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具学具】
PPT课件,生字卡片。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反馈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我国著名的作家、学者有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们认识多少呢?(叶圣陶、老舍等)
你们和这些作家、学者面对面交谈过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学者,还采访他们家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PPT课件显示季羡林图像和文字介绍)你们想知道他们都谈了些什么吗?那就快打
开课本,一睹为快吧!
2.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借助工具书,学习3个生字,扫清其他阅读障碍。要求读准字音(尤其注意文中的多音字),力求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2.思考:季羡林对于读书有哪些认识(提出了哪些见解) 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
3.检查初读情况。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教师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
②季羡林对于读书有哪些认识(提出了哪些见解)
○读书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要背诵古诗文,进行阅读积累。
三、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如,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在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可行吗?苗苗的爸爸打她对吗?学生偏科与任课教师有关系吗?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们能成为“三贯通”的人才吗?……
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闲书就是指不是课本的书。苗苗看的《水浒传》,季老小时候读的《三国演义》《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都算闲书。)
(2)看来很多家长都把读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书称为“闲书”,言外之意就是没用的、浪费时间的书,所以苗苗和季老都要偷偷地读。那季老今天为什么还主张看闲书呢 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3)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PPT显示——
(4)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诗人杜甫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请你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位人物,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
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3.自由读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模拟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4.同桌分角色读文,互相评价优劣。
5.上台表演朗读。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组织同学进行评价。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小结: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六、课堂总结,扩展学习。
1.这篇课文与其他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式—一访谈录)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3.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本节课主要是在第四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朗读、感知认识这种新文体的,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先让学生品味人物特点,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然后再进行角色朗读,使学生读得入情,读得自然。
课堂上,也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取舍,只是抛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得到提升。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反馈交流,统一认识,是课堂教学的总体思路和教学方法。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访谈中如何礼貌地请教、如何文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耐心地倾听对方的表述等,教会学生学习一些采访的技巧,用于指导课外的综合性学习。课堂上还可做一些拓展,如,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做一份访谈记录等。
我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远很远。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早学比晚学好
学习古文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