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2 20:2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具学具】
PPT课件(大自然风光图、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大自然声响)。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欣赏感悟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我们的大作家李汉荣也有一些朋友,而且这些朋友很特殊!今天,他将要去拜访这些特殊的朋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一群怎样特殊的朋友吗?好,让我们随着大作家一起去“山中访友”吧!21·cn·jy·com
2.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3.解题:什么是“访友”?作者的这些朋友都住在哪里?(“访友”即看望、探望朋友;从课题可知,作者的这些朋友都住在山中。)2-1-c-n-j-y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标出段序,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初步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文题。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凝望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湛蓝 精致 奥秘 恩泽 德高望重 岁月悠悠 波光明灭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波光明灭:
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
3.本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作者具体探访了那些好朋友?
(1)层次:怀着好心情去山中访友——访友的过程——带回满怀的好心情
(2)作者探访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21*cnjy*com
4.作者怎么称呼他山中的朋友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古桥──老朋友? ? 树林──知己? ?
山泉──姐姐? ? 溪流──妹妹? ?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精段品读。
1.精读第三段
(1)播放课件:课文插图古桥,生齐读第3自然段。
(2)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www-2-1-cnjy-com
(3)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出处:21教育名师】
(4)这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
这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作者把它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它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版权所有:21教育】
(5)让我们带着对老桥的深情,再来读一读这段。
(6)小结: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写法──诵读课文。
2.精读第四自然段
着重指导学生品读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愿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
3.精读第五段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播放PPT(山泉、溪流、瀑布、云雀等的图片和声音),通过画面和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21*cnjy*com
(3)体会第二人称的妙处;体会此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4)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5)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积累文章好词好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二、佳句赏析,积累语言
1.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生自由读课文,划出最喜欢的句子,想一想喜欢的理由并做上批注
2.小组交流,共同欣赏,组内美读。
3.班级交流,师随机引导。
4.PPT出示: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4)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这四句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感情。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21教育网
引导学生体会联想的写法。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A.品读排比的句式。
B.体会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
C.练习仿写句子。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A.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仪式”所指的内容。(“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21cnjy.com
B.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7)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A.体会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B.训练学生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www.21-cn-jy.com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2·1·c·n·j·y
2.说话:你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3.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带着好心情去山中访友
老桥
鸟儿、露珠
访问山中好友 树木
山泉、溪流、
悬崖、瀑布……
怀着好心情告别山中好友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1·世纪*教育网
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精读、品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我还通过声音、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在课文分析时,我用第三段做例子,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的方法。其它的段落,则让学生利用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有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升华感情时,我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喜欢的原因,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了他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来源:21cnj*y.co*m】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