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2 16:07:14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习作。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成长故事和学习收获,大家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并把它们记下来。
(二)出示写作要求,选择写作内容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求清楚完整,把自己觉得最有趣或最受启发的部分写具体。
2.读《乌塔》后的感想,要求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3.代替知心姐姐给王虹回信,帮助她解决她的苦恼,注意书信的格式。
(三)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想写的内容。
(四)集体交流写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选题一:成长故事中最有趣或最有启发意义的部分要详细写,尽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选题二:读《乌塔》想到的,首先是课文写了乌塔的什么内容让自己感受最深,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感受和体会。
选题三:读书信,了解王虹的苦恼是什么,怎样过生日才是最有意义的。引导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和做法。
(五)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习作交流、评改。
1.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全班评议。
2.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学到的修改方法和修改符号。
(七)誊正自己的习作。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二.导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对话,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1)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2)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4.拓展练习
(1)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2)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3)鼓励在今后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二)日积月累
1.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2.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4.抄写、背诵名言。
5.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它名言,鼓励平时多加积累。
6.把自己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三)启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2.小组讨论展示的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3.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4.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四)课堂小结
《语文园地七》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没有停止,让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了解他人故事,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我充分把握了语文学习园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快乐作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口语交际”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交流、沟通,学生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清楚流畅;习作时,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学会表达、学会修改等;“我的发现”教学中,我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发现读书方法。“日积月累”不仅积累了课内的名言警句,还向课外延伸;“展示台”更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了学生学语文的渠道。语文园地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际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懂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4.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展示“成长故事”的材料。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读背诵名言,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看法,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字词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情境中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规范、文明。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口语交际”。
二、导学过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时,可以从以下两种做法中选用一种。
1.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之后,商量一下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然后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从教材提供的三个话题中自由选择交流的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评点。
在学生明确选材,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集体评议和教师点拨的作用。
①说自己和别人成长的故事,要说得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吸引别人。
②交流《乌塔》的读后感,可以适当结合自己和身边的实例来谈。
③写回信,要认真读懂原书信,同时想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切实达到帮助他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