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28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28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2 18:1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教具学具】
PPT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入:在电影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弟兵每到一地,都要主动为当地老百姓做许多好事。因为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这是我们能战胜所有敌人的法宝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板书课题:28
毛主席在花山)
2.揭题: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毛主席在花山干什么?等)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要求。(PPT课件出示)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学,反馈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本课的生字较多,且大部分是不大常用的字,如“碾”、“簸箕”、“沏”、“舀”、“笤”。让学生反复读记,还出示有关实物图片,帮助学生记忆。
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理解大意。
课文中,有些方言词,如“旮旯”,教师予以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词义。
3.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讲了三件事: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4.指名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大胆交流) 
四、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一)师: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为新中国的建立转战南北,夜以继日,指挥了许多叱诧风云的战役,做出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他在人民群众之间的音容笑貌,听到了他为群众着想的肺腑之言,读起来既让我们觉得那么亲切近人,又在心中涌起一份感动。让我们默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把你有体会的地方画出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在旁边简略地写一写。
(二)引导交流。
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你能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1.交流第一件事。
  ①提问:在这件事中主要写了毛主席的什么?(语言) 
  ②默读,划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话。
③朗读毛主席的语言描写,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毛  主席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着想。)
  2.交流第二件事。
  划出课文中毛主席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军民鱼水关系,这也正是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原因之一。也表明毛主席不搞特殊化。)板书:不搞特殊化。(引导时,PPT课件出示毛主席说的语言。)
  3.交流第三件事。
  ①默读思考:毛主席说了什么?怎么做的?请你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画一画。
②提问: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
五、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这篇文章是怎样表现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的?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这说明毛泽东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试想,若没有一种普通群众的情怀,谁去管日复一日的碾米声和村子里有几台碾子?“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这几处细节描写,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他不仅想着群众,而且能做、会做普通群众所做的生活小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事情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这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泽东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上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毛泽东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
本课作为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叙述通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懂,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先出示自读要求,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后,重点组织学生抓住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细读文本,体会情感,然后组织交流讨论: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紧紧抓住那些细节描写,扣住具体的词、句进行体会。总结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法上的特色——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还可以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拓展,布置学生搜集毛泽东的有关资料,阅读关于毛泽东的其他文章,以加深对毛泽东的了解,并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交流平台”做好准备。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毛主席在花山
A.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自查字典自行解决。
  B.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C思考: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28
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