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模式教学设计
年级
六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鸽巢问题(2)
教师
买尔旦·吾斯曼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鸽巢原理》,运用《鸽巢原理》进行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想和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鸽巢原理’逆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鸽巢原理’逆应用。
教学资源:各种颜色的小球,课件。
教法:创设情境,直观演示法。
学法:
实验观察,独立思考。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激趣、生疑
激趣
生疑
谈话引入:教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鸽巢问题》的知识,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怎样《鸽巢原理》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议一议,指名学生汇报,然后进行集体评议。板书课题:鸽巢问题(2)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然后进行集体评议。
让学生回顾解决鸽巢问题,进一步掌握鸽巢原理。
参与、合作三、引领、探究
参与引领
合作探究
教学例3.1.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13的情境图。提问: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篮球各四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你们能猜出结果么?组织学生猜一猜,并相互流。指名学生汇报。教师:能验证么?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红球和篮球,组织学生到讲台前动手摸一摸,验证汇报结论的正确性。教师:刚才我们通过验证的方法得出了结论,联系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这是一个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再指名学生汇报。教师:上面的问题是一个《鸽巢问题》,请同学们找一找:《鸽巢》是什么?《鸽巢》是几个?提示学生要弄清《鸽巢》和所放物体及它们的个数。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教师:能用例1的知识来解答吗?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流。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只要分的物体比《鸽巢》数多,就能保证一定有一个《鸽巢》至少有2个球,因此要保证摸出2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答出:(1)只摸出4个球就可以了。(2)最少要摸出5个球...学生明确: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最少要摸出3个球。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鸽巢》是什么?《鸽巢》是几个?学生明确:鸽巢数就是颜色数。学生明确:只要分的物体比《鸽巢》数多,就能保证一定有一个《鸽巢》至少有2个球,因此要保证摸出2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
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一般规律。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的逆应用。让学生再次掌握重点。
四、激励、展示
激励
展示
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1题。向东小学6年级共有367名学生,其中6(2)班有49名学生。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指名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及过程。
学生独立做题。最后组织交流,并集体订正。学生回答:
(1)367÷366=1....1
1+1=2答: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2)49÷12=4...1
4+1=5
答:6(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鸽巢原理问题的能力。
五、测评、达标
测评
达标
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把红,蓝,黄,白四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多少个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的相同球?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指名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及过程。
组织学生思考问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说出理由。学生会这样计算:鸽巢数就是颜色数。颜色加上1
所以4+1=5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鸽巢原理的逆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布置
练习册有关内容。
板书设计
鸽巢问题(2)做一做(1)367÷366=1....1
1+1=2答: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49÷12=4...1
4+1=5
答:6(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