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 台湾课程导入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一、中日甲午战争1、甲午战争:(1)背景: 日本推行“征朝、侵中、霸世界”的大陆政策;(4)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3)重要战役:丰岛海战(开始)
平壤战役、黄海大战(第一阶段)
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第二阶段)(2)爆发:日本出兵朝鲜,继而侵华(1894年);黄海大战中的“致远舰”新课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2、主要战役:新课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平壤战役时间:1894年9月
爱国将领:左宝贵
结果:平壤陷落致远舰部分官兵致远舰直冲敌舰(2)黄海大战新课讲授(1)时间:1894年9月(2)地点:黄海海面(3)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4)大战的结果:中国战败,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5)中国战败的原因:日军装备精良,北洋舰队装备落后;清政府的腐败。
黄海大战战略图新课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新课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3)旅顺战役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旅顺大屠杀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新课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4)威海卫战役时间:1895年初
爱国将领:丁汝昌
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新课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日军夺黄海制海权。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其后,日军攻陷旅顺,屠杀居民。最后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二 、《马关条约》1、时间:1895年4月2、地点:日本马关3、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伊藤博文4、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新课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5、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马关条约》签订现场李鸿章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延伸拓展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延伸拓展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三 、瓜分中国的狂潮新课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主要表现:
(1)抢夺利权;
(2)强租海港;
(3)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日 本清 政 府仓促应战丰岛之战1平壤之战2黄海海战3辽东半岛之战4威海卫战役5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瓜分“狂潮”课程小结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