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8. 中华少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8. 中华少年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2 20:2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句子含义,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学具】
PPT课件(祖国壮丽河山的图片、重点词语、诗句、补充资料)。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读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播放祖国壮丽河山的图片,学生欣赏。
2.师: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如画!我们就是生长在这片美丽国土上的——中华少年。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节奏,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PPT出示:
翱翔 莽莽 昆仑 水浒? 女娲 大禹
萦绕 蹒跚? 敖包 铭记 纤夫 焊接?
璀璨 芦笙 唢呐 竞相
师检查学生是否读对上面词语。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21cnjy.com
4.自由朗读,按照老师的指导,读出感情。  
三、研读诗意
  1.生自由组合成四人学习小组。
2.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读诗文。
  B.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
  C.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D.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
2.生分组活动。
3.班级交流:
(1)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2)交流每节诗内容
第1节总起全诗,引出中华少年;第2节介绍祖国锦绣山川;第3、4节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文化;第5节写祖国崭新的发展;第6、7节写中华少年的志向;第8节写对中华少年的祝愿和赞叹。表达了中华少年对祖国的爱与祖国对我们的期待。21·cn·jy·com
四、品读诗情
1.齐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喻指中华少年)
2.默读第2.3.4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锦绣山川,悠久历史、灿烂文化)。
引导学生展开对诗句中人物或事件的交流。
(古典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诗歌作品:张继——《枫桥夜泊》,王维《使至塞上》。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影视作品:《闪闪的红星》《离开雷锋的日子》等。)www.21-cn-jy.com
3.齐读第六节,明确我们铭记的是什么,不能忘却的又是什么?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PPT出示资料:
A.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一大”,标志着党的正式创立。
B.春天的故事——1978年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2·1·c·n·j·y
4.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趣味诵读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
3.配乐朗读,读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六、拓展延伸
1.出示练笔: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请你仿照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写写我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生自由习作,师巡回指导。不要求血多,一小节即可。
3.交流展示,小结评价。
七、小结全课。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板书设计】
 
谱写
滋养 中华
璀璨
诗篇
【教学反思】
《中华少年》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课前我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适当的交流汇报,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诗歌的情感。
教学中,我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感情朗读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乐趣。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配乐朗读等,读出了中华少年的自豪与骄傲,读出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1教育网
【我的反思】