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9.2新兴力量的崛起含解析
9.2新兴力量的崛起
达标训练
1.(2017·福州高一检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迈出西欧国家联合第一步的是成立了 (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共同体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A正确。
【补偿训练】
1949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发表了著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冰解冻”谈话。他说:“我决心要以德法关系作为我的政策的一个基点……和法国的友谊将成为我们政策的一个基点,因为它是我们政策中的薄弱环节。”阿登纳的用意主要在于 ( )
A.推动法德和解,谋求欧洲联合
B.麻痹法国政府,借机东山再起
C.反省战争罪责,取悦法国人民
D.获取政治资本,稳定国内局势
【解析】选A。普法战争后法德两国的矛盾成为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大国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在美苏争霸的威胁下,德国总理阿登纳认识到法德联合的必要性。法德和解成为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故A正确。
2.(2017·枣庄高一检测)《西方文明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写道:“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文中所指的“文明”行为是 ( )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C.成立欧洲共同体
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选C。“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是指世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欧洲成立了欧共体。故应选C。
【补偿训练】
朱立群教授在其文章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报告彰显了欧洲国际观念的和平与合作的性质……追求在有效的多边主义基础上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安全与合作的世界”“一个强大与和平的欧洲,是推动全球治理、实现国际体系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以上材料可以用来探究 ( )
A.世界一体化的意义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影响
C.欧洲一体化的意义
D.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影响
【解析】选C。题干材料强调欧洲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安全与合作的世界的认识,这正是欧洲一体化的意义,故选C。A、B、D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
3.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诸因素中不包括 ( )
A.西方国家的扶植
B.民主化改革
C.重视科技教育
D.主动改善对华关系
【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再次迅速崛起,其原因包括美国的扶植、民主化改革、重视科技教育等,并不包括改善对华关系,改善对华关系时日本已经崛起了,故D符合题意。
【深化点拨】日本在战后经济崛起的根本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并非美国的扶植,而是日本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4.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表明 ( )
A.日本正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日本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国际格局由冷战对峙到多极鼎立
D.美国逐渐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
【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日本跟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知,日本逐渐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追随美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故A正确;B错在“已经摆脱”,故排除;据题干时间“1972年”可知,此时仍然处于冷战对峙时期,而且题干材料只是反映了日本的状况,不能说明多极鼎立,故C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日本方面,没有体现美国,故D错误。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经济发展后,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 (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B.日本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C.它们在政治上不再追随美国
D.加强了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
【解析】选A。欧共体、日本经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崛起,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使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故A正确;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但其仍是世界经济中心,故B错误;当时西欧和日本在政治上仍追随美国,故C错误;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6.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这一运动
(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解析】选B。不结盟运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崇尚独立自主,有利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B。
7.有人说,在两极格局的大环境下,酝酿出了多极化趋势的胚胎。下列促使多极化趋势开始的因素有 ( )
①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①②③都是促使多极化趋势开始的因素,故选D。
【拓展延伸】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1)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但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3)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大事记: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大的实力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同年,美国开始制定欧洲经济援助计划;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缔结《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
欧洲
20世纪50年代,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相继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日本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到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中国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
(2)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依据材料二指出其主要表现。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解析】第(1)题,由“以美国为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可分析得出答案,注意“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两个层面。第(2)题依据材料归纳多个力量中心即可。第(3)题注意趋势,材料一体现两极格局,材料二体现新兴力量中心的出现,注意从中归纳。
答案:(1)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2)表现: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迅速崛起;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3)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演变(或在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2017-2018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9.1美苏争锋含解析
9.1美苏争锋
达标训练
1.(2017·大同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 )
A.都成为超级大国
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第二次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战后”“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可知,美苏不会发生“热战”,而是进行冷战对峙,故B正确;A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故排除;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排除C;D只看到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故排除。
2.(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某西方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 )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
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
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
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
【解析】选D。本题抓住题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关键信息“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这体现了“马歇尔计划”是为了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而提出的,故D与题干相符。“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1947年提出的,A出现于1949年,故时间不符;B本身说法错误;1955年“华约”建立,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故C的说法错误且与题干无关。
【补偿训练】
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的某一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促使欧洲走向联合
C.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D.缓和了美苏之间的关系
【解析】选C。从漫画可以看出,美国用美元扶持元气大伤的欧洲经济,这一政策正是马歇尔计划。故选C。
【深化点拨】马歇尔计划对美欧双方产生的重要影响
对美国来说,在经济上美国控制了西欧市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使其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市场;在政治上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对欧洲来说,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渡过了困难;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3.《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该文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把冷战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其出发点就是看到了冷战这种不诉诸武力的对抗方式,故C正确。
【补偿训练】
德国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战 (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C.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
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选D。“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原子武器”说明在美苏冷战之下,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避免了核大国之间爆发直接的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我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极权主义”和“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具体含义,并指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及苏联为此而采取的对抗性措施。
【解析】第(1)题,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可知,“新的极权主义”指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转折点主要是推行冷战政策,目标是称霸世界。第(2)题,结合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冷战措施回答即可。
答案:(1)“新的极权主义”指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转折点:开始实行冷战政策。外交目标:称霸世界。
(2)美国措施: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苏联对抗性措施:成立经互会、组建华约组织。
【备选习题】
1.(2016·福建学业水平测试)1947年,公开宣称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的美国总统是 ( )
A.华盛顿
B.林肯
C.杜鲁门
D.尼克松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公开宣称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故C正确。
2.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解析】选C。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所以C的表述是错误的,但符合题意要求。
【深化点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材料二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1)你同意材料一中的观点吗 说明你的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苏联为什么反对马歇尔计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的能力。第(1)题注意材料一的立场:为美国作辩护,回答时主要从冷战的原因入手即可;第(2)题联系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援助的目的回答苏联反对的原因。
答案:(1)不同意。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两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积极反苏、反共。
(2)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因而苏联反对并拒绝参加。2017-2018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含解析
9.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达标训练
1.“(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里“求变之风”是指
(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中国振兴
D.日本崛起
【解析】选A。由“(20世纪)80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巨大的求变之风”等信息可推断是东欧剧变,随后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变为西方倡导的资本主义。B、C、D均与上述条件不符。
2.(2017·合肥高一检测)世界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多极化形成
B.苏联解体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欧洲联盟成立
【解析】选B。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故B正确。
【补偿训练】
1990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在热烈欢呼声中重新获得统一。而当时德国能够完成统一是抓住了一个有利的国际背景,这个国际背景是 ( )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B.欧共体已经发展为欧洲联盟
C.世界各国声援德国
D.苏联等国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严冬
【解析】选D。民主德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处于苏联的控制下,1990年苏联因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步履维艰,为德国统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拓展延伸】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
(1)原因:①苏联、东欧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出现困难;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它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也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外因;
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2)教训:①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③坚持独立自主,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3.两极格局崩溃后,美国试图实现“领导世界”的意图。为此,美国打出的蛊惑人心的旗号是 ( )
A.和平共处
B.单极世界
C.“民主”和“人权”
D.“求同存异”
【解析】选C。美国在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后,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故C与题意相符。
【补偿训练】
瑞士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对右图冷战后发生的历史现象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
A.恐怖主义威胁全球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C.美俄经济竞争愈演愈烈
D.美俄两国再度陷入冷战状态
【解析】选B。美国凭借其强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事优势奉行单边主义,企图通过打击恐怖主义威胁实现美国独霸世界的愿望,故选B。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4.1993年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具体表现不包括 ( )
A.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发挥其在欧洲事务中的大国作用
B.主张与北约合作,默许北约东扩
C.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D.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各国的关系
【解析】选B。本题要求回答的是俄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对外政策不包括的表现,即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普京上任后,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在国际事务中协调与独联体内其他国家的关系,保持在独联体中的地位和影响。采取强硬措施应对国内的分裂主义势力。积极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扩大地区影响,俄罗斯仍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5.(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某班同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查阅了以下相关的书籍。依据你的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多极化趋势加强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多极化格局形成
【解析】选B。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美国史,欧洲联盟,中国道路,战后日本史,俄罗斯。可知,这涉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B正确。
6.(2017·晋城高一检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要“抓住有利时机”、要把握“有利的战略机遇期”等。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美苏争霸使两国实力大减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解析】选A。依据题干信息“改革开放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部环境”,结合所学可知,“有利时机”指的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故A正确;B、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 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是否能够实现其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世界政治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局的变化。第(1)题由材料可以概括出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初期和70年代能否实现战略意图;第(2)题结合改革开放后重大史实回答,注意一定要高度概括。
答案:(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
战后初期,其战略意图基本(部分)实现。体现为: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0世纪70年代其战略意图不能实现。体现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欧一体化、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第三世界崛起,中国国力增强;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自身实力相对削弱。
(2)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③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