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PPT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资料,了解长征。
2.朗读诗歌,读懂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交流资料。
1.导入:同学们,在70年前,曾有一次伟大的壮举,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共
和国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胜利结束后,
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七律 长征》
(板书课题)
2.解题。(PPT课件出示)
3.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长征的故事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长征的资料。)
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师:让我们一起突破今天学习中的第一道难关:把这首诗读正确。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边读边注意其中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3.在读中正音,认识生字,强调多音字。
4.鼓励读准,强调读诗节奏。
5.教师范读、教读。
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PPT课件出示朗读节奏提示——
6.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7.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PPT课件出示部分词语解释——
2.再读诗句,说说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诗的意思。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出示PPT课件关于诗句的理解——
四、当堂训练,巩固知识。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解释词意:“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三军”。
3.完成课后习题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1.朗读全诗。
2.指名说说诗句大意。
3.导入:真正把诗读得有感情、有气势,还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我们对诗文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那么,领袖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这首诗到底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相信通过后面的学习后,同学们一定能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品读诗句,体会感情。
1.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学生一边读诗,一边体会,在书上画出相关词语,然后小组交流。)
小结: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2.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具体地感受一下红军战士的精神。(学生再读诗句,品悟诗句)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PPT课件相机出示——
3.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事例吗?
学生回答,交流资料后,教师用PPT课件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三、朗读体验,情感升华。
1.同学们体会得真好!大家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在小组里练习感情朗读)
2.指导: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七律 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3.朗读欣赏。
让我们先看一看一段视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演唱会上《七律 长征》视频(濮存昕朗诵)。(PPT课件播放)
4.学生自由模仿试读,小组互读互听,全班齐读,上台表演朗读。在情感朗读中背诵全诗。
四、总结全诗,拓展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诗,感受到了领袖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如今,虽然我们不需要再去用双脚重走那条长征路,但要用长征精神去面对人生的“长征”中的各种困难!从这首壮丽的诗篇中,我们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生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呢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写一写,并收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读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七律 长征》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通过课文的学习,让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排了2个课时,第一课时里完成“交流资料,了解长征”“朗读诗歌,读懂诗意”的目标。第2课时里,把重点放在“品读诗句,体会感情”“朗读体验,情感升华”两个环节上,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品读诗句和情感朗读中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突破本课的重点。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捕捉作者的情感,然后通过看视频,听录音,带给学生极大的震撼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一种磅礴的气势,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诗中,用自己的激情个性地演绎情感。学生个个激情高涨,准备尝试,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由模仿试读,小组互读互听,全班齐读,上台表演朗读。在情感朗读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了全诗。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七律·长征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7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四句要对仗工整。每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泛指全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
▲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非常巧妙。
▲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25
七律 长征
腾
五岭
走
乌蒙
暖
巧渡金沙江
寒
飞夺泸定桥
喜
过岷山
只等闲
英乐
勇观
无向
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