机房”可得①;再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因此②③错误,④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C。
【补偿训练】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中书门下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选D。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可见军机大臣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仅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因此选择D。
5.《清文献通考》记载: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政策,为实践该政策,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 (  )
A.军机处
B.理藩院
C.宣政院
D.总理衙门
【解析】选B。A为行政机构;C为元代设立的管理西藏军政事务的机构;D为近代外交机构。
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 为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前有丞相,改制后却没有了丞相,所以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是在明太祖时期。而明太祖废除丞相的目的则是要加强君主的权力。第(2)题军机处设置的时间是在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是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而不敢做出任何更改。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产物,不是“盖隐然执政之府”。第(3)题从明初废丞相到设立内阁,再到清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说明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答案:(1)明太祖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2)时间:清朝雍正帝时。影响:提高了行政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3)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2017-2018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含解析
达标训练
1.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  )
A.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
B.分封制
C.实行禅让制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解析】选D。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A是决策方式;B实行于西周;C出现于原始社会。
2.(2017·黄山高一检测)商汤伐夏时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  )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
B.神权长期被政权控制
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
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
【解析】选C。所给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占卜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定国家大事,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神权长期被政权控制,故B错误;从所给材料看,只是体现了所涉及的人物都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从本质上看,也就是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故C正确;所给材料没有涉及借武力强化统治的信息,故D错误。
3.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制度是 (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解析】选B。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故“天下归周”体现的是分封制。
【补偿训练】
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选C。山东简称鲁,源于西周分封的诸侯国鲁国,故选C。河南、河北、吉林分别简称豫、冀、吉,都与分封制无关。
4.据《史记》记载,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受封建立诸侯国鲁国。按照宗法制,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
【深化点拨】大宗和小宗是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姬姓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5.夏、商王位的传承多实行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而周代强调“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 (  )
A.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C.宗法体系逐步完备
D.家国体制正式确立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从夏商时期王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继承可以“兄终弟及”或是“父子相传”到周代严格规定“嫡长子继承制”,说明宗法体系的发展日益严密、完备,更有利于维护家族的稳定,故C正确。
【拓展延伸】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1)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
(2)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祭祖扫墓等。
(3)思想观念:“忠”“孝”伦理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南宋]郑樵《通志》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 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 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答本题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将其与所学知识结合。第(1)题从材料内容直接得出是分封制;第(2)题第一问从材料内容很容易得出;第二问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答案:(1)分封制。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制度: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017-2018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含解析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达标训练
1.(2017·吉林高一检测)《秦律》规定,有事必须以公文的形式书面请示,不得口头请示或托人代达。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
A.维护国家统一的行政手段
B.确保行政信息的真实性
C.构建君主专制的纠错机制
D.保障皇帝政令畅通无阻
【解析】选D。材料内容不能直接起到维护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作用,故其根本目的不是维护国家统一,故A错误;材料中仅强调公文必须以书面形式上呈,确保信息真实性,但不是其根本目的,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建立君主专制的纠错机制,故C错误;材料内容对官员请示方式做了要求和规范,其根本目的是保障皇帝政令畅通,故D正确。
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最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办事效率
B.加强皇权
C.限制地方权限
D.扩大中央权限
【解析】选B。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大创新。它通过分散相权,相互牵制,最终有利于集权于君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化点拨】三省六部职权互相牵制,互为补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它表明封建国家的专政机构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3.(2017·贵州高一检测)魏晋时的中书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门下省原本只是充当皇帝秘书的机构,后来权力逐渐增大,进而演变成了国家的核心机关。这反映 (  )
A.君主的权力被削弱
B.国家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C.专制下的权力转移
D.秘书机构权力过度膨胀
【解析】选C。为了加强皇权,皇帝重用身边做秘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等工作的人分割宰相权力,与材料中“原本只是充当皇帝秘书的机构……进而演变成了国家的核心机关”相符,故C正确。
4.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分割宰相的权力,以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北宋设 (  )
①参知政事
②三司使
③通判
④枢密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宋太祖实行二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即设置枢密使掌管军事;设置三司掌管财政;丞相只保留行政权。因此①②④均正确。通判是监察地方的官员。故选B。
5.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解析】选A。在中央集权制度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丞相权力过大,就会威胁到皇权,所以历代皇帝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权,而分权就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法。C是表面现象,A才是本质反映。
6.右图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选B。图示中的刺史一职源于西汉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州部,各州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故应选B。
7.中国古代,最有利于人才选拔,扩大统治基础的选官制度是 (  )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卿世禄制
【解析】选A。科举制依据才学,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既保证了人才的选拔,也有利于笼络社会各阶层参与封建王朝的统治,故A正确。
【补偿训练】
(2017·太原高一检测)在科举制度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做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  )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解析】选B。根据材料“考中秀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可在乡村里做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不属于官员队伍,故A错误;根据材料“考中进士或举人……考中秀才……”可知,科举制下,根据自身才能不同,各有不同的归宿,有利于人才相对合理流动,故B正确;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而不是固化社会等级,故C错误;材料突出科举制下人才的流动,而非科考的内容,故D错误。
8.(2017·濮阳高一检测)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史学家说:“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则认为它“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材料中选拔优秀分子的办法是
 (  )
A.九品中正制
B.禅让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解析】选C。题干中“用统一的标准来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是指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扩大了统治基础,但是到封建社会晚期则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符合题意的是C;A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B、D不符合题意,排除。
9.下列选项中有关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实行于汉初和元朝
B.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对中央集权所起的作用截然相反
C.两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实施均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朝的教训
D.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均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并被此后历朝沿用
【解析】选D。题干中前一幅图是汉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年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后一幅图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所以A正确;汉初的封国制后来酿成了七国之乱,威胁到汉朝的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而行省制度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正确;两者都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朝的教训,故C正确;行省制度是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创新,故D错误,选D。
10.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价值。
【解析】第(1)题汉代和魏晋时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官制度分别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关于科举制的进步性,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答。第(2)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影响。科举制的借鉴价值是,人才流动制度化,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2017-2018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达标训练
1.(2016·浙江4月学考真题)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位于今天的 (  )
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
B.闽南、两广一带
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
D.宁夏、陕西一带
【解析】选A。本题考查秦扩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疆域的措施,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的地区开辟了“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解析】选B。公元前221年,秦国攻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3.(2017·浙江4月选考真题)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
【解析】选A。“汉承秦制”是指西汉建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后,基本继承秦代的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正确。刺史制是汉代创立的地方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B、D错误;封国制是开始于商周时期的,不是秦朝始创,C排除。
【补偿训练】
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
A.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C.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D.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
【解析】选D。封建集权政治的特点是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从中央,中央听命于皇权。郡县的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不得世袭,这保证了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选D。
4.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解析】选B。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确实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三皇五帝有关,他认为自己功绩超过了三皇五帝,故而起了“皇帝”称号,并非要立志效法古代明君。A、C、D符合史实,故选B。
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性与连续性的是 (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解析】选B。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制,影响深远,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正确答案为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
——王夫之《读通鉴论》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根据材料“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合理性。
答案:郡县制的实行,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避免了因地方权力过大而出现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为历代王朝沿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