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运动的描述》(人教)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设计】《运动的描述》(人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14 08:4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难点】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文本、图片或视频资料;PPT课件。
一、新课引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为什么飞行员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可能吗?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起学习的兴趣。
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二、新课讲解:
(一)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位置的变化:
1.相对一个物体的距离的变化;
2.相对一个物体的方位的变化。
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其中B、C、D三个选项中的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A选项不是。
答案:A
参照物
现象探究: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讨论交流:人通常是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不自觉地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感觉树木在运动、向后退。
探究归纳: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强调
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3)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要点辨析
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
(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3)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无位置变化,该物体是静止的。
例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解析:本题选了一句古诗,描述了一幅美妙、生动的画面,这看似矛盾的情境,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前一句“看山恰似走来迎”,这是诗人身在船上,以船为参照物,船在航行,山和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山是运动的;后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仔细一看,山与山之间、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对照题中所给的选项,B是正确的。
答案:B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因为子弹与飞行员此时的速度相同,子弹与飞行员相对静止!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
问题分析
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
归纳总结:(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拓展教学
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例3.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关键是看研究的物体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的位置如何变化。骑车人和汽车都由南向北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汽车“疾驶而去”,说明汽车比人运动得快,现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人在后退,即向南运动。
答案:B
例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解析:题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烟向左飘,说明此时有风向左;对于甲车来说,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不动,二是甲车向右运动,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对于乙车,相对讲情况简单,只有乙车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答案:D
三、课堂总结: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对于同一物体而言,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会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四、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小题。
五、板书设计: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