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东汉的兴亡

文档属性

名称 3.13 东汉的兴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2 15:28:25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一课一练·达标闯关                
一、选择题
1.东汉在公元25年建立,定都 (  )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南京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汉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故选C。
【拓展链接】光武中兴的由来
“光武”是刘秀的谥号,“中兴”即复兴汉室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即西汉皇族。他在25年称帝,建立东汉。他在位期间,结束了西汉末年至王莽时期的社会动荡、经济残破局面,重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治世局面,使衰败的汉朝重新得到振兴,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帝初年,全国人口仅有1
000多万;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已经达到2
100万;到了和帝十七年(公元105年)时耕地面积达到730多万顷,户籍人口达到5
300万,已经接近西汉盛世水平(5
959万),这个人口数字与后来盛唐时期不相上下。
3.光武中兴的准确含义是指汉光武帝刘秀 (  )
A.颁布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
B.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发展
C.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
D.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解析】选B。所谓“光武中兴”,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三是天下出现盛世局面。B符合题意。
4.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  )
A.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解析】选C。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其中机构改革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因此,C与史实不符,但符合题意。
5.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外戚是封建皇帝的外族,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封建专制制度为他们专权提供了基础,B是造成地方割据的原因,C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直接原因,D是一种表面现象。
【拓展延伸】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影响
(1)外戚与宦官之间多次斗争,轮流掌权,导致东汉后期政治异常黑暗腐败;
(2)外戚与宦官轮番对广大人民进行残酷剥削,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
(3)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削弱了东汉中央集权统治,造成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6.下列关于东汉衰败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东汉统治日益腐败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解析】选A。分析四个选项,B、C、D都是东汉衰败的原因,A是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仁政措施。因此A符合题意。
7.外戚与宦官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使社会混乱,人民遭殃,最终导致
 (  )
A.外戚的实力膨胀
B.宦官得宠,把持朝政
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解析】选C。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替专权,轮流把持朝政,政治黑暗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A、B说法不全面,D发生在东汉建立之前,不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8.东汉后期,广大人民爆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  )
A.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不能主政
B.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赋税、徭役沉重,刑法严酷
D.朝政腐败,时局动荡
【解析】选D。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替专权所造成的统治黑暗、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是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东汉末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D符合题意。
9.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的影响是 (  )
A.因为起义9个月就失败了,所以影响不大
B.使东汉统治者励精图治
C.基本上摧垮了东汉政权
D.消灭了东汉政权
【解析】选C。184年的黄巾起义虽然历时9个月就失败了,也没有消灭东汉政权,但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所以C符合题意。
10.与陈胜、吴广起义相比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有 (  )
①创立宗教组织
②被武力镇压
③推翻了封建王朝
④有组织、有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黄巾起义有“太平道”这个宗教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织,而陈胜、吴广起义中则没有;黄巾起义有组织、有准备,陈胜、吴广起义属临时起义。二者均被武力镇压,且都没有推翻封建王朝。
【拓展探究】比较秦末农民起义与东汉黄巾起义的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是用革命手段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都有起义的必然性。
(2)不同点:秦末起义带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偶发性,而黄巾起义是经过长期酝酿,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行动;秦末农民起义临时采用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做了简单的舆论准备,而黄巾起义创立了“太平道”,运用宗教作掩护,进行了十几年的宣传,组织群众的手段和形式更加高级;秦末农民起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口号,而黄巾起义提出了明确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而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教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材料二 跋扈将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 “建武盛世”的另一个名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跋扈将军说明了什么问题 导致了怎样的恶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1)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2)题跋扈将军说明了东汉中期以后的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答案:(1)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中兴”。
(2)说明外戚专权严重。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东汉和帝即位时10岁,随后的9位皇帝即位时最大的是桓帝15岁,最小的是殇帝1岁,东汉最后10位皇帝平均即位年龄为9.5岁。
材料二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该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童谣的大意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京师震动”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1)题通过题干中的信息可看出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第(2)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童谣的大意为: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暴尸街头;而不正直的奸臣,趋炎附势,欺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有关。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立足所学即可迎刃而解。
答案:(1)问题: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后果:导致外戚宦官专权。
(2)大意: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暴尸街头;而不正直的奸臣,趋炎附势,欺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意思相近即可)原因: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败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
(3)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措施: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共23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1.光武中兴
公元9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即为历史上的“新”朝。
王莽
西汉的灭亡
时间: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刘秀
(光武帝)
东汉的建立
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光武中兴
东汉时张纯说:“(光武)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
——《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龙川文集》卷5《酌古论一》
原因:两汉初年,经济凋敝,满目疮痍。吸取前朝繁民劳众激化矛盾的教训。
措施: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
影响: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出现治世的局面。
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归纳两汉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你怎样评价光武帝?
东汉中期以后,发生了什么?
课堂小练习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
即位年龄
和帝
10岁
殇帝
1岁
安帝
13岁
顺帝
11岁
冲帝
2岁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4岁
献帝
9岁
东汉和帝及以后各帝即位年龄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多股政治力量的角逐
表现:朝廷上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的相互角逐
结果: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致使中央政府更加衰微混乱,政治更趋腐朽黑暗
以民为贵、和谐兴盛
3.黄巾起义
你认为东汉王朝走向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刘秀的“柔道”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有妥协的一面,原先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朝廷出现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
1.它是东汉的首都,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是中
国历史上朝代最多、历时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有
“千年帝都”之称。“它”是(

A.长安 
B.北京 
C.南京
D.洛阳
D
2.刘秀以柔术治天下,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
中兴”的局面。他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A
3.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东汉后期什么
社会状况(

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  
B.农民处于丰衣足食境地
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D.商品经济的繁荣
C
4.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
不同特征是(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共26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_____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西汉灭亡。
王莽
2.东汉建立:
(1)背景:王莽施政加剧社会动荡,引发农民起义。
(2)建立: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_____,史称东汉,他就
是_______。
洛阳
光武帝
3.光武中兴:
(1)目的: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2)措施。
①多次下令释放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
污吏。
③允许北方_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奴婢
少数民族
(3)表现: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
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开始时间:东汉中期以后。
2.原因:继位皇帝年幼,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亲
戚,_____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赖_____除掉外戚,
宦官由此把持朝政。
外戚
宦官
3.影响:
(1)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自然灾害频发。
2.概况:创立太平道的_____于184年领导的一场_____
___________的农民大起义爆发。
张角
有组
织、有准备
3.结果:在_____军队的残酷镇压下,历时9个月的黄巾
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4.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的统治,使其
一蹶不振。
东汉
东汉
【微点拨】
☉易错点: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但没有推翻东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微思考】
“光武中兴”的含义。
提示:所谓“光武中兴”即中兴汉室之意。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二是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三是天下出现盛世局面。
【微阅读】
  时窦太后秉政,后兄大将军宪等并窃威权,朝臣上下莫不附之……及宪兄弟图作不轨,众遂首谋诛之,以功迁大长秋。……由是常与议事。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后汉书·宦官列传》
【解读】外戚、宦官专权局面出现的两个原因:一是外戚和宦官都是豪强地主中最腐朽的集团,他们借助不断膨胀的经济力量,交替专权,把持朝政;二是自和帝开始,皇帝多幼年即位,母后和外戚专权。当小皇帝长大,不甘傀儡境地,往往借助宦官之力夺回权力,而宦官又借机日益壮大。
【图解历史】
成就:建立 A   
出现盛世: B  
A:_____
B:_________
东汉
光武中兴
【知识构建】
  十二生肖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记岁方法。据专家考证,最早完整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出现于东汉。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探讨一下东汉的历史。
【兴盛篇】
材料一 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龙川文集》
材料二 “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1)材料一中陈亮赞颂的是谁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光武中兴”的局面。
措施: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衰落篇】
材料三
皇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图一
(2)你能从图一表格中发现什么问题吗 图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提示:问题:东汉和帝及以后即位的皇帝年龄都偏小;现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3)图二反映的问题会带来什么危害
提示:使社会长期动荡混乱,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材料四 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4)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提示:东汉后期政治极度腐败,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百姓被迫逃亡,时局动荡不安,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反思篇】
(5)通过“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以及东汉走向衰落的表现,你认为当代中国执政党应当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提示:要进一步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以民为本;要关心民众的疾苦,能与人民同甘共苦,给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真正能带领人民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要遏制腐败,化解社会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