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人教)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练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人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12 17:1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1.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国黄海 D.义和团火烧教堂
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3.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近年来,中国皇宫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火烧圆明园 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6.从1858年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下列符合以上条件的条约组合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北京条约》
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有关这段历史的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南京,因为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领土要求
B.19世纪中后期,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圆明园开始成为一处遗址
C.19世纪末,日本人在中国建厂,加大对中国经济掠夺
D.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9.陈玉成侦知武昌里粮草已尽,带领500人夜袭武昌。他率众登上城墙,摇旗大喊:“天兵到了”清军惊慌失措,四散逃命。太平军一举攻破武昌。关于材料中所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②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③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
④“太平军”与洋枪队多次展开激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据新华社报道,流落异国他乡的圆明园7件大理石柱(如图),将在2014年秋,从挪威一家博物馆回归中国,这些石柱精美的纹饰和高超的雕工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的最高水准。那么,这些石柱流失海外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1.1853 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在(  )
A.西安 B.南京 C.永安 D.安庆
综合题
问答题
12.
从1840年-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得工具,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深渊。
请回答(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得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3)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13.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
材料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天,两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一个把口袋塞得满满的,另一个也如法炮制……然后他们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 英国报纸报道:据统计,被劫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磅……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一些拿不走的无价瓷器和珐琅器,竟被打碎。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发生于哪次战争?文中的“夏宫”指什么?
(2)雨果所说的“两个强盗”是指哪两个国家?
(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次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以上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 2.C 3.B 4.B 5.D 6.A 7.B 8.B 9.D 10.B 11.B
12.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2)《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瑷珲条约》;
(3)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妥协退让。
13.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近代列强发动的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6--1860年,英国、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故答案为: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日本侵华战争也可)
14.
(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
(2)英国、法国;
(3)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西方列强标榜自己是“文明人”,实质是一伙强盗;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解析】
1.
据“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可知,后半句应为圆明园惨遭洗劫。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北京西郊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故选B.
本题以美国《纽约时报》为依托,考查圆明园惨遭洗劫;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重大事件。
2.
依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被革命派借鉴,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故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故选C.
本题以“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知识。
洪秀全在桂平金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太平起义,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悲壮地失败了,但是太平天国革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革命,促进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启发和鼓舞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而特别是太平天国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惨痛教训,成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策略的重要来源,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3.
依据“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故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B.
本题以“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为切入点,考查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本题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
4.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中国皇宫文物开始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5.
题干中强调的政权是俄罗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可以证明“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这个预见是正确的。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俄国是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6.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④的BCD三个选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7.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8.
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利.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所以不正确的一项是B。
故选B.
本题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点。
本题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为线索,考查的是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忆并且区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知识点。
9.
据“陈玉成侦知武昌里粮草已尽,带领500人夜袭武昌。他率众登上城墙,摇旗大喊:“天兵到了”清军惊慌失措,四散逃命。太平军一举攻破武昌。”可知,材料中所述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1860年,太平军连克常州、松江等地,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1860年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在青浦大败洋枪队,并打伤了洋枪队统领华尔。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击毙统领华尔,严惩了洋枪队。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③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说法错误。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太平军一举攻破武昌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10.
根据题干给出的“圆明园7件大理石柱”可知直接导致这些文物流失的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1.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
12.
(1)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得第一次较量是中英鸦片战争,当时英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这个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连同利息共9.8两白银;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这个条约一次性割占我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共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3)本题主要考查对清政府本质的认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近代中国同西方列强的较量均以清政府屈辱求和、割地赔款而告终,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因此才能在同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较量中处于劣势。
13.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列强四次侵华战争的知识点,应把握近代列强四次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要熟记近代列强四次侵华战争的有关内容。
14.
(1)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据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可知,的“夏宫”是圆明园。本时间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十二兽首丢失,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3)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丧失的领土和主权增多;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本题考查自己对上述材料的感受,综合能力的分析。上述材料提供的是列强在近代中国前期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签订的《南京条约》以及火烧圆明园的罪行,都是中国曾经经受列强侵略的罪证,它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列强标榜自己是“文明人”,实质是一伙强盗,勿忘国耻,要努力去振兴中华,免受这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